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口中的“人們”,不就是他自己嗎?

“你這樣讓人們怎么看啊?”,“你這樣做,人們會以為你是傻子的!”熟悉的話不只一次在我們耳邊想起。有時候,是朋友真誠的勸戒;有時候,是有些人的心懷不軌;更多的時候,是口水的隨意破撒。

內心不堅強的人總是缺少堅持自己的勇氣。從小我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老師處處向著,同時也會成為某些同學的眼中釘。是啊,中學時代畢竟不是像文藝作品下描寫的那么簡單,友愛,純粹。反而校園江湖,拉幫結派更能體現這個特殊的時間和地點。在這種氛圍下,學習的人并不會被奉為榜樣,反而會被周圍大部分不學習的同學稱為不合群的人,沒出息的人。我能做的也只是認真投入學習,給自己制造學習的氛圍,讓“自己是對的”這個僅存一點點的信念不至于熄滅。其實,那時候的我并不是有一顆多么愛學習的心,而是沒辦法。我沒有辦法加入那群人,他們欺負低年級同學,我沒辦法說服自己跟隨他們一起,他們毆打老師,我更沒有辦法揮起罪惡的拳頭站到老師的對面。于是,便把“學習”當作了自己的外殼,與外界進行抗爭。現在,我很佩服當年的自己。那時的校園生活基本就是我的全世界,當全世界站在我的對面時,我堅持了自己,雖然是糊里糊涂,無可奈何的堅持,但不可否認的是,沒有當時的堅持,就沒有現在的自己。

不論生活在人生的哪一個維度上,總有人以其他人為標桿來衡量我們,我們總是不達標,甚至成為大部分人的對立面。但走過之后就會發現,當時的“大部分”也不過就是當時自己那一小塊區域里的大部分,放寬眼界,顯得實在微不足道。我們必須要立足更高的位置審視自己和人生,才能作出更加明智的選擇。當然,也需要莫大的勇氣,當全世界與你為敵時堅持自我的勇氣。

“合群還是不合群”這個問題被討論了無數次,最終的答案是什么?我總會聽到有人這樣數落別人“他不合群!不行,他不行!”但奇怪的是,之后也有人以同樣的方式數落過這個數落別人的人。究竟什么是“合群”?什么是“群”?有人口中的群指的是他的親戚們,有人口中的群指的是他的同學們,有人口中的群指的是自己身邊常來往的那兩三個人,更有甚者,群指的就是他自己。

我們不應該再被那些聽起來冠冕堂皇的話欺騙了,“誰人背后無人說,誰人背后不說人”,從今天起,不需要再怕別人說什么,更不需要再怕別人口中的“別人”怎么說或者怎么看,要做的是冷靜審視自己的行為,合理參考別人的意見,活在自己的人生里,而不是別人的口水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