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高興,所以我不去做!-讀《拖延心理學》

今年的雙十二,原本以為我不會再買什么東西了。結果當天早上收到KINDLE公號特價推送。隨手翻了翻,真的特便宜,不少經典書目的合集。于是花了幾十塊錢,收了幾十本電子書。之后我就開始惆悵了,這么多書,猴年馬月也看不完啊。因為2016年6月5日開始,就是猴年馬月了。。。

最近開始看書,心里想著要看點書,總是能抽出點時間閱讀的。但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當真遇到空白沒有安排的時間時,卻不經意就選擇了糾結,游蕩、電視、游戲等其他行動。
我決定行動,把電子書的書名都過了一遍,挑了一本自認為目前最應該讀的----《拖延心理學》。作者是老美的簡.博克和萊諾拉.袁。

看心理學的書,得感謝之前偶爾翻到的劉未鵬寫的《暗時間》。才了解到,各行各業的人,都應該看些心理學的書。目的是為了明白自己許多難以理解的行為背后,相應的情緒,以及更背后的原因。學會和自己相處。

很少會有人承認自己拖延吧?
我就不太承認。畢竟從大學畢業寫簡歷開始,就一直把高效兩個字放在最前面,社會上對高效人士的充分肯定把我洗了腦。一邊標榜著高效,一邊渴望著慢生活,真的是高效了嗎?

讀完這本書后,才不得不承認,拖延在現實生活中太普遍,太正常了。在我身上就能找出不少證據。我們并不是生活所有方面都拖延,而是在某幾個場景下,才會表現出拖延。書中羅列了一些拖延最常見的借口:
我得先準備充分才行;現在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到位。
現在我根本沒有時間做完它,所以做了也沒有什么意義。
多好的一天啊,把時間花在這件事上太委屈自己了。
我已經干得很努力了,休息一下是應該的。
如果等待好的時機,我可以做的異常出色。
等我有了熱情再說吧。
我感覺不太好;我現在太累了;我不在狀態。
做這事用不了多少時間,我還有大把時間呢。
我正樂在其中呢,在給我一點時間玩玩。
我得先鍛煉(睡覺,吃東西等)。
跟上這個世界的步伐很重要,所以我最好先看看報紙。
這周開始做的話,已經太晚了。
干嘛要在周五發送這個東西呢?反正下周一之前沒人會看他。
周末我有更加充足的時間。
干嘛要去問呢?反正他們的回答是不。
我已經完成了最難的部分,最后一步不過是小菜一碟。

對照一下,背后有沒有冒冷汗?我后背都濕了。

知道拖延不好,為什么還會繼續讓他發生呢?
因為拖延并非完全不好,至少在某些方面可以幫到我們。

首先,重獲掌控感。
不愿意做的事情,永遠有,還不少。但不得不做,怎么辦?
至少我可以暫時不做,拖到后面再說。
至少在我拖延的這段時間,我是不被侵犯的,和現實抗爭了,沒有馬上屈服。

其次,保證個體的獨立性。
不去做某些事,至少可以保住在人前的“好人”形象;
我的真實興趣也不會暴露給全世界;
我不用合作就可以完成,合作說明我舉白旗了。
我依然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總的來說,拖延是服務于我們的,在這個快速發展的世界中,我們不必對所有外來刺激馬上反應,減輕了負擔。但同時我們也付出相應的代價:其中最大的,是削弱自信。還有一點,抗拒協作。
拖延久了,難免覺得我能做的就這么點,再多一點我都不敢嘗試了。反正我沒有足夠的時間,這個事情我還是不要去碰吧。做了也不會成功的,還不如不要開始。我總有一天會怎么樣,但那一天會來嗎?

拖延者多是完美主義傾向的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完美主義。但讀下來,發現要陷入完美主義,太容易了:
對自己要求過高,為了證明足夠優秀,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還認為應該沒有問題。
害怕犯錯,容易因此去自責,消沉。
對自己期待過高,不夠現實。
認為平庸會招致輕蔑。
認為真正優秀的人,不用努力,任何問題都是小菜一碟。
不需要合作,一切都可以自己搞定。
總有一個正確的解決辦法。
無法忍受失去。
要么全部要么沒有。

當發現自己的表現無法和預期一致時,完美主義者的努力就會停止,甚至放棄。也就是說,用拖延的方式,來回避努力,以及努力后也可能不會成功的結果。
這背后有一個偽命題存在:完美主義者認為自己應該是無所不知的,看透未來,一切應該盡在掌握。但是,這個不現實。
這就喚起了拖延,來重獲得掌控感。
感覺自己的膝蓋都要被射爛了。

