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修行
在活著的路上,做更好的自己
楊絳先生
最賢的妻 ?最才的女
有多少人能活到96歲,且依舊精神矍鑠?
她不僅如此,還依舊思維活躍,堅持寫作。
在96歲高齡時繼續著關于人生的哲學問題,
寫下了我眼前的這本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今天,就想推介這本書給大家。
我讀這本《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是一個“偶然”,它并不在我今年的書單之上,是在購書時為了湊單而加入訂單的。收到書后,我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將它讀完。我感謝這個“偶然”,給了我這個小幸運,讀到這本書。因為在先生扎實又真切的文字里,我讀到了這個喧囂躁動時代里難得的一個溫潤的慰藉.
十一堂人生課
這本書出版于2007年,當時楊絳先生已經96歲了。在書的前言里,楊絳先生這樣寫道:“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有人說,靈魂來處來,去處去。哪兒來的?又回到哪兒去呢?說這話的,是意味著靈魂是上帝給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兒去。可是上帝存在嗎?靈魂不死嗎?......”
這本書里所寫都是楊絳先生在鮐背之年,獨自在生命的“邊緣”,有關生死、命運、靈魂、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等這些宏大命題的思考、探索和答案。
在那個下午,我讀著書里的文字,仿佛楊絳先生就坐在我的跟前,給我上了一堂人生課。這堂課不是在傳授知識,而是分享她對人生的疑問,又從她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淵博的知識文庫里一步步探索、一步步舉證推論,講述聽她的解答。這堂課的主題雖然宏大,似乎有點難懂。但她的語言是那么溫潤又誠懇,時常可見大白話還有思維活躍跳動的痕跡,留給我的是感動和啟示。很多答案也解開了我一直以來的困惑。
第一課
神和鬼的問題
我也和先生一樣,相信大自然有規律,同時我還相信宇宙的能量說,相信吸引力法則。我也曾疑惑這規律的主導者是誰或者這世間的造物者是誰?在和朋友探討這類問題的時候,有些朋友同感,但也給不了我答案,有些人覺得這種想法太唯心,甚至說這種論說太迷信、太神叨。難道有這樣的信念就是唯心,唯心就是迷信嗎?
這個困惑先生也有。先生是這樣說的:“我相信大自然有規律,我這點信念出于我累積的知識,通過進一步領悟。然后又由反證而肯定。我相信這個秩序井然的大自然,不可能是偶然,該是有規劃、有主宰的吧?不然的話,怎能有這么多普遍又永恒的定律呢?有人說,物質在突發的運動中,動出了規律。如果物質自己能動出這么精密的定律來,這物質就不是物質而有靈性了,該是成了精了。但精怪各行其道,不會動出普遍一致的定律來。大自然想必有神明主宰,物質按他的規定運動。所以相信大自然的神明,或神明的大自然,我覺得是合乎理性的,能說是迷信嗎?”
老一輩人常說要敬畏神明,不可觸犯神明。先生這一輩人應該大多相信有神明的存在。作為年輕一輩的我,信還是不信?我是平凡人,我無法上天入地,無從知曉這個神明是否真的存在,甚至到底是神人還是一股能量。但我自認為老一輩人口中所說的神明,就是規律,大自然的規律,無法撼動的規律,遵守這些規律準沒錯!那么,問題來了,這些規律到底有哪些?楊絳先生并沒有再深入說明。這又是一個宏偉巨制的課題吧!
