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這天的鄉愁-捉蛐蛐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前兩天倒時差睡不著,聽馬未都先生講老北京"玩兒主"都玩什么,其中一段"玩蛐蛐"勾起了我童年的很多回憶,反正也睡不著,半夜閑著也是閑著,馬老的故事激起了我的好勝心,要說玩古玩咱不行,玩蛐蛐我比他專業,就瞎寫兩段。

八十年代初的童年,我的物質生活是比較貧乏的,父母其實掙不少錢但是絕大部分都用來幫助別人和救濟老家的窮親戚了(這段有機會可以重點寫寫),但是我的精神生活那絕對的是非常富足,超級豐富多彩的。除了那個年代小孩常玩的丟沙包,騎馬打仗,拍洋畫,玩瓷片,拔根兒,滋水槍,拿小刀玩警察捉小偷,分田地,還玩過小女生玩的跳皮筋,chua拐(就是玩一種羊骨頭的游戲)。這些都是多人游戲(俗稱MMO), 至于單人游戲(Single Player Game)除了看小人書,做小實驗(那時候有一本翻的巨破的130種科學小實驗天天翻來覆去的自己挑著做),用我哥給我做到弓箭冬天在家里射白菜,自己做巨響巨響的紙鞭炮外就是很多跟大自然的互(破)動(壞),例如捉蜻蜓(我是此中高手,徒手捉蜻蜓可以兩只手夾滿八只蜻蜓)養小動物(我養過小烏龜,鱔魚,螞蟻)。當然最擅長的就是抓蛐蛐,逗蛐蛐和養蛐蛐了。感謝母親大人對我所有的寬容和置之不理和放任自流(除了養螞蟻怕螞蟻跑出來爬一屋子問了一句),才讓我的童年有了那么多的色彩。現在自己也做了父母,才更加體會到長輩對于小孩子寬容和寶貴童真理解的珍貴。

言歸正傳下面我們說抓蛐蛐。

小時候因為父母受沖擊我是在鄉下跟著奶奶長大的,鄉下離北京市區也不遠,才80公里,但是還是鄉下。那時候對抓蛐蛐沒有太多的興趣,因為鄉下的小動物們太多了。走在田里,螞蚱,蝗蟲,蛐蛐就在腳邊蹦來蹦去的,隨便抓。我曾經蹲地上四個小時看蟬出殼,我曾經熬夜看小雞出殼,我曾經蹲雞窩邊一夜等著黃鼠狼來偷雞,當然以上都以睡著了啥也沒趕上告終。追狗或被狗追,追雞或被雞追,追鵝或被鵝追,追鴨子或被鴨子追,捉魚,釣王八,看馬打架,看羊互相懟(拿腦袋生撞bangbangbang的聽著就疼,這幫傻羊),天天的雞飛狗跳的熱鬧的不行。這些家伙都比蛐蛐個大,小小蛐蛐哪能入我的法眼。

童年的快樂生活一直延續到四歲回了北京。然后…這些大家伙就都看不到了,偶爾過節在地壇公園有耍大蛇刷猴的,但是平常的日子里,世界是安靜的。只有蛐蛐,是我能常見到的活物,可以延續我童年的"童年的日子"。

魯迅的朝花夕拾里面有對他童年捉蛐蛐輕描淡寫的描寫,那段文字我讀了又讀,感覺他也勉強算是此道中人。我捉蛐蛐的第一階段是小時候住和平里的時候,那時候跟哥哥睡一張大床,夏天的時候會支一張大蚊帳,蚊帳放下,那簡直就是我的小世界。我會小心的把蚊帳的縫隙用枕頭和我有限的小人書塞好,然后把我心愛的蛐蛐都從玻璃瓶里放出來,讓它們在大大的床上隨心所欲的蹦來蹦去。平常蛐蛐捉來后是放在玻璃瓶里的,玻璃瓶里還會墊上外面帶新鮮草根的實土,細細的草根會貼到瓶子蓋。那個瓶子蓋是我拿紙做的,為了蛐蛐呼吸方便還在上面扎滿了小眼。那時候蛐蛐的主要食物是大蔥,小蛐蛐很多時候就躲在空心的蔥段里面,長長的須子探在外面,很是威風。蛐蛐剛剛捉來的時候是有野性的,總是想往外逃,這個時候要先把它們放在沒有裝飾的空瓶子里面讓他們冷靜冷靜。碰上有些額外不聽話的我就會把它們額外抓出來往空中扔,等他們被扔的七葷八素的時候再把它們放到帶草帶蔥的模擬家園,保證就都馬上安靜下來了。那時候手雖然小,但是特別有準頭,把蛐蛐撲在手里從來不會傷了它們的身體,所以夏天的時候每天把蛐蛐拎出來放風是我最開心的活動之一。到了晚上,我會把帶蛐蛐的玻璃瓶子放到耳朵旁邊,有時候關了燈不睡覺,拿手電照著看它們就那么靜靜的待著,能照很久。好的蛐蛐叫起來很好聽,除非到了深秋的時候叫聲很凄厲,一般夏天的時候叫起來很圓潤。叫起來嘶啞的都是翅膀受了傷的。其實蛐蛐叫起來聲音還是很大的,尤其是緊貼著耳朵。可是那時候右邊躺著我哥,左邊挨著蛐蛐瓶,傍著蛐蛐悠長的一聲聲鳴叫,覺得特別安全,特別放心,這就是我世界的全部,每每睡的特別香甜。

