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教練》是眾多體育類電影中的一部,劇本很傳統。有一群羈傲不遜,作風散漫的高中籃球特長生。學校和社會都不指望他們未來會有什么成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故事的主人公開始了與隊員,社會的較量。
首先他面對的是球員的散漫。他通過與隊員簽訂合同,規范他們的行為。他也借助合同篩選掉打球意愿不強的球員,甚至不惜放走上個賽季得分最高的兩名球員。在洗牌之后,他開始他貫徹他嚴格的球隊紀律。比如,要使用敬語,訓練不能遲到等等。在一段時間的磨合過后,球員們建立了團隊觀念。
其次,卡特教練對球員的心態拿捏的很準確。在四連勝之后,隊員們開始表現的自以為是,開始諷刺和挖苦對手。這時卡特教練的主要敵人是球員們的自滿情緒。這一次,他通過一次在訓練中模仿隊員以及一次演講擊敗了這個敵人。前面這些困難和敵人都是小打小鬧的開胃菜。
最后,真正大BOOS——學校以及家長的舊有的觀念凸顯了。之前我們提到過卡特教練與球員簽訂了合同。合同中約定:球員的成績考評(GPA)要達到2.3分以上。但是問題來了,這些球員跟本就沒心思學習,以至于他們沒有按照合同要求的做,更沒有達到2分以上的評分。這些球員中的大部分人從來沒想過要上大學拿獎學金。也就是這些人根本沒想過自己的未來,不敢想象自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起初,我和卡特教練都認為是學生自己的問題。
后來發現球員的家長和老師也沒考慮過這些球員的未來。在里士滿社區(故事開始的地方),大家都認為高中球賽的幾場連勝將會是球員這輩子最高光的時刻。有些甚至認為,球隊是一個可以讓孩子暫時不出去惹事的托管所。這一刻我想到了《自滿階級》和《貧困病 》。里士滿社區里的人,對未來沒有期許,只在乎眼前的得失,越是只在乎眼前的得失,越使他們深陷貧困。這是斯通與他的女友吉拉矛盾的根源——最開始斯通考慮的未來,吉拉考慮現在。也是家長反對卡特教練要求球員穿正裝,校長最開始拒絕卡特教練抓球員學習的矛盾根源。
文章寫到這里,我察覺到,這部電影之所以會得到高分。就是因為通過這個故事本身折射出人們對未來的思考,是否相信那個未來,是否愿意為那個未來奮斗。卡特是打破那個舊有觀念的人,某種程度上卡特和《42號傳奇》布蘭奇·瑞基一樣。他們都見證了身邊人的悲慘經歷。在自己成為有能力做那個事的人的時候,努力去打破原有的牢籠,讓更多的人免受那樣的悲劇。卡特和瑞基都是英雄,他們保衛了作為期望人的我們最可寶貴的東西——希望。
卡特教練是一個有領導來的人。他把自己的球員當人而不僅僅是一名球員。這句話的解釋就是作為教練,卡特只需要帶領球隊取得勝利,球員在賽場外的境遇與他無關。而卡特把球員當做15、16歲的孩子。孩子需要被教導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會讓球員,包括他自己的兒子自己做決定,并且自己承擔后果。他會告訴球員尊重合同,尊重這個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則。他為球員做的種種,讓他成為停球事件的實際贏家。在經歷過仲裁之后,球員們自發的在求管理讀書,那是全片最感人的一幕。
總結一下我從卡特教練的故事中強化了什么:
1.制定的規則和目標要貫徹到底。無論多么有天賦的球員或者多么刺頭的球員都不能退縮。因為身為管理者,天然具有獎懲權利。
2.對事不對人,加入我就按照我的規矩做,不加入請自便。你想回來只要滿足條件都歡迎。
3.要球員(下屬)當人,為他們的未來考慮。這體現在不光要使用人,還要培養人。
4.單純的苦口婆心和懷柔政策并不能激發團隊的斗志。激發斗志的是明確的目標和可實施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