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出售時間之前你要牢記的三條鐵律

在你不得不用自己的時間為生活必需做交換的階段,千萬不要把一份工作隨便想成一份工作,而是真的是在賣命。時間即生命,"賣命"實在是一個很深刻的描述,不是嗎?

自己雖然在求學,其實做的也相當于一份工作,爸媽每個月按時打來一定的資金,如果沒有這些錢,生活將無以為繼,一定意義上就相當于一份工資。只是大多數人覺得每個月不用被逼著交業績,就算天天逃課也無所謂。基于,你是父母的小寶貝,他們才不跟你計較。可是父母讓你去學校,原本是想讓你獲得更多知識和能力的。就算不為他們負責,那自己呢。每天都在耗費的時間,是不拿時間當生命了嘛?所以,也總算理解笑來老師為什么在大學畢業之后突然變成一個工作狂的。他肯定是想明白了這個道理,然后拼盡一切,在終將逝去的生命里,做出更多有價值的事情來啊!

所以吶,為了在這必需賣命的階段,我們必須要讓自己的生命賣的有價值,不是為了那份工資,是為了自己。

下面是"賣命"的三條鐵律(底線)。

鐵律一、成長才是根本關鍵

成功只是里程碑,成長才是永恒的剛需。

妄圖"一勞永逸",不是享受人生,而是停止成長。從周圍的親戚朋友圈中不乏聽到這樣的聲音:女孩子嘛,找份穩定的工作,嫁個好人家,就是這輩子最大的福氣......;考公務員多好啊,捧著鐵飯碗,啥時候都餓不著......;你看人家歐洲高福利國家,從出生到墳墓,費用國家全包,真爽……如果每天都是過著溫水煮青蛙的日子,生下來,活下去,干什么?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停止成長,其本質上就是在不斷打破自己的鐵飯碗。改革開放之前,畢業學生實行包分配,如果所在國企的效益能三四十年來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勢頭還好,一旦所在國企效益下降,每個月給你發的那點工資還不夠生活的,而且還得日復一日的去上班,這樣的鐵飯碗你要嗎?

只有你的能力才是你的鐵飯碗。你不斷成長,不斷積累的能力才是你在更大的社會變局中的自動穩定器。

所以,當我們面對人生中眾多重大抉擇時,要問自己的不是只有它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收益而已,最應該問的應該是:我選擇的事能不能讓我積累更多的能力?(單位時間積累能力高)

當我們做選擇的時候還要避免一個誤區:不要總顧及這個選擇是否是你之前所從事的領域。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我們所選擇的領域是否能增強我們已經擁有的能力,要以我們自身所需要的能力為中心,不斷用別的領域對其添磚加瓦,打造我們一超多強的多維競爭力。

鐵律二、重視價值忽略估值

過分重視估值忽略價值,會讓自己做一些過分包裝自己,而忽略自身價值積累的事。作為草莓售賣者,當然明白水果籃表層擺的好看,就能賣個好價錢,然后安慰自己,至于底層,又有多少人會看到呢。心里潛臺詞其實是這樣:這就是一錘子買賣,能蒙多少是多少。如果人人都是新顧客,當然好,但是畢竟生意還是要一直干下去,攤位也不能不停的變化,所以,從長期來看,早晚有更多的人知道這些小伎倆,不愿做回頭客。生意也就一直靠吸引新顧客上鉤為生,于是從長期來看,并沒有多賺更多錢。而如果一直這樣,很多年都不會有任何回頭客的積累,等于是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到底是劃算不劃算呢?可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抵制不了短期賺得的本不應屬于自己的收益,所以,假冒偽劣產品才會層出不窮,真正對產品堅實的公司才會那么難能可貴,不過也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真正偉大的公司,比如蘋果,微軟,無印良品等。從經濟學來說,我想我們從高中就背過: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也就是說,價格是一直圍繞在價值附近的,價值不提升,價格的水平線就提升不上去。放到個人身上,一次得手的甜頭,讓你體會到重視外在表現的力量,于是更傾向于通過這種方式去獲取利益,久而久之就會放棄對自我價值的提升,外在估值也就難以有質的飛躍。

對自己不誠實,害得最慘的可是自己啊。

它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喜歡占便宜。占便宜其實就是想獲得超過自己付出的價值。占點小便宜,有些人可能會沾沾自喜,如果占了過多的便宜,有些人可是會良心不安的。就像笑來老師當初不再賣電腦的一個原因就是,有些電腦因為產品自身,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對于那些付出高價格的消費者,非常的不公平,這實在是讓笑來老師內心非常不安的事,于是選擇離開這個行業。此后笑來老師做的無論產品或者服務,我想都是在追求讓消費者獲得更高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無論是得到專欄,還是新生大學的課程,抑或是知乎live,一起聽聽都會讓我們大呼物超所值。這是笑來老師對自己的堅守,對大家的誠意,對自己的誠實。

鐵律三、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沒有耐心的人更容易選擇重點式思維,他們希望快一點完事兒,快一點看到結果,然后就可以去到他們臆想的那個世界了。

我想我就是這樣,高考之前惶惶的期盼快點考試,就算當時完全沒有復習好,想的卻是,好死不死給個痛快,于是不斷的在焦慮中不斷放棄自己的學習計劃,妄圖在不斷開始的新鮮感中獲得可憐的安慰。想想自己能考上大學,真是萬幸了,可是,誰又能不斷靠幸運活著呢?

沒耐心的人不會有好的積累,他們不會把每件事都當作自己的事來做。

像我之前寫的那樣,不斷尋找新的"學習神器",從一個個新的方法中尋求最初的那點熱情,在最初的熱情耗盡之后,又不斷尋找新的學習方法,怎么會有堅實的積累。耗費了那么多時間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沒耐心的人當然也更重視估值,甚至愿意為此而自欺和欺人,因為他們只能想到短期效益。

自己總是怕吃虧,總是想要花出去的每一分錢,每一分感情,都能立馬得到應有的回報,甚至超額回報,但這往是不現實的,除了最親愛的家人,朋友,誰也不比誰傻多少。對于個人的成長進程來說,成長的積累性是客觀規律,誰也不能一蹴而就,就像是吃了生長劑的莊稼,往往更經不起風吹雨打。背單詞也是一樣,今天背過的單詞不一定明天就能見到,但是記住了,總是有機會再次用到它。所以,做事情,一定不要急,短時間內看不到進步是常態,正確地積累了,看不到,不代表沒有進步。

沒耐心的人甚至都不會思考真正重要的事——價值。他們最常說的是這樣的:"想那么多,不煩么?"

我加一句:沒耐心的人,通常總想著一夜暴富的美夢,津津樂道的那些好像不付出什么努力就能得到一切的人......(這樣的人還是少吧~_~)

做不到當下自己喜歡的那件事,是幾乎所有人的常態。越是這個時候,越是需要耐心,耐心的可貴也體現于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