母蛐蛐是不會叫的,分辨母蛐蛐很簡單,她們后面多了一個生殖器細管,俗稱三引兒。蛐蛐還有不同種類,例如頭方方的那叫棺材板,頭圓圓的身子長長的那叫油葫蘆等等。棺材板和油葫蘆都叫的不好聽,長的也丑,一般我都不留著。我在和平里有專門的捉蛐蛐的地方,就是在家和學校之間,有一堵斷墻和好多碎磚頭搬開磚頭常常會有蛐蛐和其它"驚喜",例如蜈蚣,蚰蜒,潮蟲等長相丑陋還有些殺傷力的毒物。因為一拿開磚頭下面各種小昆蟲,蛐蛐還有公的,母的,沒長全翅膀的小的都會爭先恐后的往四面八方地方海陸空三維立體的跑,一般你的機會只有一次,所以眼疾手快的一秒鐘看到并且抓到面向好品相好的蛐蛐那才叫本事。

小時候有一個動畫片叫蛐蛐,講一個皇帝很喜歡斗蟋蟀,要求每家每戶都要上交一只蟋蟀。小男孩不小心把他爸爸好不容易抓的蛐蛐壓死了就變身成蛐蛐替父還債,挺感人的。但是那時候覺得瘆得慌,不愛看。我對我的蛐蛐們都很好,除了,嗯,除了在它們斗之前會喂它們很多紅紅的辣椒。

其實很多人養蛐蛐不是為了玩是為了斗。我第一次知道蛐蛐還能斗是大概6歲的時候,樓上603住的我哥的一個同學,他帶我們一起去斗蛐蛐。那時候有時候上他們家玩,記得好像他姐長的挺好看的,不過經常不在家。總之斗蛐蛐的小罐子是專門的青瓷小碗,里面不裝土。斗之前要讓蛐蛐吃辣的東西,那叫開牙。開始兩只蛐蛐是不斗的,用那種專門的狗尾巴草撩撥它們在一起然后讓它們覺得是對方的須子在挑釁。這樣兩只蛐蛐會亮出大牙咬在一起,最后輸了的就蹦到罐子邊上,贏了的原地不動,鼓起翅膀,驕傲而歡快的鳴唱。輸了的回去后也一般沒有原來叫的那么歡快了。我就跟人家比了一次,忘了輸了還是贏了,我那幼小的心靈有點承受不了比賽的壓力就是贏我也怕我的"金頭大王"們受傷,就不跟人家比了。但是我倒是經常進行內部選拔賽,喂我的大將軍們辣椒,讓它們隨時保持著開牙的狀態。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搬家了,新家找不到斷墻來捉蛐蛐,但是那時候我抓蛐蛐的技術已經非常爐火純青了。大夏天的我帶一雙厚手套,在那種綠柏樹,下面都是扎手的柏樹枝和磚頭里面找蛐蛐,經常是一待好幾個小時,當然收獲也不小一個玻璃瓶放不下,我一般隨身帶著好幾個自己疊的非常厚的紙弄的蛐蛐紙筒,一個一個的帶在身上。直到有一次我抓了一個大的油葫蘆,放進去結果回家發現竟然它咬碎好幾層碎紙跑了,至今我還記得當時的震驚。

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初二,身邊的小伙伴們已經都不玩這個了,而我卻是玩到了極致。秋蟲一般是不能過冬的,但是我可以把它們放一個個小瓶子里面墻邊碼一溜一直養到12月底。那個時候蛐蛐叫的比較撕心裂肺,其實是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為了能夠吸引到母蛐蛐交配叫的很賣力。有一回我決心給我自己最喜歡的"長勝將軍"一個獎勵,專門抓了個母蛐蛐放到它的瓶子了,一是犒賞,二是還希望它們能下小蛐蛐。結果第二天我的"長勝將軍"就不見了,找半天才找到了被吃掉一半的尸體。原來是母蛐蛐交配完需要養料生育把她老公吃了,有點類似于黑貓警長里面的母螳螂的故事。可是那時我哪能接受的了啊,悲痛欲絕的上躥下跳,當時就掏出母蛐蛐扔到廁所里面溺斃了。然后突然一下子覺得特別沒勁就把我所有的蛐蛐都從二樓陽臺上扔到下面草地上了。這是我最后一次正兒八經地養蛐蛐。

