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關注了很多自媒體作者,只要沒什么大事發生,每天都堅持看他們更文,一邊定位他們的寫作方向,一邊總結他們的文字套路。不過凡是遇到那些寫讀者來信的文章,我基本都選擇跳過不看,不是我“挑食”,是因為縱觀古今能做到“聽人勸,吃飽飯”的人也沒有幾個,遇到問題還是得先過自己那關,從自己摔倒的地方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振作疲憊的精神,繼續摔下去,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跌倒不斷站起來的過程。
所以當MY微信讓我幫她支支招時,我的內心戲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而卻在微信里回復她:一會就看(加上一個愉快地表情)。
我和MY是在一個寫作群里相識的,她的微信頭像是一張身穿旗袍持筆揮墨字的女子,近年來幾乎每日都有人添加微信,為了甄別三觀,也就自然會留意每個人朋友圈的歷史動態,翻開MY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唐詩與宋詞,再搭配著春秋美景,一個月更新兩到三次,純粹干凈,這樣的人自然會分添敬意與好感。
雖然是MY在微信群里求助,但遇到問題的卻是她的好友。事情大致的經過是這樣的:MY的好友在一家國企單位負責后臺程序,最近公司的整個系統出現了漏洞導致無法正常運轉,領導著急嚴令以最快速度找出漏洞恢復正常運轉。MY的朋友熬夜到凌晨3點,終于找出了程序漏洞,并且告訴負責那部分程序的組長:是你們組的程序出現了問題。自己找出問題告知應該得到感謝吧,卻沒想到該組組長立刻急眼,矢口否認。而這個朋友從小就是學霸,很有才華,進入工作崗位后總是覺得懷才不遇,原想如果當時找出問題捂著不說,等事情持續發酵后再去解決,說不定還能借此升職嘉獎,可如今第一時間解決并告訴對方,非但對方不感謝還拒不承認,而領導呢也不疼不癢沒有什么表態,于是郁郁寡歡,不得要領。
隨后MY又補充道:她的這個朋友是想個科長,可一直沒有機會,領導只讓他干活,就是不提拔,其實他很有才,就是情商稍微差一點。
等我瀏覽完歷史記錄后,群里已經有很多朋友開始出謀劃策了。多數人認為,在體制內工作想要升遷,迎合領導,搞好人際關系是必須要素,有人還舉了自己身邊的真實案例:群友的表哥也是體制內工作,其父親給他鋪好了路,打點好了關系,但是因為其表哥不太合群,人際關系沒搞好,最終還是沒有調崗,群友總結:就算有關系也得自己努力爭取,不然鋪好的路也會會在自己手里。
大家說的都是目前體制內工作的普遍現象,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向MY再次確認了她的問題是:你朋友這種行為方式如何在體制內升官嗎?
MY解釋說:其實我的問題是,他遇到這種情況,究竟應該怎么才能把事情處理好,既能讓領導覺得他能干有才華,愿意給他提拔的機會,同時也不得罪同事。
我近年來讀史書比較多,就首先說:建議你的朋友去回顧一下歷史各個朝代,特別可以針對性的了解,那些特別有才能,但是對朝野其他官員不屑一顧的名家,最終的歸宿和結果是什么,而這種歸宿和結果是不是他追求的?
其次,如果想要比較完善的解決這件事,最好是自己發現了漏洞然后默默的把漏洞修補。等事件平息之后,如果遇到合適的時機(如跟過錯方私交有所突破),可以私下在合適的氛圍下潛移默化的讓對方知道原先這個漏洞是自己發現自己修補的,但一定不要直面告訴對方自己知道是誰犯的錯誤。
MY朋友處理這件事情的最大不妥是當面指出了對方的問題,皇帝被稱為人中之龍,歷朝歷代的皇帝中有幾人能接受臣子對自己的當面指責?在過錯方眼里MY朋友的行為就是在向自己表達:你不行我行,你怎樣?
