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條問答混跡了一段時間以后,收到很多朋友關于“大學生活怎么過”這樣的問題。對于過來人來講,大學承載了我太多美好的回憶,所以決定以一個個小問題為設定,將我所經歷的大學分享給我的讀者,或許亦有正在讀大學的你。
你肯定想不到,我的很多文章,是先一篇篇寫在本上,手寫。然后再敲擊到電腦上的。在互聯網極為發達的今天,或許你認為我這么做是在浪費時間,而我卻不這么覺得。寫下文字的過程中,不是我與電腦的對話,而是我與自己的對話。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嘗試過,寫自己的心緒在本上,真的有思維的空間任由你思緒飛揚的感覺。這樣的文字寫出來后會顯得更為飽滿,從而也充滿著情感。我曾試著分析一些作家在使用電腦前寫作和使用電腦后寫作,其中的文字情感所發生的變化。沒有對比就不會知道,二者之間真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如果你觀察的足夠仔細,就會發現,作者利用筆和紙寫出來的文字,對場景和感情的描述更為細膩,更為立體,更為逼真。對比之下,就覺得蒼白。因此我享受著寫作帶給我的歡樂,也想把這份歡樂傳遞給你。
“泡圖書館”是我在大學時期消耗時間最多的一個項目,其次是上課,其次是兼職,最后是運動。再回頭看這段時光,真的很感謝那時候的自己。雖然不聰明,但自己認定的事情一直堅持著,讀了一些書籍,不至于讓大學虛度。可以這么說,大學泡圖書館是最為廉價卻回報率極高的投資。
聽我嘚吧半天,或許有的朋友會問,你說這么多,到底想表達什么?
好,言歸正傳,大學時光,十八九,二十出頭的你,還年輕,先別想過著要多么的成功,多么的耀眼,用最笨的功夫,做最扎實的積累, 你會最終成為那個閃亮的自己。
最笨的功夫是什么呢?書一本一本的看。文章一句一句的讀。工作一項一項有條理的去完成,到最后,你收獲的,便是自己最用力的那部分。記得在學校的時候,每次臨考前,因為學的是文科,老師們會留很多名詞解釋和問答題,以備我們復習。我們一個班級內的成員有21人,大家很團結,平均把所有的題目分配到每一個人頭上,總量平均一分,量就減少許多。大家在限定的時間內把自己分到的部分整理完,全部復印成21份,分給每一個人。考前把整理的資料背誦一下,基本都能通過考試,但是同樣一份卷子,有的人考的很好,有的人考的卻一般。后來才知道,每個人對自己整理的那一部分記憶的滾瓜爛熟,而對自己之外的記得卻不那么牢靠,而最終能把國家獎學金收入囊中的人,則是把每個人整理的部分全部背誦過,然后再加上平時的積累和理解,自然會得到高分。她的付出比別人多得多,收獲自然比別人多得多。
做最扎實的積累是什么?大學不比高中,不再是那個讓你背誦各種公式就可以得高分的地方,而是一個展現你綜合實力的地方。我喜歡寫文章,可以驕傲地說,這是我喜歡了十幾年了仍舊沒有變更的愛好,為了支撐自己這個愛好,我把圖書館一角的兩大書架上的書悉數讀完,結結實實的做了筆記,慢慢的在寫作表達上,變得順暢起來,慢慢的開始寫出受大家歡迎的文字,慢慢的被一些雜志報紙收錄,慢慢的有了稿費。所有的過程,慢,卻有成效的進行著。我相信,最起碼在這個方面我與時間成為了朋友,時間也給我了最滿意的答案。
在大學里,讀書可以不成為你生活的全部。可若是你熱烈去擁抱它,你會發現有多么豐厚的回報。它不僅讓你的生活變得充實,更會讓你在以后的歲月中對這段生活的記憶變得飽滿,而不是空虛。美好的事物既是你當下經歷了什么,也是你在未來能回憶起什么——
踏實下來,安心的做好每一件事,成就一個越來越好的自己。
如果你在讀大學,如果有也有自己的迷惘,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辦,歡迎私信我,或者給我留言,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你。
也感謝你讀這篇文字,更多精彩,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