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分享了現場活動如何開場和控場
今天接著來聊聊主持人在現場如何即興找話題。
如果一個主持人習慣了套路,按照既定的模板背書,完成一場活動主持的話,是無法激活現場聽眾的。
之所以在現場找話題,目標是調動學習者參與度,讓你在互動的時候,有人響應。從而構建一個輕松愉快、互動探討的能量場。
結合我的體驗,談談如何即興找話題。
1、孩子身上找話題
15號晚上活動現場,喜樂帶來了自己一歲多的寶寶,小家伙蹦蹦跳跳,很是可愛,時不時會吸走聽眾的注意力。
當我說到拆書幫宗旨的時候,小家伙搖搖擺擺的走了過來,我順勢就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導到了孩子身上,說了一句:作為拆書家,我們就是要“釋放學習者的能量”,同時手勢指向孩子。
2、熟人身上找話題
活動現場,用心體察,你總能找到熟悉的人、事、物,比如同鄉、同學、曾經交流過的微信好友,都可以借題發揮,起到建立親和、創建安全氛圍的作用。
因為是熟悉的人事物,與他們交流,不會出現冷場,同時,他們親切自然的微笑會賦予你能量,增加你的自信,像雨露一樣滋潤到你的心田。
3、現場學習者身上找話題
現場學習者身上的話題就更多了,考驗你對人的敏感度,他們的喜怒哀樂你要了然于胸,即使不知道原因是什么,至少,你得覺察到每一個人的大致情緒級別。
提升對人的敏感度,有一個練習方法:記住對方的名字,以及他自我介紹時提到的標簽。不論對方和你是否有相同的志趣愛好,他們的名字都值得我們記住。
學習者身上的話題還包括他們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你要像探險家一樣,對現場發生的一切都懷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同時,用心的聆聽,收集融合信息,存到你現場話題的百寶箱里邊。
只要你足夠用心,平時多積累,有機會就多嘗試,你會體驗到什么是“萬事萬物皆可互聯”的感覺。
4、中間休息聊天時找話題
再好的分享者,再精彩的分享內容,學習者也有生理上的疲憊,為什么TED的一場演講是18分鐘?一場活動,中場一定要休息,休息時間不少于10分鐘,讓大家有自由交流的機會,同時,借著自由交流的契機,現場主持人可以自然的參與進去,挖掘寶藏的機會就來了。
有人可能會說: 只要我愿意,我也可以和任何人聊的很好,真的嗎?聊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自然誰都可以做到,真要讓你和陌生人在十分鐘的時間聊到一些深度的話題,你以為你可以?
什么是無關緊要的話題:姓名、工作、籍貫、平時的興趣愛好等等,
什么是有深度的交流話題:目標、家庭、夢想,工作中的挑戰、興趣愛好的趣事,他最快樂的一件事或者最郁悶的一件事、她擇偶的標準等等。
說到這兒,有人會覺得,這不都屬于人家隱私嗎,怎么會和陌生人說呢?何況自己也不好意思問呀。
對呀,你不好意思問,別人咋會主動說呢?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有一個人告訴了你他的夢想,他的挑戰,你會不會也愿意與他分享你的夢想,你的挑戰呢?
人同此心,肯定會吧。
5、個人感受找話題
什么是個人感受?是觀察后中立的或者個性化的表達。
主持人在活動現場要有自己的情感,喜歡什么討厭什么,都是基于個人的價值判斷,這無可厚非,但畢竟是公眾場合,你需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沒有爭議的做法是:在你的感受和個人觀點之前加上“我覺得“或者”我是這樣想的“等等之類的銜接詞。
這樣的表達不會引起對方的反駁,而且也會比較容易與學習者建立親和關系。
還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從現場環境找話題,借助道具找話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