再有他不清楚自己所處的就業環境和形勢,也不清晰自己在此種環境中的定位和發展方向。以上的不清楚造就了他為何凡事努力付出卻反而收獲的都是領導、同事對他的不器重、不理解乃至不感激,其實在對方眼里他的行徑完全是不可理喻,如此的發展狀態他還希望得到贊賞和升遷,這是在基礎思想上走了“歪路”。
縱觀古今,我們發現沒有任何一個人不喜歡聽到別人的贊揚或吹捧(我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這就是人性,你可以不認可、不欣賞或不屑一顧,但你不能與人性作對啊。
朋友當面指出別人工作的不足,希望得到別人的感謝,作為過錯方即使說出了感謝那也是“違心”的,因為人性是自私的,第一選擇是保護自得利益,自己的利益受到了直面的“攻擊”,第一反應自然是保護或者憤而反抗。
他處理這件事情較為穩妥的方法是: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己不主動宣揚自己發現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等到大家提起追問是誰解決問題時,要視當時的環境和事件相關人的利益關系選擇不同程度的表明。
而MY目前難免會站在其朋友一面去做主觀判斷,我們要想穩妥的解決問題,首先需要把跟此問題有關的利益者擺出來,然后去權衡這些人的利弊,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就這件事情而言其利益者包括:公司的負責人,他需要的結果是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解決問題恢復系統正常運作;事故責任人,他要的結果是不動聲色神不知鬼不覺的解決問題恢復系統;最后是發現問題的朋友,對于他來說這是道多選題,顯然他最終的選擇均不是前兩者最想要的,公司負責人不希望員工之間不和睦,事故責任人不希望自己的錯誤被發現并公示。因此他也得不到感謝和稱贊,反而郁悶和不解。
在這里我們拿一個歷史小故事做個例比,東漢末年群候紛爭,因董卓作亂各諸侯攻入洛陽,兵士在洛陽城內的枯井中發現了傳國玉璽,孫堅將玉璽交給妻吳氏保管,后被袁術所搶。得到玉璽的袁術就如發現程序錯誤的朋友,如何處理玉璽(如何處理問題)就決定了袁術未來的名望和走向(決定了朋友在公司里未來的職業和發展),而MY朋友的處理方式是直面告訴程序出錯的人:我發現你的問題并且處理了,話外音是:快點感謝我吧。這就相當于袁術拿到傳國玉璽走到漢獻帝面前說:我知道你把玉璽弄丟了但是好在我找到了,不過我不給你。(以上只是類比,不是史實,實際袁術帶著玉璽跑了),還希望獻帝說:愛卿,你太棒了,你是國家的柱石。這是不可能的,只要漢獻帝一個眼神或默認,其他諸侯都會對袁術群起而攻之,內心戲是:你找到就找到了,還在這里嘚瑟什么,分明是找打。
對于沒有發現程序錯誤的其他員工來說,是誰的程序錯誤無關緊要只要不是自己犯錯就行,這就是多數人在公司里的心態。But,這時有個跟他們無異的人跳了出來,用自己的行為方式傳遞給大家一個信號:我比你們能,比你們厲害。本來同事們心照不宣的做法是:不關我的事,誰的問題誰解決處理了這事就翻篇了。而我們這位朋友的做法是:我!我!我!是我發現的!是我解決的!這就跟幾個朋友過年打麻將,開打前都說大家隨便玩玩,而你自己一上來第一把就是:大四喜+字一色+四杠+四暗刻,其他三個人怎么看你呢?接下來肯定都是盯著你打啊,寧愿自己拆牌不胡,也不會讓你胡。
這就是你有牌技但看你是按一局贏還是贏到最后了,說到底還是視野和格局的問題,跟技術沒有關系,誰敢說自己技術天下第一?作家王路說:現在寫字的人90%都不如他,而他自己寫的90%都是垃圾,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一些技能方面的優勢而優越感爆棚,臉會被打腫的,無論是體制內外還是自己創業或做生意,都是一個道理:低調低調再低調。當然,你可以高調,但你要為你的高調買單。
最后呢,我想送給MY朋友兩句完全不搭邊的話!
第一句:你討厭的人身上有你不足的特點;
第二句:是我總結杜月笙的行為方式——專做雪中送炭之事。
寫在最后:貌似我有段日子沒有更新自己的公眾號了,中途我有兩次要動筆寫,一次是想寫一個初中向我吐口水的女生,另一次是想寫過年我為什么刪了上百個微信好友,都因為各種原因(其實是懶)沒有完成。最近再看《未來簡史》,了解了伊拉克戰爭的另一種解讀,非常有趣,看書讓我舒坦,就寫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