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時給別人的印象,大多是善良、隨和、好說話。但我最親近的人都知道,我內心比較倔強、擰巴、追求特立獨行。
所以,跟別人相處時,我經常不愿意得罪人而顯得比較隨和,跟家人相處時,我經常不經意、或不由自主地傷害家人。
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我逐漸理解了生命,理解了我很多擰巴性子的起源,也從心底開始改變。
育兒界有個名詞叫“terrible two”(可怕的2歲),很多寶寶在2歲左右會出現愛說“不”的情況,你說什么TA都要跟你說“不”,要按TA自己的想法來。這種時候,你越逆著TA,TA越反抗。所以大多人為此很頭疼。
現在的孩子大多這種情況來得比較早,我女兒現在13個月,現在吃飯非要自己吃,不讓我教,TA的碗和勺都不允許我的手挨著一點點。
這種時候,我大多時候是引導她,慢慢告訴她道理,只要不是“傷害自己傷害別人傷害環境”的事,我盡量是讓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很多事情給她自己機會后,她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用碗、用勺越來越熟練,灑的越來越少,我們經常很驚訝的看著她一次比一次熟練。
如果硬性壓制,她的所有力氣都會用來反抗上,那進步自然就會慢了。
我慢慢體會到,我從小應該是被壓制比較多,家里孩子比較多,爸媽疲于應付生活所需,我爸常說的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哪有那個時間和耐心去好好給孩子講道理”,所以大多時候都得按他們的來,不聽話就教訓。
但這導致了我叛逆的性子,我的力量很多時候都用來跟大人對抗上了。小時候有一段時間甚至很自閉,跟所有人都不說話。
當時自己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但又走不出來。
所幸,這個時候我喜歡上了看書,家里為數不多的書都被我翻出來看了,慢慢的在心底有了個小空間,凡事盡量讓它變成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覺得它是“別人讓我做的”。
慢慢地自己走了出來,什么時候都多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以自己內心的標準來做,他人的意見只做參考,如果內心不認可,則溫柔地堅持自己。
現在的自己,變得越來越能取悅自己的同時還能讓身邊的人舒服了。通過不斷學習,遇到問題就尋求“最佳解決方法”,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的小情緒上,我相信我會一步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