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精心時刻——與孩子共享大自然

《林間最后的小孩》的作者理查德·洛夫呼吁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他認為“自然缺失癥”會讓“這一代孩子遠離大自然,并帶來兒童肥胖癥和更多的兒童心理疾病,如,兒童情緒上的抑郁、憤怒、孤獨,甚至感統失調、多動癥、孤獨癥等也會增加。”另一方面,“孩子們更喜歡室內,在自然環境中反而會手足無措、感到無聊,喪失了與自然親近的本能。遠離自然成長的孩子幾乎不知道食物是哪里來的,也更難理解環保的重要,地球的未來讓人擔憂”。

暑期,稚稚君帶著小童稚飛回四川老家看望爺爺奶奶。非常幸運的是,爺爺奶奶住在距國家級高山森林公園不遠的地方。所以,小童稚每天都有一大半的時間泡在這個“天然氧吧”里的。

森林公園里植被豐富,柏、樟、楊高大挺拔,翠郁蒼虬,氤氳翳日。

每天早上,我們帶著小童稚做一些簡單的徒步、晨跑。有時走的是平坦的水泥山路,有時爬的是曲曲折折的泥土路。在大自然里,我感到小童稚全身放松。她整個過程都是赤腳走路,小腳丫親貼地面,有時踩到沙粒,她說,“媽媽,哎喲!”然后,開始用歌曲“抓泥鰍”的調來唱“哎喲哎喲請你走開”。當然,有時也會耍耍賴——“貝貝走不動了”“貝貝好累好累”“太曬了,貝貝不敢走”……我們就開始誘惑啦,倒退走,唱著歌走,追著走,玩玩“紅綠燈”的游戲,小童稚倒也是比較受哄——或許這也是大自然的魔力之一。

當我們穿過山間小路,看到一片片的青苔時,小童稚就會用她小小的手指指著說“青苔”。路過某一棵大樹時,爸爸一定會抱著小童稚去撫摸、擁抱大樹。我們會說,“貝貝,用臉頰去輕輕蹭蹭樹皮吧”,小童稚總是饒有興趣地張開雙臂,緊緊地把大樹擁入懷,有時真也用臉頰去蹭樹皮。然后我們會一路跟她探討,“你覺得這棵樹是活的嗎?你抱著樹的時候你聽到樹的心跳了嗎?你覺得樹的年齡比你大嗎?你看到樹皮上的苔蘚了嗎?”……

我們每天都會和小童稚一起做的就是“撿蟬殼”。森林深處蟬聲一片,我們循著蟬聲,邊走邊看。結果,在一棵樹干低處找到一只。我們指著給小童稚介紹,“這就是蟬殼,輕輕地把它拿下來吧。”這是小童稚第一次近距離地觀察蟬殼。她覺得很神奇,目不轉睛地盯著,然后伸出右手小心翼翼地把它從樹干上取下來,捧在手心。我們簡單地給小童稚科普,“蟬有6只腿,前面的兩只像螳螂的爪,非常尖利……”接著一路下來,小童稚都能撿到好幾只蟬殼回家。

運氣好的話,我們還能在樹林里近距離地觀看小麻雀。有時小麻雀就停在我們經常玩耍的水泥平臺上。小童稚踮著腳尖,悄悄地走過去,駐足看一會,麻雀就飛走了,小童稚的眼珠子隨著麻雀飛走的軌跡轉動,戀戀不舍……

在森林里的每一天都很美好。對于稚稚君來說,這種感覺奇異而美妙,因為我能靜下心來和大自然對話,一切庸人自擾的煩心事早就被洗滌掉。我想對于小童稚來說,這種身體與自然融合的積極的自然體驗也是奇妙的。相信,這種感覺將會伴隨她到長大!

關注微信公眾號“家有小童稚” 跟“最接地氣”的媽媽智慧互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夜深人靜更漏遲,閑敲棋子聊八卦。女主角是我的同事,不咸不淡的關系,真實可信的故事,很適合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故事情...
    一朵欣香閱讀 713評論 1 4
  • 初秋夏末,黃昏暮至,金輝漫灑,殘風余熱,丹桂飄香,桂花樹的葉子微微抖動,一分支叉卻抖動地更厲害些。 一只蟬蛹在上面...
    千尋心閱讀 1,095評論 15 18
  • 每個Java程序都運行于某個具體的Java虛擬機實現的實例上。當啟動一個Java程序時,一個虛擬機實例就誕生了,當...
    何幻閱讀 1,347評論 0 5
  • 不久前,我遇上一個人,送給我一壇酒,她說那叫“醉生夢死”,喝了之后,可以叫你忘掉以前做過的任何事。我很奇怪,為什么...
    十三____閱讀 554評論 1 4
  • 小萱那個禮拜來了我三林校區參加晚托班,是老生王力琦爸爸介紹的。來了之后才發現,小萱和其他學生不一樣。套用一句《阿甘...
    Andy2812閱讀 1,782評論 37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