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別人喜歡你更難的是,你喜歡自己》

公司群里每天早上都有一兩個人發消息,內容千篇一律,每天都是“大家早!”

然后,誰回復了,發消息的那個人便艾特對方,予以再次的單獨問好。

但總歸的,整個群里,每天就那三四個人。

有一次部門開小會議,經理和我們幾個文案策劃人員說起這件事。

他問,“你們每天早上都看公司群嗎?”

“看啊!”

“有時候會看!”

“不忙了會看!”

“到公司了會看!”

我們幾個人回答。

他再問,“也就是說,都看到了!既然看到了,為什么不回復啊?”

他很認真地看著我們幾個。

“我到公司才看手機,人家的問好都過去一段時間了,我再回復就沒意思了!”

“我是想著,這是其他部門的人,不方便回復吧!”

“嗯,我以后多注意吧!”

經理看向我,“你呢?”

“我......”我支吾了兩秒,說,“我看到了,有時候想回復,但覺得大家都不吭聲,每次都是他們幾個,我也就不方便插話了!”

“人家發的消息是‘大家早’!大家!也就是說,公司每個人都在其中,不分哪個部門,沒什么方便不方便的!”

我繼續說著原因,“咱們部門的群,有人發消息,我看到了就回復。這很自然!但公司群里,各個領導、所有同事都在.....我怕別人覺得,其他人都不露面,就我愛出風頭!這不太好吧!”

“你為什么要在意別人的想法,你發你的,和他們有關系嗎?”

“你說得輕巧,誰能真的不在意別人的想法啊!要是一個公司里的人都對你有看法、不喜歡你,就算能力再強,還能好好工作嗎?我是一直都覺得,當我沒有能力讓別人喜歡我的時候,還是安靜地待著比較好!‘槍打出頭鳥’!不說話,至少不會出錯!

“你試著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你有什么事在群里發消息,其他人也都不回復,你心里好受嗎?正是因為群里活躍的人不多,我們才更應該參與進去!”

說完,他又鄭重其事地對我們幾個人說,“我再說一遍,以后公司群,其他部門的人我管不著,但你們幾個做策劃的,必須得發言!我不管你發個問候也好,發個表情也好,一定得去互動!公司群是公司交流的地方,如果每個人都左右顧忌的,那得冷清成什么樣兒?咱們從自身做起,時間長了,才有可能帶動其他人的熱情!”

另有一次,是他單獨和我談話的時候,說了這么一段話。

“我當初也是不擅長和別人打交道,但后來我想明白了!

我為什么不敢和別人說話,因為我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是!

說得直白點兒,我就是個屁!

可慢慢地,人要想成長、想進步,就必須得讓自己走出去!

我就告訴我自己,他們也都是個屁!

再后來我去哪兒參加會議,不管他是什么董事長、CEO的,我見到誰都大大方方和人家打招呼!

‘你好,我是某某某!

’對方一看你友好,他也會放下顧慮對你友好!

能有共同點了,那就加個微信、做個朋友!

沒共同點了無所謂,多說一句話我又沒什么損失!

你以后也得這么想!

你覺得自己不會說話、不是什么大人物、和別人有差距......

說不定你在別人眼里特別好,他們巴不得想認識你呢!

記住那句話‘說話就是生產力!’

你說的多了,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信樂觀,自然而然就都有了!”

......

人際交往里的小心謹慎與不自信,其實都是對自己的苛求。

換句話說,我們選擇不露面、不融入、不說話等一切自保行為,怕的并不是所謂的“得罪人”,而是怕別人“不喜歡我”!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凡事精神層面的,一切的友情、愛情以及夢想的實現,我們所要的都是同一點:被喜歡!

舉個簡單的例子。

當你做了一件事,喜歡你的人和不喜歡你的人都給了你5分,但在你心里這兩個5分的值卻是不等的。

喜歡你的人贊許你,你獲得的心里滿足感只是5分,而不喜歡你的人忽然認可你,你得到的心里滿足感是由原來的負5分飆升到正5分的10分數值!

“社交之所以累,是因為每個人都試圖表現出自己并不具備的品質。”

在不被喜歡的道路上進行被喜歡的征服,我們付出的代價總是翻倍乃至數倍的。

取悅他人容易,取悅自己難!

當一個人真的能夠取悅自己時,Ta就能死死認定,別人都像自己喜歡自己一樣喜歡自己!

有了這份堅定墊底,Ta才能真性情地展現自我,而不是有所選擇地呈現其中某一面。

——枕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