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是舊村改造。2008年的時候靠著新來的書記,原本分散的一幢幢,合整為一個美麗干凈大氣的新農村。從此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農忙時期那種播種、插秧、施肥、收割現像一去不復返了。晚上吃過晚飯,沒事干,散步健身、跳舞奏樂、籃球比賽、八卦太極等,成了現下的常態。但唯一一點農村人遺留下來不變的是,喜歡挨家串門。
在我家,就有些非常有意思的人。
王大姐,估且叫大姐吧。比我媽小10歲左右。叫阿姨太長她輩份了。每晚準點會來我家報道,是跟我媽關系非常好的那種,可我也沒見得你倆有多好。有時候還會在那互掐。
我們一家人吃著晚飯,她早早吃好,就坐在我們旁邊一句沒一句的跟我們聊家常。有時候不怎么說話,就看著我們吃。
不說話,太尷尬。我媽會找各種話接上。
這位王大姐很喜歡談論她女兒跟女婿。人往往會把自己認為值得驕傲的一面,想著盡可能的往外掏,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多能耐。她女兒的男朋友身上標著公務員的標簽,所以走哪都覺得這女婿有出息。女兒大專畢業,做著出納工作,一個月三千左右的工資,能找這樣的女婿袓上積德了。
講著講著這位大姐就春光滿面。我們聽慣了她每天雷同的嘮嗑,也就附和聲越來越假。前些天估計又有什么開心的事,把自己整的年輕了好幾歲,頭發燙染的不錯,一定要拉扯著我媽也去做一個,老媽看著自己一半發白的頭發,再看看老爸,還是覺得算了。折騰,沒必要。還不如去買點好吃的。我媽有高血壓、糖尿病,越是忌口多,她就越饞,也就有錢越想買好吃的。
等我們一家人吃過飯,洗好碗,王大姐就拽著我媽小區散步去了,Y頭覺得有的出去可以玩又能買好吃的,每到這時候就習慣性的也屁跌屁跌跟在她倆后面嘻嘻哈哈的走了。可憐我跟兒子還得上去奮斗他的作業。
我家屋后還有位李大叔,也是我午家的常客,當然沒像王大姐那樣,變的這么常常。
李大叔,家境不好。有二個女兒,大女兒結婚生子,小女兒還在讀初中。聽說在小區待的房子,有一部份是村里幫忙出的錢。但話說這樣的日子過得應該很清苦才是啊。李大叔的行為,讓我又毀三觀了。
李大叔的老婆每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去附近上班。有段時間就靠他老婆一個人支撐一個家庭的開支,李大叔之前得過什么很嚴重的病,后來好了,好了后就不怎么想做事,把人生看的太開了。卻不知道苦了身邊人兒。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開始上班了,上什么班,銀行保安。在他看來,這個工作最舒坦,冬天凍不死,夏天熱不壞。誰都知道銀行的中央空調最舒服。
時常捧著個飯碗,出現在我家,逗逗我身旁的Y頭,Y頭見了,就一臉的不開心,偷偷躲在門后透過門縫,開始對這位大伯各種的武器使用,也就是他哥玩壞的灑水搶,瞄準猛射。
逗玩我女兒,開始調侃我兒子,兒子默然的端個飯碗出去了。直接表示漠視。
接著就是我家的菜,他總說我家為什么每天都吃的這樣寒磣。好吧,你不是魚就是蚌肉,要么黃鱔。日子過的有滋有味,下了班還穿著銀行保安制服、锃亮的皮靴。在我們一家人面前晃蕩一圈就笑嘻嘻的走了,走了還不忘再逗一下我女兒,搞得Y頭撤底帶了哭腔,憤恨的關門鎖上,還加了個凳子。
屋前屋后還有一些人,也會看著里屋熱鬧,來扯家常,誰叫我們吃飯晚,在加上大口之家,本身人就多。我媽又特喜歡這種場合。人一來,這個人就找不到北了。聊天要緊。
昨晚睡的太晚,早上起不來,上班抽了一個小時寫的,本想再寫點有意思的人,看看不能太耽誤工作。就寫到此,下次繼續。每天寫作,需要很多的素材發生,有人說,你的格局打開了,你寫的素材就高逼格了。就是啊,還是要自己學會觀察、學會從細小的格局看大。堅持每天閱讀,多出去走走。我們明天見。
微信號:yinwei223 ? ? 公眾號:weiwei寶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