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的顛沛流離,見慣了燒殺搶掠的呂后一顆心變得越來越硬,她必須一擊致勝,否則死的會是自己,她必須把權力牢牢抓在手里,稍稍松懈就是萬劫不復。不用雷霆手段,怎能天下太平?
“人彘事件”
呂后不是沒有想過做一個賢妻良母,安安靜靜地在后宮中相夫教子,可丈夫不愛她,兒子還小,外面的敵人太過強大,一個個手握重兵,無數謀臣良將虎視眈眈地盯著呂后和太子。呂后只能走到前臺來,丈夫優柔寡斷,就替他下決心,沒有前朝勢力相助就栽培兄弟子侄。呂后一直以為她和丈夫是同一戰線的,劉邦沒有因為呂后誅殺功臣說過她半個字,也默許了她培植外戚。呂后怎么也沒想到在她皇后生涯中遇到最大也是最后的敵人竟是自己以為的“戰友”——劉邦。
劉邦做漢王時陪伴在側的是戚夫人,他當了皇帝后依舊寵愛戚夫人,他是真心愛著她的,長得美,會唱歌、會彈琴、會跳舞的藝術家——戚夫人,雖然和劉邦相差近四十歲,兩個人卻有著莫名的協調和相惜,在一起大叫大笑,大玩大鬧,劉邦就在戚夫人身邊才覺得開心,戚夫人是他真正意義上情感的伴侶。面對呂后,劉邦只能想到一樁樁棘手的政務,雖然呂后能幫他處理這些難題,可她更像一個大臣,不像一個妻子、一個伴侶,對著呂后和對著公務有什么區別?他找不到家的感覺。
皇位該傳給自己心愛的兒子,而不是傳給“大臣”的兒子。
他越不滿意太子,就越喜歡戚夫人的兒子如意,多好的孩子啊,多像自己啊,多如他的心意。宮中傳開了劉邦要廢太子的“小道消息”,呂后慌了,很快又鎮定下來,慌有什么用?想辦法啊!
劉邦要廢太子,先要找到大臣們商議,呂后躲在劉邦召見大臣的房間外偷聽,尋找著蛛絲馬跡。劉邦找來周昌,他最信任他,“周昌啊,我想廢太子。”劉邦很直接地說。
“太子……是……國家……的根本……他……沒有過錯,陛下……一定要廢太子……我……真……真……不敢聽陛下的詔令。”周昌說話結結巴巴的,劉邦被他著急又結巴的樣子逗笑了,看他很堅決,就不再提了。
周昌一出來,呂后就跪倒在周昌面前,嚇得他沒跳起來。
“別人都幸災樂禍等著看我們的笑話,謝謝周大人仗義執言。”
呂后給他磕了個頭離開了,她知道劉邦不會因為周昌一句話就打消念頭。下一步該怎么辦?她沒有頭緒,一個掌權者未必事事精通,但必須要懂得如何用人。她想不到辦法肯定有人想得到,比如張良。
請張良來出個主意吧?什么?他不肯來?就把他抓過來!
呂后找來哥哥呂澤,讓他去抓張良,他動作也快,張良被“請”來了。
“陛下要廢太子,你有辦法嗎?”張良看了看呂后,他今天不想出個辦法來,怕是走不了了。
“陛下一直想請威望甚高的商山四皓下山,卻一直不成功,如果太子能請來,或許會有轉機。”呂后想了想,明白了張良的意思,立刻親自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準備了一大堆禮物派人送過去,商山四皓來得很快。
那天,劉邦宴請群臣,他想再一次提廢太子之事,戚夫人一如往常,挨坐在劉邦身邊,儼然一對恩愛夫妻,呂后習以為常,視而不見。太子入席,身后跟著四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劉邦從來都沒見過。
“這四位是?”劉邦問。
四個人回答,“我們是商山四皓。”
劉邦吃了一驚,“四位先生,我幾次請你們都不來,這么太子把你們請來了?”
“因為太子仁德,我們當然愿意來幫助太子。”
劉邦轉頭對戚夫人說:“我不能廢太子了,太子是眾望所歸的。”
劉邦在意的不是周昌,也不是商山四皓,他在意的是臣子的意愿和百姓的意愿,全天下只有他劉邦一個人想廢太子,他成不了事。
戚夫人第一次看到丈夫這樣無奈又肯定地拒絕了自己,兒子當不了皇帝,她多次向劉邦哭鬧,公開與皇后為敵。她針對的這位皇后殺了兩個權臣,滅他們三族,有一個還被做成了肉羹,她知道自己完了,戚夫人忍不住哭了起來,又不敢在宴會上大哭,劉邦沒有辦法,“再為我舞一曲吧,我為你唱歌。”
呂后看到劉邦的無奈,戚夫人的眼淚,她知道自己贏了,你們再相愛又如何?總有一天要生離死別。戚夫人再得寵又如何?總有一天會讓你生不如死!
呂后沒有等太久,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崩逝,太子劉盈繼位,史稱漢惠帝,呂后一當太后,呂后把所有皇子的生母都扣在皇宮(除了薄氏),對戚夫人她沒有客氣,把戚夫人的頭發全都剃光,銬上枷鎖,穿上囚衣,讓她天天舂米,你不是美嗎?不是柔弱嗎?我看還有誰來看?
