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競爭優勢,不在于發現多少可以打倒競爭對手的利器,而在于是否對自我以及對于自我所處的位置有足夠的認知。
2020年的行情理所當然的不好。所以很多行業都會大洗牌。
我們這種電商行業的洗牌速度遠遠超過任何一家傳統行業,可能幾周一家店就倒閉了,也有可能幾周一家店就爆炸式增長。
因為疫情的問題,電商行業里面出現了一個極為簡單粗暴的競爭法則。
——抄底價,價格戰。
身處其中,我們也感受到史無前例的壓力,因為很多人也是因為活不下去,店鋪面臨倒閉所以才做這樣的選擇。又或者是被其他人用價格競爭的方式打垮了,所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然,感觸更深的是,身邊也有一些認識的朋友,也因為打價格戰,戰火燒到了我的店鋪。所以感觸頗多。
也就是這樣大家看起來簡單暴利的行業——電商,其實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會有很多出乎意料的驚喜。所以決定今天起開始寫點隨機,記錄一些創業過程中的感觸,想法,以及自我分析。
面對價格競爭,打價格戰,很多傳統企業或者是不成熟團隊的確實非常頭痛。工廠也一樣,一個個都在比價格。可是卻很少人通過自我與行業的邏輯關系梳理進行分析,自己的優勢弱勢到底是什么,就盲目跟進價格戰。
這是最后一步棋,也是最危險的。
那作為電商公司,工廠,銷售平臺,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應該如何梳理?
就我而言,產品的價格對于消費者或者平臺來說,只是綜合實力里面其中一個考量的維度。
如果拿價格的高低作為行業競爭優勢的強弱,那完全有可能把自己推上懸崖。
電商公司,作為一個中間的貿易商,按農夫山泉的說法,大部分電商公司只是貨物的搬運工,從工廠那里搬到網絡,再發到客戶手中。
這樣的角色,在整個上下游產業鏈來說,處于中間的地帶,做得好上可收購工廠,下可細分市場。
這樣的角色,如果打價格戰,不可持續,特別是近幾年,運氣好算是給工廠打工。運氣不好,工廠貨照樣賣。但是,你可能毛利潤都沒有,真的是毛都沒有。
現在還有很多人在說戰略性虧損,或者是低價引流。? ? 可是,引進來的也是垃圾流量。沒任何所謂的延展性。
就銷售平臺而言,電商公司和工廠這兩個角色,平臺都缺一不可。原因也簡單,術業有專攻,再好的工廠,不懂平臺的基本運作規則,也是白搭。
換個思維考慮下,電商公司是 電商平臺與工廠/品牌的橋梁。
那么,電商公司的競爭優勢到底是what。
平臺需要什么?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消費者。
工廠需要什么?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消費者。
所以,作為工廠/品牌與平臺的橋梁,電商公司的主要職責就是把產品和人群做匹配。
懂得怎么給產品找類目突破點。
懂得怎么給消費者需求畫像做匹配。
這兩個技能才算是必殺技吧。
當然,因為平臺的基礎屬性不同,所以策略也會有不一樣的調整。
拼多多,扶持低價。
淘寶,扶持產業帶。
天貓,扶持品牌方。
不同平臺的基礎屬性不同,必然會導致流量的傾斜會有不同。
在這個大前提下,基本邏輯就是上面的結論了。
原本只是想碼幾個字,后面發現,越寫越多。中間不斷的有其他事情打擾。
第一篇就這樣吧,繼續工作去
2020年7月19日01:45:17
請勿轉載。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