第二課
有關人的問題
神明、鬼魅的存在不是輕易能考證的,但人確實是這個世界的普遍存在。所以第二堂課,先生和我們聊關于人的問題。
關于人的問題,先生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身體,而身體具有生命,稱靈魂。人有兩部分,一是看得見的身體,一是看不見的靈魂。人有個性。人不同,性情各別。每個人天生有個性,個性一輩子不變。人也有本性。這個本性指人類共有的本性。“食色性也”和“靈性良心”都是人的本性。人有肉體就和其他動物同樣有獸性。食與色,人之大欲。靈性是識別是非、善惡、美丑等道德標準的本能。“良心”是鼓動并督促為人行事都遵守上述道德標準的道德心。先生認為每個人都具有雙重本性。“靈與肉”是不和諧的兩方,必然引起矛盾,有矛盾必有斗爭,經過斗爭必有統一。
第三課
靈與肉的斗爭和統一
肉體的一面自稱“我”。這個“我”,有無窮的欲念,要吃好吃的,要喝好的,要講究衣著,要居住舒適,要游玩嬉戲,要戀愛,又喜新厭舊,要恣意享受,縱情逞欲,沒個饜足。人的靈性良心卻時時刻刻在管制自己的肉體,不該要這要那,不該縱欲放肆,這事不該做,那事不合適。“我”如果聽受管制,就超越了原先的“我”,而成為了另一個“我”。原先的“我”是代表肉體的“我”,稱“小我”,超越了肉體的“我”稱為“大我”或“超我”。
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借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這是一種功力,在修煉中逐漸增強,逐漸堅定。修養不足就容易受物欲的引誘,名利心重就顧不到靈性良心了。那么,靈與肉的斗爭中到底誰作主?
先生說,每個人如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會看到某事錯了,某事是不該的。但當時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無知,或虛榮,或驕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該做的沒做,犯了種種錯誤。而事情已成過去。靈性良心事后負疚抱愧,已追悔莫及。當時卻是不由自主。先生還舉了《時間與自由意志》里的一句話“人在當時處境中,像漩渦中的一片落葉或枯草,身不由己”。那么,到底人做得了主嗎?
第四課
命與天命
神明的大自然,對每個人都平等。不論貧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靈魂,都有個性,都有人性。但是每個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賦的資質才能卻遠不平等。憑什么呢?因為人各有“命”。那么人能做主嗎?
先生說:“我們如果反思一生的經歷,都是當時處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關鍵時刻,做主的還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運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還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擱淺或傾覆的時候,船里還有個“我”在做主,也可說是這人的個性做主。這就是所謂個性決定命運了。命由天定,但做主的是人,不是命。”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這樣我們還要信天命嗎?
先生是這樣說的:“我們思考問題不能輕心大意地肯定,也不能逢到疑惑就輕心大意地否定。這樣,我們就失去思考的能力,走入迷宮,在迷茫中懷疑、失望而絕望了。我們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設想其中或有緣故。因為上天的神明,豈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況且,孔子還不止一次稱“天命”,不僅僅稱“天命”,還說“君子有三畏”。第一畏就是“畏天命”。就是帶著敬畏之心,承認命由天定。”
第五課
萬物之靈
我們看到的命運是毫無道理的,愛捉弄人,愛搗亂。雖說命運可以自己做主,但命運小兒早已注定了每個人的命運,包括那些不合理的。這不免讓人失落和沮喪。
先生卻提醒我們:“我們很不必為了人世的不合理而沮喪。無論人世怎么不合理,人類畢竟是世間萬物之靈。人類并不靠天神教導,人的本性里有靈性良心。在靈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質的要求。古今中外,都追求真理,追求善良,追求完美公正等等美德。”
第六課
人類的文明
先生說,人類創造了人類的文明,證實了人是萬物之靈。但是本末不能顛倒:人稱萬物之靈,并不因為創造了人類文明;人的可貴,也不在于人類創造的文明。人類的文明只是部分人類的成績。人的可貴在于人的本身,不在于他創造的文明。人類的文明,當然有它的價值,價值還很高呢。但絕不是天地生人的目標。
如果天地生人是為了人類的文明,那么人類的文明該是永恒不滅的。但是人類的文明并未持久。例如古埃及的文明,古希臘的文明不都由盛轉衰,由衰而亡了嗎?如果天地生人是為了人類的文明,那么人類的文明該是有益于人類發展生存的,但文明帶來的負面效應不正在影響著地球影響著人類嗎?大自然遭受污染、人間疾病增多、滿地戰火。我們且回頭看看,人類文明最受稱道的人間奇跡,還何等慘酷。秦始皇建長城,創建了人間文明的奇跡,卻可憐了全國各地的老百姓,辛辛苦苦的勞役,拿生命作犧牲,才造成了人類文明的奇跡。
天生萬物,人為萬物之靈。天地生人的目的,該是堪稱萬物之靈的人。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人自身。
第七課
人生實苦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御。你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她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當今之世,人性的靈性良心,迷蒙在煙雨云霧間。頭腦的智力愈強,愈會自欺欺人。信仰和迷信劃上了等號。聰明的年輕一代,只圖消費享受,而曾為靈性良心奮斗的人,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灰心絕望,覺得人生只是一場無可奈何的空虛。上帝已不在其位,財神爺當道了。人生實苦,貧賤的人,為了衣食住行,成家立業,生育兒女得操心,富貴的,要運用它們的財富權勢,更得操心,看哪個看似享福的人真的享了福?上天神明,創造了有頭腦,有靈性良心的人,專叫他們來吃苦的嗎?”
