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刷爆各大廣告行業網站,3年觀看案例累計繞地球兩圈,為什么還是做不出類似的爆款案例哪怕一個100000+的軟文也少之又少。
究竟,當我們在談論廣告案例時,我們在談論什么?奧美的創意總監趙圓圓說“看到路邊一個廣告牌,就會想這群廣告人和客戶,當時在會議室在聊什么,他們的思路是怎么樣的,為什么最終做這個廣告”
總結來說,如下圖,
簡單來說,就兩個字,
逆推
通過已有的結果,通過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回推其背后的思路
比如通過看到的廣告案例,時間往前,倒推回甲方和乙方最初的想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目標人群
洞察
創意
策略
媒介選擇
甚至是客戶當時的Brief
通過這樣的練習,提高自己思考能力,不單是廣告案例,任何出街的品牌和產品廣告,作為一名敬業的廣告狗,都應該有這種洞察的敏銳感。
2
就拿滴滴最近這個有點搞怪的視頻來說,5個男神一臺戲,講的都是一個信息。
通過逆推的方式,想想看這個廣告做得怎么樣?
思考時間
。
。
。
好了,我們嘗試逆推一下
目標人群:毫無疑問,當然是滴滴的現有用戶和潛在用戶,潛在用戶更具體說,是有出行需要的城市群體
創意:通過搞笑的跳跳唱唱形式,傳遞“科技讓出行更安全”的概念
媒介選擇:社媒&視頻網站便于話題擴散,當然,它也有人群精準度的考量
策略:說到策略,為什么在滴滴一統天下的時候,還要不停的刷存在感呢?個人感覺是與品牌的成長階段有關,當一個品牌的認知的足夠的時候,而開始品牌的好感度和忠誠度構建,想想看嘛,我們平時都用滴滴,當發現它竟然還為我們安全著想,心想這是多么貼心的品牌呀,頓時好感度爆棚,突然有種朕今天就多用(chongxing)你一次!
當然,也有可能是在神州其他出行品牌的夾擊下,滴滴為了更加鞏固自己的地位,侵蝕其他家的市場份額;
也還有其他可能啦,或許是滴滴內部突然出現了公關危機,被大量客戶投訴安全性問題,所以才有這一場公關大戲。
無論如何,答案其實也不那么重要,以上都只是猜測,重點是
你在思考
你在不斷的思考
3
其實背后的原理就是不斷不斷地問Why,不斷的挖掘現象背后的本質,黃金圈法則就很好解釋這個
在我們思想總被直覺掌控,思考方式是從外到里
會問What(做什么)才到How(怎么做),
而往往最后才到Why(到底為什么要做),甚至,很多人連why都不在腦海中出現
一個簡單的例子:上司讓把會議室收拾一下(what),當想到如何才能做好(How),會選擇不同的清潔工具去清潔,最后把會議室收拾干干凈凈,但是,這緊緊還處在于
“正確的做事”而非“做正確的事”
當然這位下屬可以想想看也可以問問看,為什么讓她收拾呢?(Why)
是否有重要的客戶要來?那既然有重要的客戶,是否要倒好咖啡呢?是否要打開投影呢?
還是說老板組織開會呢?如果是,那是否要要檢查白板筆和筆刷是否完好?
我相信,當Ta再問多幾個Why的時候,做出的事情一定會讓上司感到驚喜
同理,回到上圖,運用這種從里向外(Why-How-What)的思考方式,就可以更深一層挖掘信息的背后原理,當看到一個地鐵廣告牌,看到咪蒙又植入了一個廣告在軟文,看到淘寶一個設計感十足的H5,多問幾個WHY!
為什么?
為什么要做這個?
不做這個品牌又會怎么樣?
如果是我,又會怎么做?
相信通過這樣不斷的質疑,真相會離你越來越近。
最后如果對黃金圈法則想有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去找Simon Sinek一個TED的視頻“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
以上
“不斷地挑戰和主動地修正你‘最愛的觀念’ ”--查理 芒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