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們總能聽到有些人抱怨:“做個事情好難啊,某某一點都不配合,真是不想做了。”諸如此類的話語聽多了,反而發現這類職場人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會說話。
我公司一個同事,她總能讓別人按照她的意思去辦事,甚至那些高管們,也會在忙碌之中擠出時間去幫她,貢獻他們的思路,并且絲毫沒有影響她的人脈和形象。
有次我找到她,問她什么秘密武器,她說:“其實沒有你想的那么復雜,我只是說了請和謝謝。”
這事兒看上去非常的簡單,我們從小就被父母老師教育要跟人說請和謝謝,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怎么正確地去說請和謝謝,并達到想要的效果呢。
有一個活動主辦方,給我發來一封郵件,言語間非常禮貌:“今年我們將與XX合作舉辦一場會議,雖然知道您很忙,但是我們還是希望您在周六來主持本次的會議。”之后詳細介紹了會議的主題,還提供了一個視頻鏈接,結尾處寫道:“如果可以的話,請務必通知我。”
我心里本能的反應是:不可以。看著這么冗長的郵件,就讓人內心感到煩躁,而且視頻的內容主題枯燥無味,憑什么要讓我犧牲一天的休息時間?他還提醒我很忙,這更加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拒絕借口。
另外有一個朋友發來的郵件,就大大的不同,郵件開頭就寫:“要是您能來就好了……”,之后正文中寫“……請加入我們談論小組吧。有很多聰明和值得尊敬的人參加我們的討論,我們需要您的天才,讓討論生動起來。請答應我們吧。”
看完這封郵件,會讓人特別舒服。說到底,郵件的主題就是奉承,唯一真正有效說“請”的方法也就是奉承。
人都有虛榮心,經過研究發現,任何的奉承都不會失效。完美的“請”不僅讓你感覺他們希望你去,更讓你感覺他們需要你去。看完郵件,我立刻就答應了,盡管我知道這封郵件是在操縱忍心,但我就是忍不住。
同樣的,說“謝謝”其實也很容易,但說得好的少見。最近收到一封失敗的感謝郵件:“感謝您上周抽出時間參加我們的活動,效果非常棒,反響特別好,希望這是一次愉快的合作。”
雖然看上去非常的禮貌和專業,卻沒有達到目的。因為郵件過了一周才發,事情過去太久,顯得對方并沒有那么重視,最好的是在活動結束的幾個小時之內發郵件。
另外,因為抽出時間參加活動而被感謝讓人覺得不舒服,抽出時間并不是一項技能。再者,效果棒,反響好,也是模棱兩可,無法讓人信服。下次此類的活動,我從內心來說,就不會那么想去參加了。
說到底,在職場的人來說,與其抱怨沒有人幫助你、提點你,還不如多反思自己哪些地方不足,你連好好說話都不會,憑什么讓人來心甘情愿為您服務?要想做好事情,請先學會從說好請和謝謝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