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錄——避險


“咚”,又是一聲悶響...

所有的情緒在那一瞬間不復存在了,氣溫低得像要把我凍住。

“哇~~~”的哭聲彌散開,充滿了整個房間后,我才回過神來,但此時落在地上的寶寶已經被我抱在了懷里。

這已經是第三次因為我的原因讓寶寶摔在地上了,不管以什么標準衡量,我都是一個不合格的爸爸。

雖然因為我的疏忽,又讓小家伙遭罪了,但她卻依然要我抱她,緊緊的依偎在我的懷中,對我這個“壞人”一點不記仇。

看著涕淚俱下的小家伙,爸爸心里滿滿的都是自責,一次、兩次......這是第三次了,同樣的錯誤發生三次絕不是偶然,一定是我處理問題的方式發生了根本錯誤。


避險

不管是在生活、投資中,規避風險是每個人都需要做的事,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一到實踐,卻全都拋到腦后。

拿我三次讓小家伙摔倒的經歷來說,第一次因為我沒認識到攔住沙發的椅子是活動的,所以她摔下來了,那時我認為是意外并沒有找到我沒有看好她這個原因;結果第二次很快來臨,這次沒有其他外因,我才意識到是我自己的錯誤,就是自己疏忽大意、僥幸心理造成的后果。于是我更加小心的照看她,生怕第三次的發生。

但是第三次還是發生了,讓我想起那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或許我對于自己能改掉粗心這個毛病還是太自信了。我之前兩次總結出的避險方式始終是錯誤的,小心小心再小心的我還是有不小心的時候,或許答案在別處。


風險的上下限

之前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我在將小家伙放到不同的地方,風險的上下限是什么。現在想想,我在將她放在床上和沙發上時,能發生的最大風險就是從上面摔下來,摔得鼻青臉腫;而放在爬行墊上時,因為背著防摔枕,卻沒有這個風險。

之前認為我的錯誤在于沒有更好的看住她,所以我繼續了放她在床上、沙發上這樣的事,覺得如果能看住她就不會發生意外,但是事實證明了我的錯誤,我把她放在高處這個做法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更別說這些地方沒有圍欄這樣的防護措施,使得一件可能發生的黑天鵝事件變成了一件必然發生的黑天鵝事件。

回想媽媽比我做得更好的地方,就是每件事都考慮到了風險的下限,而我卻對下限往往持有僥幸心理,認為人力可以改變下限,讓下限不再發生。


解決問題的鑰匙可能在別處

在帶娃這個事上,于我來說更好的避險辦法不是時刻提醒我自己要時時小心,事實證明了我自己并不是能時時小心的人,所以我得從更開始的地方去解決這個問題,在我想把她放在高處的想法出現時提醒自己,這樣不行,我看不住。

同時,生活中其他事也是一樣的道理,在我的想法出現時,我就應該評估這件事能出現的最大風險是什么,如果我想不到,可以百度、google或是問行家,然后考慮自己是否能承受這個風險,如果答案是“不能”;那么就放棄,如果答案是“能”,那么才能去做,并且想辦法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就像讓小家伙摔倒這種意外,有萬分之一的風險,我都不能承受,所以我就不能再把她放在高處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