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小記

小寒過后,冷空氣南下,連續(xù)下了幾天雨,連嶺南也冷起來了。南方的冷真正的濕寒入骨,房間和外面一樣冷。我是天生怕冷的人,受不了西北如刀割的寒風吹襲臉面,一路南下,如愿生活在了南方。卻沒想到南方的冬天冷得更加讓人煎熬,好在冷的時候持續(xù)得不太長。

花場的工人除了明哥以外,大多是上了年紀的阿姨,氣血不足,大多畏寒。其中最怕冷的要數(shù)二嫂,里里外外、厚的薄的竟然穿了八件,讓人嘆為觀止。她們一邊種著花苗,一邊抱怨這天氣真冷啊。借著這個由頭,下班以后請大家一起吃羊肉,自己也好一飽口福,驅(qū)驅(qū)寒。羊肉是溫補的食物。

去的是阿姨她們村附近的農(nóng)莊。這樣寒冷的天氣,農(nóng)莊生意好得出奇。許多人從廣州驅(qū)車幾十公里來吃羊肉,可見這間連名字都沒有的農(nóng)莊口碑不錯。

羊肉在廚房里經(jīng)過精烹慢燉,餓得人前胸貼后背了才端上桌。聞起來清香宜人,竟沒有任何羊膻味。先盛一碗湯,輕吹慢飲,鮮美甘醇,滋味濃郁,有一股清甜在舌尖打轉(zhuǎn)。拿湯勺一撈,鍋中底料有甘蔗切片,新鮮椰子切條,還有玉米、馬蹄、紅棗等。這些材料很好地去除和遮蓋了羊肉本身的膻味,讓人入口沒有不適感。撈出一塊羊肉,輕蘸店里自制的味碟(蒜蓉姜蓉中加入腐乳和醬油),入口軟爛稍有拉扯感,口中沒有任何膻味,湯料中的清甜材料已經(jīng)燉入羊肉中,帶骨的肉質(zhì)細嫩,帶皮的軟糯有嚼勁。沒想到廣東炮制羊肉的方法竟如此獨樹一幟,味道迥異,將羊肉改頭換面,使一些不能接受羊膻味的食客吃起來完全沒有厭惡感,同時溫補了身體。雖然在大量產(chǎn)羊的西北地區(qū)長大,也不得不佩服會吃的廣東人對美食的鉆研精神和人文關(guān)懷。

對于廣東人來說,個個都是懂吃的食客。阿姨們無不稱贊這家農(nóng)莊做的羊肉味道很贊,加上廣東人懂得養(yǎng)生,認為天寒之時吃羊肉有溫補的功效,于是大家吃的不亦樂乎,不多時鍋就見了底。這時候在羊肉湯中下一些冬瓜,開大火煮,幾分鐘后便煮爛開吃。之前吃了太多肉,這時候吃一些冬瓜,清甜爽口,也去了油膩。冬瓜吃得差不多,就開始下青菜,下得是豌豆苗和茼蒿,這兩種青菜與火鍋是絕配。青菜真心的鮮嫩,在火鍋里涮幾秒就可以吃了。

需要補充的重點是,冬瓜和青菜全部是阿姨們自帶的,自家種的絕對無公害綠色蔬菜。時間倒回到下午,大家在上班,我提議聚餐。考慮到農(nóng)莊不能提供大家最喜歡吃的蔬菜,于是決定阿姨自帶蔬菜。一下班,大家分頭行動,各種回家采摘自家院子最嫩最好的菜。不多時阿姨們就將院子里的蔬菜洗好摘好,用保鮮膜打包帶來。阿姨們都是實誠到家的人,提來的蔬菜份量驚人,壓得緊緊實實一大袋,生怕少了不夠吃,結(jié)果大部分被剩下全部塞給我?guī)Щ丶摇?/p>

有時候我真為遇見一群如媽媽般的阿姨而慶幸。和她們打交道,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就可以了,完全不用費心機。她們已經(jīng)上了年紀,不愁吃不愁穿,卻認為自己還很年輕,還能創(chuàng)造價值,生命在于永不停息的運動,勞動便有存在感。他們那么樸實,像這片土地一樣;他們那么務(wù)實,像這方水土的文化。在她們身上,我看見了一個時代一種文化打在她們身上的烙印和強加于她們身上的苦痛。在她們身上,我看見任勞任怨苦中作樂的婦女形象。在她們身上,我也學會許多東西,比如學會種菜,學會認識草藥,懂一些當?shù)氐娘L俗文化,知道一些養(yǎng)生常識,聽一些當?shù)氐娜ぢ劇?/p>

我覺得我與這片土地越來越親近,越來越緊密相連,感情越加濃厚。我學著用更寬容的心態(tài)與人交往,用感恩的心接受與給予,用悲憫之心洞察世間的一切。

不知道將來離開這里,還能不能遇見如此稱心的幫手。我相信,真誠以待,便能收獲更多。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