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太多的人的一種誤解,認為學游泳越早越好學。每當我聽到這個結論,都是很震驚。不知道是哪聽來的,這種傳說真的挺可怕的。
到底幾歲學游泳最好呢?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取決于孩子學習游泳進度快慢的主要客觀因素有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因素。
1.身體的因素
1.1對于體力的要求,身體是否足夠好,不容易生病。學習的都會比較快一些,練習的過程當中需要我們有足夠的體力。當然體力可以慢慢練出來的,這也是影響學習進度的一個因素。體力好的孩子,一個小時能夠練習10圈(500米),一個小時練習5圈(50米),一期(10節課)下來的教學效果就會相差1倍。
1.2協調性好,更有助于教學。協調性不好的,大腦不能有效的支配手腳配合,減少練習的圈數,影響教學效果。例如:走路摔跤的或者一順的,學習輪滑或者滑板車比較慢的,不會蹦的,此時有的人根本不相信不會在陸地上蹦的,現在教的一個5.5歲的學員就不會蹦。一般的學員3節課就能學會蛙泳腿,只是前進的速度和距離不一樣,但是肯定會蹬走前進。協調性好的學員,同樣的體力練習的圈數就會多,效果就更好。
2.心理素質
針對初學者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2.1抗挫折能力
在學習任何知識和技能時,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每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怎么看待這件事,是選擇找到相應的方式方法去解決,還是想不出什么好的方法,慢慢在嘗試中逐漸尋找好的方法,又或者直接逃避,選擇離開。例如,剛學習游泳的小朋友,當練習憋氣換氣時,是選擇直接練習,按照教練的要求逐漸深入;還是慢慢練習,練習幾個就練習別的動作;又或者直接不練,哄半天可能也練不了幾個。三者的教學效果逐漸遞減。
2.2適應能力
心理適應在心理學里通常是指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人們通過自我調節系統做出能動反應,使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更加符合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的要求,使主體與環境達到新的平衡的過程。
在學習游泳中,有時會遇到波浪,有時會在游進的過程中突然有人擋在前面,有時這一條泳道會遇到好多人。這些情況的變化,怎么去適應尤為重要!
前幾天有一個學員A(男9歲),A是19:00上課,B(男9歲)是A的發小在20:00上課。B來的早,他們是頭一次在泳池相遇,兩個小朋友想玩兒一會兒。玩兒了5分種,A繼續上課,但是A就不想學了。B比A學的早,會蛙泳仰泳自由泳,A剛學蛙泳,并且是通過B家長介紹過來學習游泳的。大多數人都有一個表現欲望,當遇到同學或者有表現機會的時候,都會努力的去表現一把,以彰顯自己的優勢。B也不例外,在玩兒的過程就想和A比試一下。A還沒學會蛙泳了,肯定不會應戰。可是A打算結束課程。
他說:“我要回家”
我說:“怎么啦?發生什么事了?”
他說:“B不都來了嗎?不已經下課了嗎?”
其實他知道B20:00上課,也認識表,還差10分種下課。
我說:“B不是想和你比賽嗎?B學的早,比你游的好,這很正常,你不剛學嗎?”
他說:“我不想游了”
看他根本就是在回避問題,恨不得趕緊離開,好像他已經失敗一樣,特別害怕表現的不如B好。就一句“咱們比賽吧!”把他刺激的想找個縫鉆進去。
我說:“可以,洗澡回家吧!”
