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對于文章能不能上首頁,很看重很在乎,以至于那一段時間很痛苦,晚上做夢都是首頁那些事。最近,心態平和了許多,有空就寫寫自己的生活感悟或分享分享經驗心得等,不去管有沒有人看,丟掉點擊量&點贊的那些數字,感覺整個人都輕松了好多。
寫作原本是一種興趣,我卻在迷失中,把它變成了傷害自己的利器,這樣的做法,真的太得不償失了。
從8月4日在簡書發布的第一篇文開始算起,在簡書寫作也有1個月的時間了,雖然到今天為止,發布的文章才14篇,上首頁的才1篇,而且還是專題主編推薦的,但這并不影響我繼續堅持寫作的熱情。
在簡書寫文的這一個月里,走過一些彎路,也收獲了一些經驗,寫下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下,我寫文的這一個月里收獲的一些小小經驗。
一、平常心對待
我相信很多人開始寫作的初心都是因為喜歡寫作,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的過程,我們寫文的初心不是為了上首頁,更不是為了賺錢,我們只是在堅持一種愛好而已。當然,還希望我們的文字可以溫暖和幫助他人。可是寫文的時間長了,很容易受到虛榮心以及身邊人的影響,在寫作的道路上,會漸漸迷失自己,開始把寫作這件事變得功利,追熱點,做標題黨,甚至,寫一些自己都不喜歡的文章,最后,只能漸漸偏離最初寫文的目的。
如果我們不是想以寫作為生,那還是盡量用平常心來對待寫作這件事吧,寫自己喜歡的文字,寫溫暖幫助他人的文章,你會收獲更多快樂。我始終堅信,寫一篇文章,有1000個人閱讀,收獲10個喜歡,還不如,有10個人閱讀,收獲1個喜歡。
二、注重輸入
靈感可能會突如其來,可揮筆如流水的思路卻不是想有就有,很多時候,我都是想到一個主題,就開始提筆寫,卻總是寫到一半就宣布破產,無法再繼續運營下去,因為靈感過后,需要的是事實的依據和合理的觀點,這些,需要的是日積月累的智慧,需要我們不斷的輸入才可能有的東西。沒有閱歷的作者,無法寫出有深度的文章,沒有深度的文章,讀起來就像一潭死水,很難給別人想要看下去的欲望。所以,不斷的輸入是寫文的基礎。
三、堅持,不放棄
或許我們沒有寫作的天分,可我始終相信勤能補拙這四個字的真理,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因為會才去做,而是因為去嘗試做了,才會。當然,最初寫作的時光多半是痛苦的,因為腦子里還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很多時候,寫著寫著就容易跑題,然后就感覺寫不下去,這些情況,我相信大家都會有。可正如簡書作者樹懶先生所說:在寫文的時候,一定要先堅持把一篇文章寫完,不要去管寫的好不好,先寫完,再修改,這樣才不會那么容易放棄。個人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辦法。
四、學會放松
每個人在寫作的過程中都會有“短路”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硬是強迫自己去寫,往往適得其反。在大腦“短路”的時候,我們不妨放下筆,去做做其它的事情,或者下樓去公園逛逛,呼吸下新鮮空氣,同時,也給我們的大腦松松綁。在大腦“短路”的時候,硬逼自己真的沒有用,我是受害者。
五、多模仿、多請教
平時可以多看看簡書上寫的好的文章,多了解這些文章的思路,以及文章的脈絡和寫作手法,在看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以一個作者的身份去看,而不是以讀者的身份去看,只有這樣,你才會去思考,如果是你寫,會是怎樣,也可以多向寫的好的大神請教,多聽聽他們對于寫作的心得,多琢磨他們的觀點,然后經過加工,變成自己的想法。
六、多站在讀者的立場思考
寫文章不同于寫日記,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文章則更多的是寫給別人看的,所以,在寫文章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的多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一直認為,好的文章,是既能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同時也可以給別人帶來幫助。有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可以使文章讀起來更接地氣,有了自己的經驗分享,可以使讀者在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