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些書籍,只有讀過才會有所啟發;有些人,只有深入交談過,才會了解;生活,是靈魂的源泉,人是產生于生活,也歸于生活的。正是有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才會有靈魂,靈魂是相互給予的,只有讀過他人的靈魂才能升華自己的靈魂。
? 昨天,今天,我讀了兩遍《不負如來不負卿》,即使早就聽過,但由于種種原因困擾,就沒讀它,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它的魅力所在,此書不落俗套,不只是談情愛,也涉及歷史和文化,比如佛教,梵語,服飾,以及壁畫等。
? 最喜歡羅什(男主)和艾晴(女主)在生活和信仰中的相知相守。艾晴是我一直追求的那種女孩,不驚艷,但恬淡寧靜,渾身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 年少時,為了各自的理想和抱負,兩人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彼此是良師益友,無比真誠。
? 青年時,由友誼升華為愛情。艾晴是這樣的,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一切,包括愛他的佛,為了愛,她選擇成全。他們彼此煎熬,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直到后來他們才明白,佛教講一切皆苦,老病死,怨憎會,恩愛別,所欲不得,所以苦的根源是愛。佛陀提出滅愛欲,其實佛自己也有愛欲。只有死,才能滅盡一切愛欲。色易戒,情難守,最深不過情似海。沒有愛,又怎么普渡眾生。
? 女主最讓我敬佩的一點是,當羅什破戒時,她用鞭子抽打著這個男人,不為別的,只因他對佛的不敬,以我之刑,渡你一程。這是多深沉的愛給了她勇氣,愛到成為他的監督者。
? 羅什母親去世時,在黑夜里,他不敢哭,只因他是一個連哭都會被詛咒的人,又怎么會流淚?她陪他哭,替他盡孝。
? 中年時,因為呂梁的的威脅,他們陰差陽錯地成婚,在一起生活。他繼續他的佛,她繼續她的考古。雖是陰差陽錯,但他們在一起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忍受流言蜚語絕非易事。
? 他們的婚后生活是在涼州渡過,那不是度蜜月,而是過地獄。在涼州,由于善良,他們幫助了一些在戰爭中受難的人,但這僅僅只是開始,你要知道當第一個善舉開始履行時,迎接你的除了枝枝條條的事情,還有秉持一生的善良。但善良不是沒有代價的!
? 在這荒涼的饑荒和征戰歲月中,受苦的還是百姓,城里城外幾千難民,而當時駐守都城的當權者為了利益,不開藏放糧,艾晴受不了這些當權者的嘴臉,就用自己一個月時間講君主論和有野心的將軍蒙遜交換每天兩斗糧食。君主論告訴有野心的人怎樣獲得民心,最理想的是既受人愛戴又讓人畏懼,但如果只能選一個,那么只能選后者―讓人畏懼,因為一個受人愛戴的人被人罵可以毫不猶豫,但當罵的是一個讓人畏懼的人,那么這個人可要仔細思量了。當權者若要讓百姓安于現狀,需弘揚佛法,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忘卻苦難,把希望寄托于來世。這樣他們便不會反抗。
? 羅什提倡: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渡人就是在渡自己。馬克思說過宗教是被壓迫在心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羅什是希望君主仁愛有德,愛護黎明百姓的。
? 但艾晴和羅什的觀點相左,他們兩個在同一個時代講述著不同的理念,或許他們會爭吵,甚至破裂,但他們的目的是他們兩個相容相知的催化劑,那就是救人。
? 由于糧食的缺失,城里城外的幾千難民,成了沒有靈魂的動物,人吃人的慘狀被強行推上歷史。但這并不代表那些活下去的人會繼續活下去,那些活著的人在佛的面前說:“我自知罪孽深重,我也有孩子,也有死去的母親,可我沒辦法,讓我早日解脫……”羅什流淚了,因為無能為力。其實在哀鴻遍野的時代,當權者是最大的兇手。
? 最后由于當權者的政治野心,羅什被捕,關進牢里至少有飯吃還能活下去,但隨他而來的兩百名弟子卻難逃餓死。
? 時間終究是無情的,哀鴻遍野瞬間被蓋過,但卻留在某些人的心里。
? 到了唐朝時期,佛法開始傳入中原,鳩摩羅什被人敬仰,但終究抵不過歲月,他老了,她還是當年的模樣。羅什等了艾晴十年又十年又十六年,她穿越回來后,仔細地打量他蘊華自成的臉說:“你就是如醇酒般的男人,就算五十歲,六十歲,甚至更老,我也依然愛你的相貌?!彼f:吾妻,有你足矣。他們相識一笑,便沉沒了時光,這一刻誰也不用等誰了,羅什到了愛情的時代,屬于兩個人的暮年到了。
? 結局很完美,但終歸是在小說里,現實中,難兩全。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