他說:“我不走了,繼續練?!?/p>
很有意思是吧!他一直在努力的想逃離,真讓他離開時,他倒是不走了。他還在慌神,即使人走了,那種壓在心中的情緒還在。也沒想到,我真的會讓他走。他又有點適應不過來,根本反應不過來。
又練習了幾分種,原本會做的動作,根本不會做,一下水就特別惶恐。
他的媽媽整個過程都在場,我立刻和媽媽說:“不要說他,就當沒發生一樣,別讓他有壓力,他承受不了?!?/p>
這些事情都有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孩子的反應是不同的,學習的進度也會不同。
為什么而學游泳呢?是為了學習一種技能,還是為了身心的發展。如果是學習技能,并不是大家偶爾會聽到的,越小學越好。0——3歲的小朋友我沒有教過,目前從07年教學,也只看到過一個2.5歲的小朋友學習過游泳,但是也沒學幾節課,并且每節課只能上半個小時,也是主要陪他適應水性。3歲半的就教過2個學生(到目前為止),并且還都是一期至少能游50米的水平,一個是在2009年(天津河西區梅江萬科水晶城的一兆韋德健身俱樂部)教過一個男孩兒,一個是在2012年(天津南開區華苑歐山健身俱樂部)現在的單位教過一個男孩兒。
記得09年時,家長帶來咨詢時,他就特別皮,一進泳池就像上滿弦的鬧鐘一樣到處跑,根本就停不下來,有點兒像多動癥一樣。別的教練都不敢教,當時的我就想“皮并不可怕,只要能夠降服肯定就沒問題”。就這樣帶著一種信念去教學,遇到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他也非常努力,家長也很配合,一期(12節課)就能游50米。
12年的錢兒錢兒是一個學員家長介紹過來學習的,他當時在德美愛嬰上幼兒園,在學校時就進行過“感統訓練”(感覺統合是指人腦將身體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整合,進而指揮人體作出適當反應,使整個機體和諧有效地運作的過程和機能。也可以理解為大腦控制身體的協調性。)這對游泳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結果也是令人興奮,一期(12節課)就能游100米。
這兩個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心里素質特別好,身體素質也很好。這兩個學員都是千里挑一的學員,如今真的就沒有看到過,也未再教過這樣的學員。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在這里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6歲以下的學員是越小越難教。他們的各方面能力都不是很好,這是普遍現象。
3-6歲的小朋友,年齡越小學的相應的會越慢。4或5歲的小朋友,他們對水都有點兒小害怕,有相當一部分的小朋友,淋浴沖頭都不敢。
他們的體力也不是很好,和8歲以上的孩子相比,就不是一個級別。5歲的孩子,一節課能練5圈(250米)左右,8歲以上的孩子能練10圈(500米)左右,效果就差一倍。
孩子越小理解力也會越來越差,2或3歲的小朋友連正常的溝通都不太順暢,還會去引導他們的思維來表達想法。學習游泳會有一些專業術語,對于他們來說就會變得更難一些。好多小朋友根本不懂什么是蹬,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力。這都需要教練一點兒點兒的教,都需要反復練習,這些都需要時間。
那么6歲以下的孩子就不能學游泳了嗎?
必須能,只是學的慢一點,一對一的教學,一般2期能夠學會學好(持續游200米以上)。一對五至少得3期才能學會學好。
那么學游泳什么時候學最好?
在Dr.魏家庭教育寶典——《運動腦| 如何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中寫到:
運動能力,其實和認知能力息息相關。因為人運動的時候,所需要激活的腦區,在很大程度上,和進行認知活動的腦區是重合的,所以從小孩子的運動能力,就可以預測到他將來的認知能力。? 我今天主要來說說粗大運動,指的是要用到手臂、腳或整個身體等大肌肉群的運動。
粗大運動能讓大腦高速運轉,對認知能力影響大
粗大運動有很多好處,其中一項是它涉及的運動量較大,所以它能增加孩子的心肺功能,給大腦提供更多的血液和氧氣,使大腦運轉起來更高效,孩子的體力和精神也會更充沛。
在2016年6月份,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發布了一份報告,總結了這方面的很多研究,指出體育運動能提升大腦能力和學習成績。他們認為,用來做運動的時間,絕對不是浪費,哪怕就是從成績的角度來說,也是值得的。
粗大運動在小時候的一點小區別,在將來也會造成大影響。比如澳大利亞科廷技術大學的科學家,測量了從4個月到4歲大的小寶寶的運動能力,再看他們6年后進了小學的表現,就發現當初粗大運動能力比較強的小寶寶,后來的工作記憶,就是一種短期記憶,還有信息處理速度都更好。
反過來,東芬蘭大學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在小學入學的時候,那些運動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在后面三年里,閱讀和數學能力也比其他孩子更差。而且我還要強調一點的是,這個沒有男孩和女孩的差異,無論男女,都是運動能力強的小寶寶將來有更好的認知能力。(以上畫橫線內容來源——得到專欄作者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運動腦| 如何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
越早運動的小朋友,認知能力越好,越早學游泳越好!
如果您還對游泳還有疑惑,可以問問周圍有孩子的家長,看看他們都是多長時間學會的,記得要看游泳的視頻?游2米和20米還有200米是不同的,姿勢也很重要,是狗刨還是蛙泳?這個標準一定要弄清楚,也可以問問游泳教練,游200米以上需要多長時間?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讓我們一起趕快學會游泳吧!加油,孩子們,我期待你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