第八課
人需要鍛煉
牛頓在《原理》一書里說“大自然不做徒勞無功的事。”那么,這個造化小人兒操縱的人世,這個累我們受委屈、受苦難的人世就是必要的了。為什么有必要呢?
先生解說,有一個理由很明顯:人的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需要錘煉,也就是修身。一個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實了,就不護自己了,這樣才會認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越“小我”,而順從靈性良心的指導。 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天生萬物的目的,該是堪稱萬物之靈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惡雜糅,還需要鍛煉出純正的品色來,才有價值。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這也說明,人生實苦確是有緣故的。
第九課
修身之道
“人的軀體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燒水淬。可是人的靈性良心,愈煉愈強”。人必須修身,而修身需用合適又和悅的方法。”這是先生告訴我們的修身之道,也是修身的一個不而準則。于是,我審視自己。我愛讀書,因為我認為讀書能幫助修身。
所以,你看,讀書不正是適合我,又讓人和悅的方法嗎?
第十課
受鍛煉的是靈魂
人受鍛煉,受鍛煉的是有生命的人。一個有生命的人,有肉體又有靈魂。肉體為主呢,還是靈魂為主?
先生說,受鍛煉的是肉體,由肉體的媒介,鍛煉出來的是精神。肉體和靈魂同享受,是靈魂憑借肉體而享受。肉體和靈魂同一放肆作惡,罪孽也留在靈魂上,肉體不過是個中介。所以人受鍛煉,受鍛煉的是靈魂,鍛煉的成績,只留在靈魂上。
第十一課
人生的價值
那么,人生一世,到底為的是什么?
先生解說,天地生人,人為萬物之靈。神明的大自然,著重的該是人,不是物;不是人類創造的文明,而是創造人類文明的人。只有人類能懂得修煉自己,要求自身完善。這也該是人生的目的吧!
那么,問題又來了。完善的標準是什么?換句話說,我以什么標準來完善自己呢?先生在文中沒有明說,只提到一個人有了信仰,對人生才能有正確的價值觀。好吧,那信仰又是什么?
活著/活得好/活得明白
十一堂課的收獲
很多人活著,或者覺得自己活得挺好。但可能還是沒能夠活得明白。我還活著,我不僅想活好了,還想活得明白。讀完這本書,我的很多疑問都算有了答案,但也出現了很多新的疑問,需要我在活著的路上繼續弄明白。
但是,至少現在我知道了:活著是為什么,又該怎樣活著。
如果說天地真的有神明,靈魂真的不滅,命運真的已經注定,人間的苦難也無休無止。那么我就該敬畏他的安排,遵循他的規律,實現天地生人的目的——修身、完善自己。
既然生為人,擺脫不了肉與靈的斗爭,那就學著理解“食色性也”,找到本性的“靈性良心”,也就是認清自我,找回個性里那個真實的自己,還要始終保持覺知,修正那個不足的“小我”。雖然天命難為,至少我還能為自己的選擇做主。而選擇的依據除了遵循靈性良心,還要堅持真、善、美,也就是積善、累德。
如果天地真有神明,靈魂真的不滅,那么神明是否會看在我聽話、又努力完成使命的份上,在來世分配命運的時候,讓我再度為人,繼續修正上輩子未完成的課題。
如果這一切都不存在,那么至少這輩子我是活得有信念,活得明白的!
所以,還是要再次感謝楊絳先生寫了這本書,也感謝神明的安排,感謝自己當初買它回來看的選擇。至少在我人生剛走到三分之一的時候,就讓我對這些宏大命題有了一些答案。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真心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