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高考。
有鄰居小孩怯生生跑來問我,姐,你是新聞專業的嗎?那你怎么沒有當記者?新聞這個專業到底好嗎?好像現在也不好找工作啊。
我反問她,那你為什么要來問我呢?你糾結說明你還有點想法。
她不好意思地笑說,我覺得當記者很牛逼啊。
拋開記者究竟牛不牛逼這些問題不談,我忽然對另一件事感興趣起來,那就是學新聞究竟有什么用。
畢業后這么多年,已經完全脫離所學專業,與媒體也搭不上邊,我也曾以后這個專業交給我的東西已經沒有用了。
后來才發現,不是這樣,有些東西已經隨著時間篆刻到了你的血液里,很難改變了,只是你自己沒有發覺而已。
質樸直接的寫作風格
最開始,自己感覺不到。
直到后來給領導交報告,她小聲嘀咕了一句,你寫的東西就是這么樸實,這才發現果然如此。
在寫作這件事上,新聞學的理念就是“直截了當說重點”,能用500字的不要用600字,能用50字的,不要51個字;闡述事件也杜絕華麗辭藻,形容詞一度被列為“禁詞”,動詞才是被鼓勵的。
雖然這也有利有弊,但我相信,利絕對大于弊。
工作中沒有人不需要寫作能力,經過新聞學言簡意賅的倒金字塔訓練,相信你做的各種總結、報告、請示,領導一定更喜歡看——簡潔跟高效是密不可分的。
對于寫文章來說,也許你曾經在各種場合看過很多華麗的文章,它們也許也被很多人稱贊。但你要相信,那并不能代表寫作的真正衡量標準,把最濃厚的情感用最簡單通俗的文字表達出來,這才是考驗功力的關鍵。
保持一定質疑的態度
新聞學的第一要素是“事實”,事實的來源永遠是調查。
因此對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定的質疑能力,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這才是學新聞有用的地方。
在面對各種八卦新聞,看個熱鬧,也可以看一看背后隱藏的端倪;
面對辦公室的各種局面,保持清醒,不要人云亦云,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好人”和“壞人”那么幼稚的區分;
在各種雞湯文盛行的朋友圈,看一看可取之處也無妨,但千萬不要立刻奉為圣旨的照搬照做;
即使在你曾經以為很厲害的牛人面前,保持一點質疑的態度,你也許會發現,他們的水平并不如你所想;
最不濟,清醒的質疑態度至少可以讓你在老了以后,不會被那些假借權威的老年保健品所迷惑,成為都市新聞里情緒憤慨的追討者。
PS:最后我想說,我當年填志愿的時候,也是傻不拉幾地覺得“當記者很牛逼啊”,所以大義凜然地選了這個專業,后來才深深的知道,當記者真的很辛苦。
所以,如果是像我這種最好逸惡勞的人,趁早打消念頭啊,哈哈。
作者:李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