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
為他們而存在
作為家長,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根據當代的安全與機會標準,保護孩子的安全,確保他們獲得適當的機會,為此,我們不得不時時處處進行大量的干預。如果有幸躋身中產階級,我們就有時間和金錢做這些事。
讓孩子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獲得成功,這可以說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因此,在孩子的童年,我們抱著“不能犯錯”的心態陪伴他們,盡可能多地控制各種結果。在許多情況下,雖然我們知道這是他們的童年、他們的生活,但還是擔心如果沒有我們的參與,他們就不會成功。
在他們需要提問或回答問題時進行干預。我們不信任制度和權威,也不相信孩子能解決好自己的問題。簡而言之,我們不相信任何人。
今天的爺爺奶奶覺得我們過分保護孩子,有些行為堪稱荒誕。
而不是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孩子之間發生的事情演變成了媽媽之間的一場場好戲
我們對孩子的過度養育正是對我們的父母自由放任措施的反應,因此也有理由懷疑他們對撫養孩子我們與其他家長爭論,搶奪孩子的角色,介入孩子的生活,出面把事情擺平,那孩子就沒有機會自己學會做事情
我們是門房式爸媽
我們不只幫孩子掃清了沿途障礙,還積極主動地采取預防措施,甘當孩子的眼睛、耳朵及大腦。不管我們的孩子是否屬于590萬個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患兒之一,我們都會幫他們注意.
獨立生活經歷是寄宿學校的一大特點,孩子會通過自己洗衣服培養起獨立性。’3說到洗衣服,我親眼看到有父母來大學校園幫孩子洗衣服。這不是謠言,也不是斯坦福大學獨有的現象,各地校園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毫不懷疑這些父母一心想幫忙,或者擔心如果他們不參與,可能會發生難以預料的結果。我也不懷疑故事里的年輕人都感激父母的幫助和參與,這讓他們如釋重負,甚至覺得父母救了自己。但是,一個人應該從什么時候開始自己做這些事?進入職場以后嗎?
父母可能不完全信任西點軍校,也不完全信任他們的孩子,甚至還不信任整個世界,所以想要時刻‘在場’,想幫孩子,想確保理想的結果。不過,即便父母越界,西點軍校也會堅持原則。至少現在是這樣。
‘我相信,等你的孩子回到家后,跟他一說話,你就會發現,并不是今天我叫他來,明天又把他送回家這么回事。我們已經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同他交談,設法幫助他提高。你需要和你愛的人去談,而不是跟我鬧。我以成年人的方式跟你的孩子溝通,我鼓勵你也這么做。
我們的孩子,我們的自我
有些父母一直都在為孩子而活,孩子長大了,進入世界了,他們也難以作罷。畢竟,現實世界中的風險可比孩子童年時代要大得多,如果我們之前一直待在孩子身邊,等他們長大以后,行動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撒手不管,那似乎太殘酷了。
而我們的孩子雖然在時間的意義上已經長大成人了,卻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我們“陪著”
9我們想培養親密的關系,而最終結果可能是,我們制造了一種需要,并需要那種我能理解父母的愛、承諾和支持。但無意之中,他們削弱了孩子作為個體的經驗和成就感,原本人家是可以自己完成的。
所有活動都是為學生好,父母不必為了孩子而“在場”。如果父母與孩子共同經歷,那孩子還能獲得真正的經驗嗎?我們能不能壓抑自己“在場”的需要好讓他們在將來告訴我們,當時是多么快樂,或者,根本就不告訴我們?我們可以相信,我們已經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不必一直“在場”嗎?
2.感悟:不信任,幫孩子安排,是所有父母的天性,要給他們最好的幫助保護,我家爺爺奶奶也一樣,都有些溺愛啦。這不是最好的安排,因為孩子大了,進入社會,是找不到方向方法融入的。這個是也是我的親身經歷 一點也不美好!
3.互動:今天接兒子,交了新朋友,說要一起買奶茶,很快
4.感恩:感恩公公的晚餐,感恩兒子耐心等我一起,感恩老公的晚餐水果,感恩信任的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