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完了韓國作家姜仁仙的《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這本書,這本書看似是作者在哈佛游學期間的生活記錄,讀完,卻是深受震撼。
作者姜仁仙,是一位有十年的記者從業經驗,獲得無數的新聞、傳媒獎,是韓國媒體行業的佼佼者。
而哈佛,人人皆知的一流學府,坐落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這里走出了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上百位諾貝爾獲得者曾在此工作、學習,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作者與哈佛的相遇,是被公司選派去哈佛深造兩年而開始的。
在哈佛的兩年,她才知道真正理解了學習,才了解為什么哈佛出來的學生更容易在以后的人生中取得成功,在哈佛的求學改變了她的思維方式,甚至改變了她的人生。
那哈佛,這座世界級一流的大學到底改變了她什么呢?作者在這本書《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里,就會告訴你答案。而這三個答案也是作者認為讓哈佛人更接近成功的秘訣。
第一個答案是:一流是一種態度
在哈佛,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沒有人約束你,沒有人強迫你要完成什么,沒有人告訴你該選擇什么,不該選擇什么,一切的主動權都在你手中,選擇成為一流學校的優等生,還是被退學留級都你自己的選擇。
而這種選擇是你對自己人生的態度的選擇。
“那些奔跑的美國人似乎真正了解人生必須是盡一己之力去奔跑”。努力奔跑成為一流的人,成為多數人中的少數派,“一個毫無爭先,與世無爭的人,不可能踏上通往哈佛的路,會在哈佛窄門相聚的人,都是一些習慣激烈競爭,某種程度上愛好競爭的人”。,,,
爭當一流,爭當優等生,這就是哈佛人的人生態度,他們歡迎競爭,不懼怕競爭,他們喜歡在克服困難后來到的巨大喜悅。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求學生涯中,每個班上總有幾個特別突出的尖子生,他們學習成績好,不是那種數學考一百分,而語文考30分,絕對不是,他們不偏科,門門功課都好,關鍵是體育娛樂也不落后,是打籃球的好手也能唱歌演奏,在生活中,為人處事也是讓人舒服,處處受歡迎。
這樣的人,等到工作之后,你也會發現,他們也是工作中的佼佼者,受領導賞識,工作能力突出,晉升快。
是不是他們天生就比我們聰明呢?天生就比我們能力突出呢?不是的,他們只是把一流當成了常態,要求自己用盡全力成為最好,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
那生活中的我們,一流是不是就是凡事要求第一,凡事要好為人先呢。不是,哈佛的一流是一種態度,一種敢于挑戰自己的極限,用盡全力的態度,是你努力想要做到最好,想要成為最好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就是本身就是一流。
第二個答案是:時間管理與自我管理
姜仁仙說:在哈佛求學,改變了我讀書學習的態度,讀書并不是把東西塞入腦中,而是把習慣帶在身上。
哈佛的教育并不只在于讀書,而是有一套完整的規劃,在娛樂、休息、學習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自我訓練,才可能過充實的大學生活。懂得支配時間的人,才能得到最后的勝利,懂得自我管理的人,才會更早的學習到如何支配他人。
哈佛最重要的一課就是:時間管理。比讀書更重要的,是盡快熟悉有效率的時間管理方法。
懂得支配時間的人,懂得有效的管理時間的人,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從小到大,我們也被教育說你的時間花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高效的運用時間,將時間管理變成自己的一種習慣,是哈佛人入學就開始學習的最重要的一種習慣。
對于高效的管理時間,我推薦另外兩本書,一本是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他堅持了56年的“時間統計法”,還有就是《吃掉那只青蛙》,圍繞時間管理這一核心,博恩·崔西一針見血地提出個人統籌安排方面的關鍵要素:決心、自律和堅定不移。本書詳細介紹了21種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讀者克服拖沓的習慣,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最多的工作。
另外一種習慣就是自我管理。在哈佛,你要清楚的明白自己要的什么,在求學的過程中,你一定要有所舍棄,盡可能得多問自己“自己要什么,什么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一定一定要做好自我管理。
在觀察哈佛學生讀書和生活的習慣之后,哈佛學生的杰出表現絕不是偶然的,幾乎所有的哈佛學生都會先給自己設定目標,然后開始腳踏實地的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并且及時進行調整,以免方向錯誤,哈佛校園沒有神話,只有真槍實彈的競爭,嚴格的自我管理。求學的成敗多半取決于自我的管理。
能掌控時間和掌控自己的人,難道優秀會離你很遠嗎?
第三個答案是:成功沒有特定的模式
挑戰自己的極限,算不算成功?
姜仁仙說:“我最后悔的不是沒有像哈佛學生一樣有計劃的認真讀書,而是我不曾在年輕是挑戰自己的極限。”永遠在追求,永遠不要認輸,人生,就要用盡全力的奔跑不放棄。
做自己,并認清自己,算不算成功?即使生活在必須顧慮他人的眼光時,有件事也千萬不要忘記,那就是:
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算不算成功?哈佛人把每一件小事都當成大事去做,認真的對待,努力將每一件小事做到盡善盡美。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成大事者一樣,要先知道如何成就小事,這樣才有可能成就大事。分解一件大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它分解成一件一件的小事,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成功的大廈都是一磚一瓦的堆積。
做自己喜歡的事,為自己而活,算不算成功?在哈佛人的眼中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讀自己喜歡的書,就這么簡單。
所以什么是成功?
生活中,有人覺得成功就是腰纏萬貫,豪車別墅,有人覺得一家人平安健康,即使生活貧苦拮據也是成功,有人為了成功,喪失了自己丟掉了人格尊嚴,而有人不為五斗米折腰,堅持做自己。所以成功沒有大小之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你對成功的認知,決定你心中什么是成功。
好了,總結一下,今天我們分享的三個內容是:一流是一種態度,優秀是一種習慣、成功沒有特定的模式。
無論是態度,習慣還是一種模式,其實都是為了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而選擇權都在我們自己手中,所以哈佛真正的牛逼之處就是讓你明白你就是你自己的主宰者,命運之神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