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凡的早晨,飄著小雨,沉寂了一個晚上的校園,重新變得熙熙攘攘。我抱著教案剛從宿舍走出來,一年級孩子見到我,馬上跑過來說“老師,雷清紅又欺負人了……”
8:20到教室,開始批改作業。咦,怎么少了一本呢?肯定又是雷清紅沒交。“誰的作業沒交?”我目光犀利,掃視全班。“我”有個聲音低低說著,雷清紅小手勉強露出桌子。“雷清紅,怎么又是你,你已經第幾次沒寫作業了……”我頓時暴跳如雷。
2016年我有幸成為了一所山村小學的教師。很多人說我“傻”,“放棄那么好的工作,也許你以后再也回不去了。”面對這些,我笑著說:“和山村的孩子在一起,會讓我變得更淳樸,不好嗎?”于是,我憑著四年重點教學經驗,我有信心把他們帶好。在暑假里,我做了充分準備,認真研讀教材。開學前,我憧憬著與孩子的交往,憧憬著與孩子打成一片,憧憬著課堂上我精彩的話語讓小朋友聽得如癡如醉情景的出現。然而,開學了,第一周情況我還比較滿意。但到了第二周,雷清紅就成了我最頭疼的人。他上課經常說話,做小動作,欺負同學,從來不寫作業。于是為了能震住他,我經常對他板著臉,只要他犯錯,必然會受到我嚴厲的批評。經過一段時間,他雖然減少欺負同學的次數了,可我總覺得哪里不對勁。有一天,我發現班里其他同學開始對他大呼小叫。
回想著其他孩子模仿我生氣的情景,感受著他望向我時畏縮的目光。我開始反思,這是我想要的結果嗎?不是的。于是,我開始找答案。我想起了以前參見培訓時,一位專家講的話:孩子是捕捉情緒的高手。不要拿孩子做大人情緒的垃圾桶。于是,我改變了對雷清紅的策略。快下課時,我讓班里每個同學評價自己上課的表現。班長李明說:“老師,你講的我都會了,我就沒有好好聽。”班里每個同學都積極發言,除了雷清紅。“好吧。通過我們剛才的自評,我們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也有缺點。老師來說說雷清紅。雷清紅這節課表現很好,他沒有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他打掃衛生時是最不怕苦最不怕臟的。但同時呢,老師希望雷清紅上課能學到知識。”
下課了,趙均昊走到我身邊小聲說:“老師,你今天真怪。你為什么表揚雷清紅?他還是沒有學習啊!”這時,其他孩子也圍過來。我說“雖然雷清紅身上有很多缺點,但是我們是一家人啊!怎么能嫌棄自己的家人呢?我們應該一起幫助他克服缺點。還有我們也應該看到,雷清紅也在不斷進步啊!他把欺負同學不好的行為改掉了,你們說這不值得表揚嗎?以后,我們一起幫助雷清紅改正缺點,好嗎?”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行為是通過學習和強化訓練出來的。雷清紅作為我們班唯一一個貧苦戶,父母文化水平低。我要格外多關心他,多用正強化,少用負強化,讓他產生克服缺點的勇氣和信心。他也開始像我憧憬的那樣去學習了。這從中讓我體會到:老師,沒有任何人偷走你的微笑,只是你的微笑跑到另一個生氣的人身上了。
附:古人教子“七不責”
1、對眾不責: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給孩子以尊嚴。
2、愧悔不責: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后悔了,不要責備孩子了。
3、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否則,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夢連連。
4、飲食不責: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即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這個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
5、歡慶不責: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人高興時,經脈處于暢通的狀態,如果孩子忽然被責備,經脈就會立馬憋住,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
6、悲憂不責: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7、疾病不責: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