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后感-5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英語是“Humans need not apply”,直譯過來就是我們不需要人類的意思。

隨著科技發展速度的冪次級方式改變,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來臨,而且會越來越多的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工業革命的時候,很多人通過破壞機器來阻止機器的運行,來讓自己保持原有的工作狀態,不至于失業,讓自己生活下去,但是這樣做并沒有影響工業革命的進程。

面對科技的發展進步,我們只有不斷的去學習,掌握新的知識,擁抱和適應變化,才不會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的碾壓。

小的時候看科幻書,認為機器人的發明是為了給人類做仆人,做人類不愿意做的事情,幫我洗衣服、洗完、擦地。幾十年過去了,這些都已經成為現實,我完全可以不用 自己做這些家務,全部由機器來代替。

事實上,現在的人工智能不是人類的仆人,隨著機器人的進化,他有很多的變化。信息技術呈現指數級增長,發展速度超乎人們的想像。人工智能也有了學習進步的能力,他有了自己的直覺,他的學習能力超過了他的設計者,機器的感知能力有了突破,能夠看、能夠聽,人工識別方式提高,應用的范圍也更廣泛了,人工智能可以去危險的地方,可以撲滅森林大火,可以無人駕駛汽車飛機,可以代替人類做很多的事情。

人工智能到底會給人類帶來哪些沖擊呢?

首先是貧富的差距會變大,擁有技術的富人會更富有,窮人因為知識的匱乏,可能會被機器無情的淘汰。

比如說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通過認識到:真正的價值不在于存貨,而在于數據,創辦了亞馬遜,亞馬遜通過數據來服務,這一理念使得貝索斯成為了富人,他打一場高爾夫球的時間所賺的錢,就比4個大學生生一輩子所賺的錢還要多。

人工智能取代了技術工人,以后人類的很多技能都會被淘汰,無需去學習這些知識了,教育也可能發展為按需定制。

人工智能帶替了說服性的工作,比如服務員、律師,因為數據更有說服力。

人工智能也會取代醫生,因為人工智能的計算更精準,而且不會有情緒,不會疲勞,總是在最佳狀態。事實上現在很多手術已經通過人工智能來完成了,比如近視眼激光手術,內窺鏡手術等。

人工智能幫助人類工作,為人類賺錢,我們是不是就有大把的時間去研究詩和遠方了呢?

未來到底是人類養著機器,還是機器養著人類?

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變化,我想喊賊來了,或者故步自封,封閉自己不去接受和學習都是不對的。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唯有不斷學習,拓寬視野,擁抱變化,擁抱和喜歡這個變化的時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