好在作者在射爛我的膝蓋后,還是拋出了一貼黑玉斷續膏的。


拖延是可以應對的。
我發現自己沒有使用“戰勝”這個詞,因為是一場持久戰。而且,即使擺脫了拖延,世界并不就是“完美”的。
停止拖延后,并不是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依然有新的問題會冒出來;
可能需要面對更大的挑戰;
期待的平和、美好并沒有到來。

針對不同的拖延行為,作者給出了多種應對的方法:
可以不理拖延的借口,直接行動。
可以自由書寫下自己內心的聲音,來觀察拖延背后的心理原因。
可以拆分一個宏大的目標,變成一個個細小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來走。
可以幫助你身邊的人來緩解拖延,減少自己陷入被動拖延的幾率。
還可以去看醫生?。ㄡ槍Χ鄤影Y等情況)
但始終強調一點!
一次只嘗試改變一個習慣。
因為克服一次拖延的沖動簡單,避免一次拖延的行為容易,但只有加強這些行為的重復,讓它真正變成一個習慣,才會終生受益。就像雨水順著山坡而下,同一條路徑上流過的雨水次數足夠多,才能沖刷出一條小溪。之前拖延已經沖出了不少曲折的小溪,要改變這個行為,只有沖刷出足夠深的另一條小溪才行。如果把精力分散到多條小溪上,怕是難以贏過拖延的。

好了,到了自己打臉的環節。
開這個公眾號的目的,希望養成一個看書的習慣,這書才看了幾天。發現應該一次培養一個習慣,然后首先應該養成的習慣竟然是”停止拖延“。。。。。。。
不過好在,拖延的情況下,看書的時間也會被不知不覺擠占掉。
不如修正一下:我的目標是養成看書的習慣。這個過程中,我將不得不應對”拖延“。
就像我坐下來敲鍵盤時,計劃中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中間又數度離席,做些其他的事情。任重道遠。

扯遠了一些,下面分享一個我認為書中第二有趣的發現。
”非計劃“日程表
日程表都不陌生,幫助做計劃安排,告訴自己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
”非計劃“日程表就有趣在,以小時為單位,列出一周中所有既定安排,以及多數會按照習慣去做的日常事務。
在這些之外,空白的未安排的,才是可以用于來達成自己某個額外目標的時間??匆幌聲薪o出的例子,只有4.5小時可用。



也就是說,這個日程表,不是告訴我應該去做什么,而是在應對日常工作生活之余,我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之后經常確認這張日程表,如果為目標付出行動了,就用彩色筆在格子上涂上顏色,結果往往是非常驚人的。比如我盲目樂觀地認為這周自己可能有8個小時可以用于完成目標,但最后涂的格子不到一半。之前認為某個鐘點應該完成的任務,卻拖延到了本來空白的時間上。再次一身冷汗。
之前我們都說三觀要正,現在我覺得得再加一個時間觀,時間觀不正,拖延必將發生。
”非計劃“日程表,就是幫助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時間觀,將目標和日程做一個協調,要么調整目標,要么調整日程。
這樣做好處至少有三:
第一、自我檢測。對時間的預估和判斷,會更加敏銳,也就是修正了時間觀。
第二、涂格子是一種自我獎勵的行為,更容易達成成就感,來刺激習慣的行程。
第三、開始利用零碎時間,不再等待大塊的時間來完成一個任務。是更務實的態度。
早已有靈巧又熱心的朋友在網上放出了“非計劃”日程表的word模板,我放到原文鏈接里,可以參考。

就寫這么多,如果一樣認為拖延對生活的負面影響已經有些大了,別理會任何借口,馬上去亞馬遜上把這本書搞來??赐旰?,起碼可以學會,如何和”拖延“友好的相處,一起繼續愉快的玩耍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本周我們開始學習掌握自己的生活。不過,也會有崩盤的時候。崩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感同身受的拖延癥...
    Jean_zz閱讀 5,810評論 2 36
  • 拖延心理學-Jane B.Burka&Lenora M.Yuen 序言 “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
    際弋閱讀 6,035評論 0 27
  • №.1 本書導語 也許你認為,拖延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小毛病,人們不過是偶爾想要偷個懶而已。但事實上,拖延大部分時候只...
    夜闌明月閱讀 2,764評論 0 9
  • 本書導讀 原書共246頁,總計25.7萬字,拆解版大約2.5萬字,你僅需要1小時20分鐘就可讀完這本書。 你上班經...
    惜她閱讀 3,171評論 0 9
  • №.1 本書導語 也許你認為,拖延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小毛病,人們不過是偶爾想要偷個懶而已。但事實上,拖延大部分時候只...
    藍心百合閱讀 6,266評論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