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是家庭的分割線。

朋友張泉發來消息,抱怨說:“在微信里打麻將,我又輸錢了,輸!慘!了!”

我別的話沒有,只給了他兩個字——活該。

春節的正月初三晚上,他同樣發了條語音,說要死了,把今年的6000塊的生活費“斗牛”(一種紙牌游戲)斗得都給輸光了,沒錢吃飯要餓死街頭了。

后來他回學校,每天都去給人家小學生當家教以便還那6000塊的債,現在一波未還一波又來了。

我看你家教做到什么時候才能還清!


講真,我真的厭惡他這種什么不好學,偏偏染上了賭這種極其惡劣,毀家庭的行為。

他還振振有詞地跟我說: 其實我賭博也是有原因的,我想鍛煉出自己的賭徒心理。我發現一些厲害的人賭博也很厲害,說明他們在這方面心理很成熟,而自我感覺這方面太笨。

鍛煉心理,真是一個好理由。他難道不知道那些賭場老手都是有自己的套路的嗎?有“作案”工具的嗎?

說實話,我真的很討厭賭。我相信,每一個受到過由賭帶來的惡劣影響的人都像我一樣討厭。我見過太多因為“賭”這個字家庭破裂,傾家蕩產的事例。愛賭博的人,他們的家庭都不會幸福,他們的孩子心智都不會健全,想靠這個發家致富的他們最后都過得不好!

這里再說明一下在賭博方面男女的差異。大部分男人都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如果說棟梁住嗜賭成性,那么這個家庭會很難過至少不會好過;很多人會問,那如果是女的呢?女強人嗎?女強人都忙著“強”去了,哪有時間賭呢?畢竟自古以來女人都比男人要顧家得多;還有第三種情況,男人是頂梁柱而且不好堵,女人好賭,除非這個男人說絕世好男人,對這個女人愛到了骨子里,他才不會對她有任何不滿,但至少這種家庭里的孩子是缺乏愛的,否則同樣,分分鐘鬧離婚。

以我身邊的兩個親人為例,一是我媽媽的哥哥——舅舅,二是我爸的哥哥——大伯。

圖片發自簡書App

聽外婆說,舅舅從結婚后,就喜歡上了炒股(誰能說炒股不是一種高級的賭博呢?)跟打麻將,在杭州打工一晃二十年過去了,還是好堵,還把這些年掙的錢都搭進去了;現在窩在一個小縣城里生活窮困潦倒,就差揭不開鍋了;五十多歲,他高中文憑,在那個年代有水平有文化,他的高中同學這個年紀都坐上了科長級別的位置,所以他從來不會去同學會;娶了一個沒有文化的異鄉女子——我舅媽,她可是個狠角色,能干能生的(生了兩個漂亮的兒女),就是不勤勞,懶!罵起舅舅來舅舅一聲不吭的,典型的管嚴夫。舅媽跟他生活久了,也愛上了打麻將,沒讀過書她肯定不會炒股。就這樣,兩個人在二十年里天天在外面浪,只要得空,就早出晚歸,不對,沒日沒夜地在外面打麻將,可憐了兩個漂亮的小孩。結果是什么呢?

夫妻感情不和,處于崩潰的邊緣;沒錢贍養父母;兩個小孩性格內向,言語極少,不自信,沒安全感,不喜歡與人交流,親人也不例外,所有的想法都咽在肚子里;由于沒錢復讀,大兒子高中畢業后就出去打工了,小女兒還在讀初中,課程跟不上,畢業后還不知何去何從。

大伯,是個高級木匠。以前在建筑公司里干活經常出差,能掙不少。同時也是個高級賭徒,只要是紙牌,就沒有他不會的,最重要的一點——會出老千,有專門的工具。即使是這樣,也抵擋不住他輸得傾家蕩產的泥石流的來臨。

結果是:老婆跟別人跑了,伯母以前帶過來的孩子在與大伯他倆的孩子爭房子;大伯整天無精打采,睡眼惺忪的;兩個孩子內向不與人交流,長女性格軟弱稍微大聲說話她就哭,兒子營養不良上初一了跟同齡孩子比身高差一大截。


在農村,也難怪,打麻將斗地主這種賭博太常見了,這是一種風氣,彌漫在中國的各個角落里(聽來自不同地域的同學說他們那也會賭),就這樣子,還怎么指望農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人均GDP升起來?整天好吃懶做,天上會掉餡餅嗎?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很慶幸,在大學里,像張泉這樣的賭徒幾乎沒有,可能是因為都忙著玩王者榮耀開黑去了。

人不聰明真沒事,有事的是絕對不能懶!


大家好,我是Maggie,看完我的文章至少給我個贊唄,寫作新手很需要鼓勵噠,謝謝啦。一鞠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