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導演,有點暗黑有點逗

記者:如果想選擇一天重復度過,會選擇哪一天,為什么?

蒂姆·波頓:應該會選擇我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因為那一天我的身份有了轉變,是一個奇妙的一天。

最近不少人都在談《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和女神伊娃·格林,但榜妹更想談談導演:蒂姆·波頓 Tim Burton,因為他這個人,比電影更奇幻

你一定看不出來,這個一頭狂卷亂發、一把年紀還手舞足蹈的怪人,是和史蒂夫·斯皮爾伯格、彼得·杰克遜、詹姆斯·卡梅隆、克里斯托弗·諾蘭、邁克爾·貝這些商業片大觸并駕齊驅的一線導演。

蒂姆·波頓從來不是一個為取悅別人而生的人,如果一定要說他是為什么而生的話,應該是最純真美好的孩子,因為他有一顆長生不老的童心。

可是上帝在造他的時候,偏偏又加了一點荒誕、一點哥特、一點詭魅、一點陰郁

從此,他開始成人的世界講童話,在童話里講真實世界的恐怖。

他在《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創造猶如彼得潘的神秘島般的城堡樂園,那里沒有人叫怪胎,那里永遠童真,永遠天馬行空。

他借著《剪刀手愛德華》,講述每個靈魂深處的不被理解的孤獨,講一段人人都向往的刻骨銘心的愛,講一個注定悲劇的童話。

熒幕中的曠世奇緣也成就了熒幕外的曠世奇緣:男主德普和女主薇諾娜·瑞德,可惜最終還是像電影里一樣分開了

他讓《大魚》里的兒子離開父親口中那個沒有悲傷的神話世界,像阿甘一樣去經歷,去尋找平凡而殘酷的真實。

蒂姆·波頓永遠異想天開、永遠稀奇古怪、永遠暗黑哥特,可是在他的恐怖里又能看出夸張怪誕的美,在陰暗里又看出童真和溫暖。

他的個人風格太突出,以至于衍生出一個叫做Burtonesque(波頓風)的形容詞,然后被人拿來惡搞經典角色。

波頓風的復仇者聯盟
波頓風的迪士尼公主

波頓習慣隨身帶紙筆,一有靈感就開始作畫,實在沒紙,就在餐巾紙上畫。

據說,每當他掏出小本子記靈感時,都會有一群狗仔蜂擁而上,為了嗅探到他的下一步動作。

你能找到幾個經典角色?

正常情況下,如果看見這樣的畫,第一反應大多是:你有童年陰影吧?

波頓算是吧。

他有一對奇怪的父母,為了保護他在家里釘滿木條,害得小波頓只能透過縫隙巴巴地望著外面的世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他的內心從此住進了黑色和孤獨。

小波頓長相普通,性格靦腆,不愛聽課,不愛看字,喜歡畫畫和電影,能用8mm膠卷拍攝無聲定格動畫。

現在能淘到的最早的波頓作品,是他13歲的定格動畫短片《愛戈博士的島》。

可見鬼怪之風已經深深扎根在他的人設里了。。。

當別的小孩迷戀美國超級英雄漫畫時,他喜歡的是文森特·普萊斯,一個恐怖片男星。

早前榜妹的另一篇文章講到波頓敬佩的導演,是爛片之王艾德·伍德,一個偏愛吸血鬼、活尸、異裝癖、外星人的導演。

電影界這樣評論他:喜歡蒂姆波頓的人,大多喜歡孤獨。

像那個住在古堡里孤獨而善良的剪刀手愛德華。

《剪刀手愛德華》

那個大門緊鎖15年的巧克力工廠主人,古怪的旺卡先生。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那個為了制造圣誕快樂而綁架圣誕老人,卻不被其他鬼怪理解,也不被孩子接受的鬼怪杰克。

