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 00:03:21

一
大概在八九歲的時候,那時候我正在讀二三年級,堂哥比我大四五歲,他們已經(jīng)會吸煙了,看著他們吸煙,自己不抽煙就好像不合群的樣子。
當時的電視到處都那么一個情節(jié),某個人吸了有毒品的煙就開始上癮,隨后就傾家蕩產(chǎn)地去買毒品煙來吸。我媽就經(jīng)常告誡我千萬不要吸煙,同時因為我爸也是煙癮嚴重,我媽還跟我爸吵過,我同時心想如果我吸煙,肯定就會被我媽罵死打死,沒錯,用的是竹鞭。
當然我是抽過煙的,第一根煙就是堂哥遞給我的,那時候小孩子當時是想嘗嘗什么滋味,毫不猶豫地接了過來,咳了幾下就吞云吐霧起來。
第一根抽完,好像沒有什么感覺,但當抽完之后大概兩三小時之后,喉嚨就開始癢了,似乎有什么東西粘在喉嚨中,吞而不能,吐而不出,想方設(shè)法地要伸展舒暢一下喉嚨,焦慮難耐。
我當時就知道我要上癮了。我知道解決方法是什么:我只需要在架子上拿一包煙一盒火柴走遠,來到離家不遠的少人的河邊,拆開煙盒,拿出一根煙刁在嘴里,擦燃火柴,點著香煙,吸一口,稍微抬起頭,輕微呼出白色的煙霧,然后我就可以從折磨我的牢籠中擺脫出來。
可是,我并沒有這么做。我并不知道當時我為什么這么做,但是此后,我再抽煙,就再也沒有那種感覺了。香煙對我來講就是出煙的東西。
常有人遞煙給我,我說我不抽的。也有一些人對我說,你不抽你就是不給我面子,我說,我可以抽,但是我抽煙是沒有感覺,我抽你的煙是浪費。當然我也么有傻逼到對每一個人都這么說。
大多數(shù)的情況是迫不得已接過,點著,老是看著那根煙,看著它在不停的燃燒,偶爾大口抽一口,希望那些煙草快點燃燒變成灰燼,然后用不熟悉的手勢將那些煙灰彈在煙灰缸上。
哦,忘了一件事情,清明的時候我還是喜歡接煙的,因為它可以點鞭炮。
二
小時候,我自己對自己說,你必須在抽煙和喝酒之間選一樣。我不知道我為什么逼自己做這個決定,但是當時就是這樣,就像人生的重大選擇一樣。熊掌與魚不可兼得。
前面說到,既然我已經(jīng)對吸煙無感了,那只能喝酒一個選項了。
小時候喝酒是沒有什么酒可以喝的,家里只有白酒。白酒的味道夠嗆,沒有怎么喝。是的,那時候雖然認定自己以后是要喝酒的,但是自己也沒有怎么喝酒,唯一的好處就是自己因為選擇了喝酒就不抽煙了。
很荒謬吧,但是事實就是這樣。
直到工作之后,看了一部美劇。這部美劇就是「Boston Legal」,我喜愛上喝酒就是因為「Boston Legal」,就是那個胖子和瘋牛病老頭讓我對喝酒產(chǎn)生無限的向往。白天工作完成之后,在高樓陽臺上,和志同道合者來一杯威士忌,聊工作、聊女人、聊政治、聊人性……就像每一集的closing一樣,所有的爭論都有一個完結(jié),所有的努力的都有一個結(jié)果,所有的鋪陳都有一個結(jié)論。
我總幻想著可以每一天晚上都可以在陽臺上眺望著夜空,手里拿著一杯酒,想聊什么就聊什么。
當然,場景換成抽煙也毫無違和感,就像「紙牌屋」一樣,請抽煙人士自行感受。
可是現(xiàn)在,我能做的就是將臺面上的方形玻璃杯倒上三分之一杯的酒,面對著電腦,在鍵盤敲下無邊無際的思緒,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就像和自己聊天。
我承認在酒精的促進下,自己能寫得快一點,任由思路在腦中四散開來,閉上眼睛就是萬古長夜,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興奮感。
最重要的就是,很快地寫完之后就可以睡去了。
2014年3月7日 0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