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直接上級領導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外企十年工作經驗,國內頂尖民企三五年工作經驗,又在高新技術企業從事管理和結構變革數年。在三年前有幸成為他的下屬,跟隨著他做很多有意思的項目和事情。
領導有一點點佛學的傾向,同時現代企業管理思維和邏輯都摸得很透徹。平常擅長于講述一些比較大型的課程。上周的一次課中領導就工作和生活的價值進行了一次個人的分享,感覺還是不錯,于是記錄下來,也作為自己的一段回憶或者經歷,分享出來。
0. 引子:做事過程中怎么活著?
不得不說,大多數的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而大多數人的工作可能都是平凡的,平淡的,無味的,甚至一成不變的。可是這樣的工作卻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人選擇把工作就作為拿時間換取金錢的渠道,上班的時候按部就班,不多做,也不少做,到了下班時間就把自己完全從工作中脫離,開啟另一種娛樂狀態;有人把工作作為自己的價值實現,生活中少有上下班的區別。那么到底怎樣的狀態是對的,或者說是更有價值的,領導表達領導自己的觀點。
領導三問:
- 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
- 你為什么工作?——大部分情況下,工作的意義無非三方面:職位追求、地位追求、收入追求。那么每個人工作到底為了哪一部分,都會有自己的處理邏輯。
- 當下的工作和人生目標的關系。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人生的目標各色各樣,甚至也有一些人對于這個問題的反應是懵逼的——生活太忙碌,自己的價值太含糊,看起來沒有什么人生目標。但是無論如何,即便活著就是為了去死,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些不立即找死的理由。這些理由應該代表了目標的一部分。
既然沒有那么快去死,自然需要養家糊口,需要滿足自己身體帶來的各色欲望、虛榮心以及成就感,而這些很大程度上都可以通過工作來獲得。根據每個人角度不同,對于工作的期盼至少涵蓋了以下三個方面:職位追求、地位追求和收入追求。
在人生目標和對于工作的態度明確之后,實際上兩者的關系也就迎刃而解。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工作不僅僅是一個賺錢的工具,多多少少還有一些自己價值體現和一部分不能用金錢描述的成就感,工作的意義可以歸結為以下的三個方面:
- 能力提升
- 價值實現
- 感知人生
因此,若希望可以好好活著,至少對于以下兩點應該有所覺悟:
- 事情是生命的一部分
- 職業是社會人的屬性,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統一
1. 待人處世三個階段
那么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領導認為,可以從三個層次去理解和實踐,三個層次代表了“道、術、器”三個維度。
- 精進做事——“器”的緯度,重點是把工作做好
- 慈悲待人——“術”的緯度,重點是選擇合適的工作內容
- 自在修心——“道”的緯度,重點是選擇正確的職業追求
每個緯度的關注角度和關注內容并不統一,但是另外一個層面來說,實際上三個層次可以在工作的工程中平行修心,平行體會。針對一件事情從三個維度提煉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2. 精進
精進這個詞近來是很火的,自己也剛讀過采銅的書,甚至在更早之前對于精進自己就有一些不同的感覺。印象中第一次對精進這個詞的了解,來自于李敖曾經寫在日記里激勵自己的話。
李敖認為所謂懶惰,就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沒有做到,就是懶惰。
對于精進的定義和見解,大概每個人都會有些不一樣,但是無論如何,怎么樣都好,還是可以從課程中歸納不少有價值的部分。
2.1 精進的定義
- 從小事做起,在有限的條件下爭取做得最好
- 抓住每次機會,不斷改進
- 專業、專心、專注
2.2 怎樣精進
- 選擇你專注的,專注你選擇的(甚至被選擇的)——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事情中,而不是瞻前顧后,畏手畏腳,才能把事情做好。
- 寧笨勿懶,寧傻勿油
- 機會是辯證的
- 精進本身就是目的,認同其實只是結果
- 自我認同》》外界認同
2.3 精進的困惑
只能決解吧事情做好的問題,不能解決如果選擇做對的事情,應該拒絕那些事情。
例如在二戰后的軍事法庭上,一位德國運營專家被判刑,因為他研究并執行的運營方案為“如何用最少的時間和資源處死更多的猶太人”,他還真的研究并執行地特別“精進”。
3. 慈悲
為了解決方向性的問題,領導提出了兩個層面,第一個相對比較“世俗”的層面是對于合作伙伴的慈悲,若能夠理解、認同、尊重合作伙伴的方向和觀點,并充分結合自己的認知與邏輯,至少保證所做的事情,所走的路,是大體正確的。
3.1 慈悲待人的定義
核心是憐憫與認同
- 慈:帶給他人利益與幸福
- 悲:掃除他人心中的不利與悲傷
五級領導力:
- 認同(想法和觀念上)
- 理解/諒解(心情上)
- 尊重(個性上)
- 信任(人格上)
綜上,實現大氣、度量、涵養,超越個人利益格局
3.2 如何慈悲
- 渡人先渡己,渡己以渡人
- 陽光心態,透明溝通
- 不自欺欺人,養浩然與清新之氣
- 菩薩心與金剛行
3.3 慈悲的困惑
需要強大的內心,放得下拿得起。
人與人的聯結,可以海納百川,可以三人行必有我師,但難的在于如何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自己的思路和思維如何不為別人打擾,也是相當有難度的事情。因此才有最后的一層修行。
4. 自在修心
修心的層面說起來或多或少帶一點點禪宗、佛教的色彩,很多東西自己也并不太明白,明白的也難以用言語描繪。只能盡量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記錄下來,為將來在修心路上的自己留一點提要,希望在某個時間點,可以給自己帶來些感悟。
4.1 自在修心的定義
- 平安寧靜的喜悅,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活在當下。
- 修心體驗:高原體驗,高峰體驗
4.2 如何自在
- 悟性
- 在不自在中“突破”/“蛻變”
- 超越小“我”
- 放下與覺察
5. 精進、慈悲與自在之關系
某個角度來說,對于如何將一份工作做到稱職,精進解決做事的質量問題,慈悲解決溝通和協議問題,大致上也已經解決了如何工作的問題。但若涉及到工作和生命價值之間的關系和意義,很大程度上還需要進一步的自我探尋。
很多時候,行為就是目標,過程就是終點,三個層次,自內而外
自在為心——與自己交互(靈性成長)
慈悲為念——與他人交互(感性成長)
精進為行——與世界交互(理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