戚夫人作為一個藝術家就算如斯境地,她還是一邊舂米一邊唱歌,“兒子做了大王,母親做了囚犯,天天舂米,死亡不遠了。”
她的歌沒讓兒子如意聽到,先讓呂后聽到了,我饒你不死,你還不滿意?你還想到趙國當王太后嗎?你兒子是王又如何?我兒子是皇帝,你以為你兒子能救你,我就讓他死在你前面。
呂后召回趙王如意把他毒死而美貌的戚夫人,被剜眼、削耳、毒啞、砍掉四肢,丟在廁所里,取名“人彘”。
呂后饒有興趣地請惠帝一起觀看這個“人彘”,惠帝從來沒見過如此血腥殘暴的場面,回來以后一病不起。
“你是我的母親卻這么殘暴,我怎么能做一個君王掌管天下?”惠帝問呂后。
呂后不以為然,“天下之所以以你為尊,是因為你有最大的權力,如果不殺了自己的敵人,讓他們有機可趁,還輪得到你來掌管天下嗎?”
呂后的心意不會隨意改變,惠帝沒有辦法勸阻只好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
臨朝稱制,殺劉封呂
惠帝面對這樣一個殘忍、控制欲極強的母親,他只能裝聾作啞,他的本性并非如此,在極度抑郁的心情下,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劉盈崩逝。呂后找來惠帝一個三歲的兒子繼位,史稱前少帝,此時的呂后是實際意義上的帝王,她直接臨朝稱制,自己的詔令就是皇帝的詔令。她坐在皇帝的寶座上,看著滿朝文武向她跪拜,沒有一個人敢反對,因為誰都知道呂后在權力面前從不和任何人講道理,誰敢反對挑戰,只有死路一條。
呂后不允許任何一個劉邦的兒子對她有意見,他們個個娶了呂氏女,呂后當道,呂氏女們趾高氣揚,丈夫的命都握在他們手上。
趙王劉友不喜歡他的妻子呂氏,時常冷落她,呂氏一怒之下報告呂后說,劉友不滿呂后稱制,等呂后一死就要滅呂氏家族。呂后不需要調查,她不講道理,立刻召趙王劉友進京把他關在府里,不給吃不給喝,幾天之后劉友就被餓死了。
呂后又讓劉恢當趙王,劉恢心情能好嗎?哥哥被餓死,老婆天天指著自己的鼻子罵,“你敢不聽我的,我一句話就能要了你的命。”
劉恢心想我也算個皇子,一國之吃王,憑什么這樣對我?我死了算了就自殺了。呂后看他這么沒骨氣,取消了他兒子的世襲權。燕王劉建一看不對勁,這是要輪到我,他趕緊哄好老婆,向呂后表忠心,可他兒子不理這些,血氣方剛的,“呂后憑什么殺這么多人?她是祖父的妻子,只是一個女人,憑什么?
憑我有權啊!呂后又把燕王的兒子殺了,那么下一個誰做趙王呢?呂后想到了代王劉恒,下詔讓劉恒去做趙王。三國演義里,吳國都督屬于“高危”職業,上任一個死一個。呂后時期,趙王屬于“高危”王位,上任一個死一個,從劉如意到劉友到劉恢,當了趙王就是個死。劉恒肯定不愿意去,他上書呂后,“母親,兒子不孝,擔任不了重任,我愿意在邊疆為母親抵御匈奴。”
呂后看平時劉恒還算聽話,一口一個母親的叫著,劉邦沒多喜歡他的生母,匈奴確實是大患,那就算了吧。
劉姓王殺得差不多了,許多王位都空缺出來了,呂后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封呂姓王。她問丞相王陵,“我能不能封呂姓王啊?”
王陵回答說:“高祖在世時,有‘白馬盟誓’,異姓不得為王,太皇太后不聽先帝的嗎?”
呂后笑了笑,“行行行,你是丞相。”你了不起,不讓你當丞相行了吧?
她把王陵調職太傅,官位高升,沒什么職權,換上同意她封呂姓王的臣子做丞相,在她生命最后的兩年,呂后封了四位呂姓王。
功過留待后人評
呂后掌權時期,皇室內部斗爭確實激烈,可百姓的生活還是安定的。呂后廢除了許多秦時苛政,取消了連坐,啟用黃老思想統治,與民休息。
匈奴單于寫了一封信來挑釁,“我的妻子過世了,你的丈夫死了,漫漫長夜這么寂寞,我們兩個湊一對吧?”
這封信不但粗俗下流,而且非常侮辱人格,戚夫人唱了首只字未提呂后的歌,呂后就能把她做成人彘。看到單于這封信呂后把他煮了的心都有了,能煮嗎?不能煮,因為打不過啊。
呂后忍了又忍,國家沒有力氣再打仗,百姓也沒有力氣再逃亡,她攥緊拳頭送上宗室的公主和禮物。
答復單于,“我已經老了,怎么配得上單于?公主正當妙齡,正好去侍奉單于,送上禮物,希望你們夫妻和順。”
面對外敵,呂后沒有逞一時之氣,勞民傷財。我現在不動你,不代表我的子孫后代動不了你。
劉邦彌留之際,呂后問他丞相的人選,“蕭何以后可以用曹參,草參以后可以用王陵,王陵不夠聰明可以加上陳平。”
呂后聽了點點頭,她幾乎殺光了劉邦的兒子,可劉邦遺言里用來當丞相的人選,呂后一個未動,繼續重用,全都厚待。就算王陵不讓她立呂姓王,她也只是提高了王陵的官位,繼續厚待。呂后知道這些人可以安定一個國家,百姓并不在意誰當皇帝,在意的是誰能讓他們好好的活下去,呂后不只是一個兇狠殘暴,殺人不眨眼的暴徒。
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后病重,她把她可以調用的兵權分給侄子們,自己快不行了,她也猜到劉氏皇族對呂家怎樣報復,她只能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幫他們了,“誰也不要為我送葬,我都死了看不到這些虛禮,你們各自保命吧。”
呂后留下了對呂家的擔憂,卻沒有留下一句給劉氏家族的話。不知道她在生命最后一刻有沒有后悔過自己所做的那一切?擁有無上權力的呂后,閉上了眼睛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