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收到了充分的鼓勵,自此似乎找到了學習的狀態和方法,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偶有失利,也只是落到了第二名第三名,正常情況下都是第一名。成績好,父母自然開心驕傲。真的失利時,父母也并不責怪,也不說什么,順其自然,不給予我太多的壓力。其實那時讀書,更多的只是依靠天分而已,并不真正努力用功。這種慣性反倒在以后讓我吃了不少虧。
升到三年級,換了班主任了,成績依然是好的。奇妙的是,三年級的班主任恰巧是我幼兒園的老師。可見當時學校的教師招聘是很不嚴謹的,很多人只是靠著關系就進入學校任教了,之后才去函授補上文憑資格的。這位女老師大概也是如此,又過了幾年,這種進校的方式就走不通了。
升到四年級,開始分班了。分班的初始目的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操作起來,每個班的班主任卻是在為沖績效而瓜分尖子生,聽起來好像列強分土地一樣是吧。這么一分,我和我姐就分到不同班去了,原因是我一個第一名能抵得上兩個其他的尖子生,于是一個鄰村的女老師就要走了我,自然她也是高興的。
只可惜,我并沒遂她愿。回到家之后細想想我又不依了,覺得和姐姐在一起比較舒服習慣。父親拗不過我,就去找鄰村的女老師,跟她說明了情況。她自然是失望的,然而也不能勉強。后來就用我換了兩個另外的尖子生過來,以示公平。現在想想,甚是好玩。
換過去的那個班,班主任恰是之前我哥的班主任,黃老師,正是在他的教導下我哥才顯露天分。我在他的教導下,讀完了四年級到六年級。晚上偶爾還會去他家幫他批改作業。他家在村里的舊屋群中。一到晚上,除了外面的街燈,四處都是黑黢黢的。但是他家旁邊是個小賣部。老板的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和我是同班同學。所以有時我也會到隔壁湊熱鬧看電視玩耍。小賣部門口晚上還有很多人在那里駐腳的,擱在安靜的老屋群中也算是熱鬧吧。這兩年小賣部也關了,大概生意慘淡,費心費力吧。
恍恍惚惚地,就小學畢業了,升初中了。小學升初考試,考得并不好,印象里似乎是全個城區第三名吧,第一名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和父母都有些許失望,但是也無礙升初中了。
初中的學校遠在幾公里外,上下課都得騎車過去。趕鴨子上架,我六年級才開始學騎車,騎著騎著一個轉彎摔倒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當時誰帶的我學車,我也是忘了,反正過程肯定不易。初學會時,也愛四處去耍,畢竟比走路快多了。我的年幼的那點思緒就在風中蔓延四散。那時年少,心里想的什么,牽掛的什么呢,記不清了。只記得那時已經愛亂想了。
初中又是一番新生活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