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師教導我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只要改正了就是乖孩子。我們做錯了數(shù)學題,偷拿了小朋友的玩具,沒寫完作業(yè)就偷偷溜出去玩,爸爸媽媽會插著腰大吼,“mm,你給我回來,想挨打是不是!”一切都很明朗,對與錯是那么界限分明,我們雖然不情愿地嘟著嘴,卻也愿意接受一切懲罰。在我們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建成的時候,是父母和老師給了我們一個關于對錯的定義。
長大以后,漸漸懂事的我們學會了選擇,題目做不對就擰著不去吃飯,遇到喜歡的人和事也懂得放手,每一階段的目標我們都定得清清楚楚,生怕一個錯誤就將自己推入深淵。我們有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卻越來越分不清對與錯…
曾經(jīng)我以為“錯誤”就是確實做錯了的事情,一個無論你找什么樣的借口都無法掩蓋的難堪事實;我以為犯錯誤就應該虛心接受指教,改正錯誤是必然要做的事情;我以為人人都會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給你一個正確的評判。
可是進入大學的這一年多時間里,我越來越懷疑,這個世界,被判定正確的事情真的可信嗎?當所有人認為你是錯的,你就真的錯了嗎?當所有人認為你已經(jīng)做的足夠好時,最終的結局一定會如你所愿嗎?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似乎一切都可以扭轉,幸運與厄運會隨時發(fā)生反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控制著你的生活,還逼著你接受你所無法理解的結果,不接受你就是個懦夫,不改正錯誤你就無可救藥。
但漸漸地,我開始明白,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也許你一直追求向往的夢想不被理解和支持,甚至被嘲笑,也許你努力了很久的事情被一票否決,也許很多很多的問題你無論怎樣想都想不明白,沒關系,那就這樣吧,再糾結也改變不了注定了的那個結果,因為可能你真的無能為力。
但在這些不可控因素之外,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是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能堅定自己,還是說我們對于對錯的糾葛太過執(zhí)著。人生這出戲我是你、你們所有人人生中的龍?zhí)祝沂俏易约喝松闹鹘牵栽谖以庥鍪〉臅r候,在我被觀眾喝倒彩的時候,我一個人也能而且必須會唱下去。
有人說你失敗了,我失敗了嗎,承認失敗多容易啊,比那種日復一日的堅持跟忍耐容易多了,但是如果你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一味地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那才算是你人生的失敗。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資格對別人做出論斷性的評判,我喜歡以尊重和愛護為前提的距離感。遇到事情的時候,家人和朋友都可以給我建議,告訴我他們曾經(jīng)的經(jīng)驗,奉勸我選錯會承受的代價,但一旦我選了、做了,結果由我自己來承擔,如果我不幸選錯了,可以撫慰我,教育我,但不要對我做是非的判斷。
我們不該評價,因為我們評價不好,我們不知道別人人生的360度角,我們只看到一個縫隙而已。我們評判不好又妄加評判,傷害了別人于己又有什么好處呢?當然,善意的提醒和規(guī)勸與論斷別人截然不同,我們都知道這邊界在哪,苦口婆心和冷眼旁觀,當事人感受得到那溫度,這與虛不虛心無關。
所以姑娘們,還是有點棱角吧,身上沒有一件武器會活的很辛苦。人生這么短,我就選擇做那種盲目又自我的傻瓜,堅持自己想要堅持的事情,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擦亮雙眼,應該改正的錯誤不要放過,而將強權者判定給你的“錯誤”當做荊棘,一路橫沖直撞,像個國王一樣,全心打造自己的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