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然~金剛密修群開示(2017--12--19下午)鼎然法師開示。
感恩師父!讓我隔空聞香,字字句句金剛鍥入,歡喜無比[愉快]讀師傅法語時有身心透明之覺,此覺是正是邪?求師父開示![微笑]
鼎然:——覺無正邪。
謝謝師父開示[微笑]坦然了。
師父,他這屬于牛有角。
牛有角即我見。見於牛角,有見於牛有角實則見己見。因自己有所見己,故而說牛角。然,牛來如此,如此的本本然然。無需說牛角,乃至角有長短粗細,悉皆我見,不離妄想。是故不可說牛角沒角,如兔子角也是一樣。修行之人,不應有我見。因我見從妄想中生,本來無根。是故不應有見。若無有見,不是不見。因此見無礙,不染不然,真性之本。
說的好!已是全牛何必鉆角?
師父,什么是覺相,什么是覺想,什么是覺受?三個有啥區別?還有一個覺性。
覺相就是看見了人的影子,實未見人;覺想,就是看見了影子,頓生一念認為就是看見了人,實則未見人。覺受,就是明白了影子不是人還未見人卻又頓生諸想如何叫人等等感受。
覺相就是看見了人的影子,實未見人;覺想,就是看見了影子,頓生一念認為就是看見了人,實則未見人。覺受,就是明白了影子不是人還未見人卻又頓生諸想如何簡單人等等感受。
覺性就是這三個都悉皆明白實則不明。
哦哦,有點映像了,好像師父當初舉過一個例子,墻上有一根牛尾巴的例子。
覺相,就是水泛起的亮光;覺想,就是思維泛起亮光的想念;覺受就是感覺泛起亮光的觸受;覺性就是根本就沒有亮光頓然寂靜。
怪不得經上說:性無有覺呢。
覺相,就是心識泛起的境界;覺想,就是貪念境界的想法;覺受,就是貪取境界的反應;覺性,就是一切境本來不生頓然寂靜。
師父,能否再講下覺照呢?感恩您/p>
覺照,就是知一切境不實,既然不實即取即得即離即寂。
覺者,寂靜。寂靜即如實知。知一切心識本來虛妄。虛妄之境有何可取?若不取即是照。照者遍滿。因不取所以不舍即是遍滿。
“師父吉祥!有師兄問我。 “發覺凈心經”有以下兩句話是什么意思? 請師父開示。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若于菩薩乘富伽羅輩,于犯罪之中發覺言說,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于菩薩乘富伽羅所有犯罪處而不發覺;)
發覺,不是發現。菩薩乘即是無相乘。無相乘不說一切罪與不罪。因無相是如來心。若菩薩乃至菩薩乘有所言說而不知不覺,即是罪過,謗如來乃至輕視如來。所謂謗如來,不是謗如來,是不知不覺,背離真性,所以為謗如來。若背離真性,言說己是菩薩乃至修學菩薩乘即是謗如來罪。
犯罪,就是不知不覺。犯者,放逸心。罪者,苦受。
罪犯之所以犯罪,就是心放逸了,當然牢獄之災就來了。
心咋能放逸?因為眼不安止乃至意不安止,所以心就放逸。
師父菩薩乘這個乘是什么意思呀?
菩薩乘的乘,指的是一切行畢竟不住。
菩薩就是空相!所謂空相就是無所取。因一切相自生分別即是不實不離妄想,所以無所取。不取於相即是菩薩。所以,菩薩為能所不住,寂靜之心。
在進入深度禪境,就容易發現一切境的真實奧妙。
不住,不是不執著一切。而是懂得了一切相因分別所生,分別不離妄想,因一念搖動所以生境,故而不住。
譬如:你的手看似真實存在,實際上你所認為你的手是存在的,就應當知道這種存在不離——眼——色——眼識——觸——受。是這些讓你看見了手的存在,而不是手是存在的。
好了。我休息休息,因為我不是神,我是人,一個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