再次養蛐蛐是出國以后了,那一年過暑假回老家看奶奶,好久沒見了就住在了家里。早上在被窩里面賴床,享受著小鄉村的寧靜,天已經大亮了,外面炊煙裊裊,隔壁小廚房里五嬸熬的棒碴粥的香味隔著門縫都能聞的到。這時候門簾一掀,奶奶著急忙慌的進來了,掏出一塊小手絹說"慶兒啊,快起來看奶奶給你抓什么了"。我一看原來她捂著的手絹里面裹著好幾只蛐蛐。那一年奶奶整八十歲,我看看她裹著的小腳上打的都是水,褲腿上還有泥,不知道說什么好。她不好意思的笑了,"奶奶知道你喜歡這個,剛剛在田里遛早,奶奶給你撲的,不小心還摔了一跤,快看看是不是你喜歡的蛐蛐?"那一年我快三十歲了,看著奶奶開心的笑,哄著她說真棒,批評說她可不能再摔著都什么年紀了,心里不知怎地就是難受。這么多年過去了,奶奶還記得我四歲時候的愛好…

再次捉蛐蛐是女兒三歲的時候,那時候我們住在UCLA的學生公寓,她有好多個幼兒園好朋友也住在這個大院就天天串著吃百家飯,家長們也是世界各地的哪都有。有一天夏日吃過晚飯我突發奇想說出去抓蛐蛐,小朋友們當然是積極響應。我就帶著各種膚色的幼兒園小班的同學們滿大院的找石頭搬石頭找蛐蛐。沒想到美國的蛐蛐們比較雞賊,有點動靜就往草坷里面鉆,美國的草又很長鉆進去就不好找。最后就很沒面子的一只都沒有捉著,不過小孩子們跟著跑這跑那的很開心。

后來搬到了山上,每天都聽著外面各種動物叫聲,有狼,小浣熊,豺狗,狐貍啥的當然還有蛐蛐的鳴叫。洛杉磯暖和所以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可以聽到蛐蛐的叫聲。大概去年夏天的時候我那養蛐蛐的心思又活泛了,就想著再去抓。找了幾次沒找到突然想到美國寵物商店里面有賣的好像。開車到了Petco, 就是一老美專門的賣寵物的連鎖店。果然有,那里的蛐蛐其實都是給烏龜,蛇,蜥蜴等小動物們當飼料的,就裝在一個專門的像垃圾桶的桶里,打開蓋子是一個個的很多空間的蜂窩狀的紙箱子。我邊挑蛐蛐邊念叨,你們跟了我可算是跟對了好人家了。那個工作人員小女生看我挑挑揀揀的很奇怪問我挑什么呢,我說是挑公母挑品相挑戰斗力,說的她一臉崇拜。我從來沒有那么容易的抓過蛐蛐,卻完全沒有了兒時的感覺。后來回了家,給蛐蛐們提供了一個特別專業的養寄居蟹的專業的帶蓋子水槽的fish tank,又挖了新鮮的土,種了新鮮的草。兒子跟著看著蹦蹦跳跳的很開心,我又給他講怎么挑,怎么喂怎么讓它們開牙,他開始覺得好玩,但是沒一會就去玩iPad去了。iPad上的MineCraft (我的世界)對他更有吸引力。后來換食加水蛐蛐一只只的往外跑,不知是這老美的蛐蛐吃的好跳的高還是怎么的,反正是不好抓了。好不容易抓到手發現被壓的半死,我一直想不明白我明明是手大了啊,應該抓的更好了,也可能是手上的肉多了,或者手勁大了。沒幾天蛐蛐都跑光了兒子也忘了這回事,我其實沒忘,但是后來認真的想了想后,養蛐蛐這事算是翻篇兒了…

前兩天趁著出差回國去看了看奶奶,奶奶今年九十六歲了,還頭腦清晰,記憶力很好,就是腿腳不太利落了。說起她老人家八十歲了還給我抓蛐蛐,她還記得,說"你小時候就喜歡這些,現在我可給你抓不動嘍"。那天陽光很好,吃過午飯我躺在她身邊不小心睡著了,挨著她那一刻覺得這個小屋就是我世界的全部,特別安全放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直好想來記錄這件事,一直沒空,因為下文的此后我每一天都在自己帶著小寶寶真的忙又累,今天的現在寶寶安靜地入睡了,所...
    心凈言閱讀 211評論 0 0
  • 我們一行,參拜完王叔和之后,又一路顛簸,受邀來到了白果政政府,在那氣派的會議室里,早已坐著幾排當地的中醫名...
    達達之聲閱讀 1,01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