第十七周 看得見別人的好才能獲得新生

重要概念

一? 人大體上要經歷這么幾個階段:

1.I'm? not? OK, and? you're not? OK(我不行好,你也不好)

2.I'm ont? OK,and? you're? OK(我不好,你好)

3.I'm OK,? and? you're not? OK? (我好,你不好)

4.I'm OK,? and? you're? OK (我好,你也好)

我們在很小的時候,被大人們占領 被大人們主導的世界,看看幼兒園的小朋友,就是第一種情況“我不咋地,你也不咋地”;面對家長和老師的窘境是“我錯了,你們都對……”。早期的“被壓抑”最終可能成形成日后的“報復式反應……”于是,絕大多數的人弄不好終生都在第二個于第三個狀態之間反復穿梭:

1.要么你行我不行

2.要么我行你不行

大多數人永遠無法進入最后一個狀態:

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處于第二? 三種狀態的人,

著實見不得別人的好

見不得別人好”指的是見不得別人的好處,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完全被否定被掩蓋。我們應該有能力看到別人的好的地方。處于第二和第三狀態的人總是不由自主的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不好”,而不是對方的“好”,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錯”,而不是對方的“對”,久而久之,變成了盲人都不知道。

雙重標準就是這樣形成的:

看別人的時候,注意的是“錯”與“不好”;

看自己的時候,注意的是“對”與“好”或者“更好”……

于是,大多數人就這樣自斷了“后路”永遠停留在第二或者第三個階段,反復穿梭無法突破,永遠不可能進入最后一個狀態。

二 .其實誰都挺好的,你在某個或者某些方面必須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承認,才可能真正做到心態平和。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必再去比較了,把注意力放到“證明自己”,常常“用力過度”乃至于“姿態走形”,乃至于還要花時間和精力躲到角落里“舔傷口”,或者硬著頭皮死撐。反正無論哪一樣都不是有利于成長的事兒。

三.? 無論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成長上去。這是我們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事實上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的根本。

四.? 第四個階段的驚人好處——你竟然可以從那些“原本你可能討厭的人”的身上學到大量的好東西。由于你能更多的,不斷的看到別人的好,你所身處的的確確比原來要美好太多。

五.當發現自己正處于第二或者第三個階段之間穿梭的時候,啟動元認知能力,告訴自己:? 1.不對……? 2.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長之上;3.我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錯”與“不好” 之上;4.? 若我有空閑的注意力,可以去看看那些哪兒做對了?哪兒做的很好?以便我能吸收經驗,獲得成長?

六.我們是活在未來的人,所以即便是要比較,應該比較的是未來,而不是當下。我們當下的任務其實只有一個:成長。證明自己根本 不重要,成長才重要,因為成長若是成真,證明自動完成。

七.不想看見別人的好,只要你想做,幾乎永遠都可以做到,但是他對你的生活有什么意義呢?除了練就一身“雞蛋里面挑骨頭”的絕技以外,沒有什么其他的幫助。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自信建立在別人的缺點之上。

八.別人的優點拿來作為自己的榜樣,別人的缺點拿來用于提醒自己。能夠坦然面對別人的優點,才能平和的接受自己的缺點。

思考與行動

1.在你內心隱秘的角落,你見不得誰的好?為什么?

? 在我內心里最見不得孩子爸爸的好,因為我始終覺得是他造就了我一個失敗又不幸福的人生,那我也希望他不成功,不幸福,這樣我心里才會平衡,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不好造成的,乃至于他所有的事所有的一切我都認為不好,都是錯的!甚至說話語氣,穿衣打扮都看不順眼!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我都坦然接受,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以前學的不抱怨,沒有了抱怨一身輕!

2.在你不喜歡的人甚至討厭的人身上學到過什么重要道理?你為什么不喜歡那個人?你學到的是什么?那東西為什么那么重要?

? 我不喜歡的人大多是比較自私自利的人;比較勢力不善于幫助他人的人;不希望身邊的親戚朋友好的人。在這些人中時刻提醒自己,自己不能去做這樣的人。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