《圣誕夜驚魂》

但不管是這些角色,還是波頓本人,內心總保有一種如陽光般的美好。

比如,他也會崇拜那種富有童心的,美國著名的奇幻兒童作家蘇斯博士,英國兒童文學家羅爾德·達爾等。

這些因素相加,波頓便開始探索自己的畫風,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

首先,波頓考入了加州動畫學院,這里是許多迪士尼和皮克斯動畫頂尖制作人的母校。

他在這里拍了短片《芹菜跟蹤狂》,成功引起了迪士尼BOSS的注意,被招入麾下。

但是迪士尼的畫風和波頓明顯不符?,F在我們能看到的1982年《黑鍋神傳奇》(這名字也是醉了)是這樣的:

但當時波頓的概念圖卻是這樣的:

波頓只好暫時關起心中的小惡魔,老老實實地畫起經典迪士尼形象,比如《狐貍與獵狗》。

直到有一天,他得到一個自己拍短片的機會。于是他塑造了一個有自傳性質的角色。

黑白定格動畫《文森特》里,一個愛看恐怖小說的7歲男孩,喜歡恐怖片男星文森特·普萊特和哥特作家埃德加·艾倫·坡,整日幻想自己活在悲哀中。

這支短片不但讓他真的見到了偶像文森特,還讓他得了個獎,于是又有了一個導演機會。

這回是真人短片《漢塞爾和格雷特》,不變的是古怪詭譎。一個畫風清奇的日本風德國童話。。。

然后又一部真人短片《科學怪狗》,講小男孩弗蘭肯斯坦試圖依靠科學救活自己死去的小狗的故事。(2012年親自翻拍成動畫電影)

然而,之后波頓就被迪士尼fire掉了,因為boss認為《科學怪狗》可嚇死寶寶們了。

然而,故事才剛剛開始。波頓就此開掛了。

首先是喜劇演員保羅·魯本斯請他執導《荒唐小混蛋奇遇記》,新人導演一炮打響。

接著導了荒誕恐怖喜劇《甲殼蟲汁》,票房豐收,拿下奧斯卡最佳化妝,電影也被改編成動畫。

電影中哥特風打扮的少女薇諾娜·瑞德

再接著,1989年被邀請執導《蝙蝠俠》,全球票房4億,創造了當時最高票房紀錄。自此,波頓躋身一線大導。

這一版中邁克爾·基頓扮演的蝙蝠俠、杰克·尼克爾森扮演的小丑,都被奉為經典

不過拍完第二部《蝙蝠俠歸來》后,就像迪士尼boss一樣,片方華納認為太陰暗,第三部就換了導演。而波頓這一邊則表示:

“第二部時的宣傳太惡心了,還找麥當勞做開心樂園餐,麥當勞的人還來問我,企鵝嘴里的黑色液體是什么…… 煩死了!”

腦補波頓的內心OS:一群愚蠢的人類。。。

總之,之后波頓就放開手腳做自己了。于是有了《剪刀手愛德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圣誕夜驚魂》《大魚》《斷頭谷》《理發師陶德》《僵尸新娘》《愛麗絲夢游仙境》《佩小姐的奇幻城堡》and so on……

蒂姆·波頓是少有的,沒有拍過爛片的導演,以上列出的每一部,都值得細細品味。

這其中,最能體現波頓的哥特風的,當屬1999年的《斷頭谷》。

劇情比不上其他作品,但充滿了哥特元素:維多利亞時代的蒼白少女和戴護目鏡的蒸汽朋克男青年,微妙節制的愛情和無頭騎士的懸案。

約翰尼·德普作為波頓的御用男主,幾乎包攬了他所有的真人經典角色。每一個怪人,多少都有波頓自己的影子。

有人說,在蒂姆·波頓眼里,世界上的人沒有好壞之分,反派不是弱智也不是壞,他只是自私,只是迷失了。

有人說,《佩小姐》里大人要吃小孩眼珠,因為那是小孩的想象力和看世界的眼睛。

那么,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也許就是蒂姆·波頓的理想國:

每個人都有點不同,都有點不正常。

但愿你被接納、被理解、被喜愛。

但愿你始終擁有孩童的美好,

也會看清世界的真實。

最后,這部改編自《怪物女孩》的電影,都預計說要拍三部,大家期待吧!


以上。


一人的瘋狂,是另一人的現實。——蒂姆·波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