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這個詞最近異常火爆,成為了新晉網紅流行詞,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成為年度流行詞,它的字面意思就是“放棄抵抗,不管周圍的環境競爭多么激烈,不參與到競爭中去。無論別人對你做什么,你都不做任何的反抗,表示順從。”
“躺平”一定是消極的嗎?看起來不反抗不抗爭,好像就是消極的。但是,事實并不一定是這樣。“躺平”這個詞之所以能流行,那是因為社會不斷的“內卷”,讓年輕人感到喘不過氣。
“內卷”的本質是“無畏的競爭,不產生效益的工作增量。”舉個例子,以前各大互聯網企業都是6天8小時工作制,程序員們的都工作得挺開心的。某天A廠來了某員工,自愿加班,每天早上9點來,干到晚上9點,連續干6天,也就是俗稱的996。A廠有同事發現他業績很好,賺得更多了,于是開始有一部分人模仿。最后A場的大老板發現,這是一個好方法,于是A廠的所有員工都必須這么做。結果,絕大多數的員工還是原來的工資,A廠的利潤卻增加了。于是A廠老板鼓吹:“996是福報!”
B廠和H廠發現,原來還有這種玩法,就逼著自己的員工也全部實行996工作制,M廠開始不屑于996,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發現自己不996好像競爭不過別人,于是也開始跟進。最終,各大廠都安排996工作制,各個廠的利潤又回到了原點,但是員工們拿著和原來一樣的工資,卻干了更多的工作。
社會上的小公司,看到首富們的公司都這么努力的上班,自己的小公司怎么能夠不努力?于是也要求自己的員工按照996工作制來上班。結果996就成為了全社會企業的工作制度。這時某個員工如果不想要996工作制,一旦離開了企業他會發現根本找不到正常工作制的企業了。全社會都付出了更多的勞動,但是收入卻沒有增加,比原來過得更累了,這就是“內卷”。
上面舉的這個例子大家都很熟知,很多人也恨得牙齒癢癢,從這個例子我們明白,內卷實際上是消極的,把良性的競爭變成了惡性的競爭,犧牲掉的是年輕人的健康、業余時間、甚至是愛情。
甚至“內卷”還被一些老板變成剝削員工的工具,比如一家小公司10個員工,每個月的工資預算是4萬塊,分配到每個人頭上是4000塊的工資。老板卻只給員工一人3000塊,節約出1萬塊錢,作為每個月業績最好的3個員工的獎金。結果,被坑了1000塊錢的員工,反而為了那一萬塊錢獎金相互廝殺擠破頭。老板還是只花了4萬塊錢,但是卻換來員工更高的效率。拿不到獎金的員工不僅不怪老板,反而會自責自己能力不行。
面對消極“內卷”,選擇合理“躺平”,“躺掉”不合理的部分,這樣的“躺平”就是積極的。用這樣的方式,你可以保住自己的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保護你的生命。
比如在面對996的時候,如果你覺得其中的3個小時是不合理的,在保證工作效率的情況之下,你可以給自己的手環,在每個小時第45分的時候,設定一個震動鬧鐘。時間一到,你就可以伸伸懶腰活動一下,脖子、腰、手腕、腿做一點工位上的小運動,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避免頸椎、腰椎、關節的問題。時間設定為15分鐘,一天下來,剛好3小時,每個小時“躺平”一刻鐘,還省了健身房的錢。
你在北上廣深辛辛苦苦的工作,存錢能力也很強,可是存了500萬,發現自己還是買不起房子,可是年紀卻不小了。這時從一線城市撤退,選擇一個自己能力可以駕馭的城市,買個房,用自己在大城市學到的本事,在小城市做個生意。每天不用996,“躺平”了,說不定賺的更多過得更舒服。
所以,積極的“躺平”是存在的,但是“躺平”是需要有一定的資本和能力的。如果你本身能力就不行,還不努力。進入一家公司,工作的業績永遠是末位,那么你“躺平”以后很可能不是過得更舒服,而是直接失業,有可能要去睡橋洞。
積極“躺平”的意義就在于,你躺掉了不合理的競爭,但是自己的收益卻不會減少,不會為了競爭而白費力氣,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保住自己的勝利果實。就像在戰場上,你一槍能夠狙擊掉對手,就不要浪費自己的子彈對著尸體連打七八槍。把自己的精力和實力用在需要的地方,說不定通過局部的“躺平”可以獲得整體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