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歷史丨東晉風流 . 王謝兩家

圖片發自簡書App

王家 ? 謝家

東晉這個王朝由西晉王族南逃后建立,偏安于長江南岸。此后歷史上還有類似的王朝,南宋以及南明。東晉有105年,南宋有153年,南明僅有18年,因此,南明只是曇花一現,而東晉與南宋則有時間留下一些獨特的東西。

對東晉來說,偏安是它生存下去的辦法,因此,與其他大氣磅礴的王朝相比,它顯得尤其不求上進。這個時代,上層社會的人們在清談、喝酒或者嗑藥。既然談政事不被皇帝所允許,那就談些遙遠的大而無當的想法吧。至于酒與藥,則能使人們忘記長江以北那些虎視眈眈的外族。想想看,這是一個多么糟糕的王朝,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是多么的憋屈。當然,這種狀況并不是東晉王朝的全部,這里還有另外一些人的生活,該恬靜還是恬靜,世事紛擾,且去平靜面對。

西晉最后一個皇帝司馬鄴被俘后,司馬睿在建鄴(南京)成了晉元帝,東晉王朝開始了。

司馬睿能在建鄴扎根與王導的眼光是分不開的。“八王之亂”時,司馬睿曾跟隨司馬越跟司馬穎干過架,輸了,司馬越逃回封地東海,司馬睿做了司馬穎的俘虜。雖然司馬穎沒把司馬睿怎么樣,但不久,司馬睿的叔叔得罪了司馬穎,被殺,司馬睿怕了,趕緊逃,他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此時朋友王導建議他將目光投向江南,建鄴這地方不錯,去那吧。于是,司馬睿申請調動工作,到建鄴做了都督。

王導出自瑯琊王家,標準的名門望族,前有“臥冰求鯉”的王祥,名列“二十四孝”之一,后有“竹林七賢”的王戎。

王敦作為王導的族兄,在司馬睿稱帝時也出了大力,但他為人與王導大不相同,一顆野心腫脹,最終按耐不住,叛亂了。

王敦帶兵直奔建鄴,司馬睿沒辦法,只好與他講和。此時情況微妙,王導要是也使壞,司馬的天下怕是要變了,但他力挽狂瀾,阻止局面進一步惡化,王敦鬧了個沒趣,帶兵離開建鄴,叛亂算是平息了,王家依然是名門望族。

惱人的是,王羲之的親事被伯父王敦攪黃了。他的未婚妻為周瑩,周顗的女兒,王敦進建鄴城的時候,將周顗殺了。得,親家成了仇家,王羲之不可能與周瑩結婚了,兩人只好相對垂淚,黯然分手。

不過,王羲之尚未從哀傷中走出來,桃花運就來了。郗鑒派人到王家選女婿,王家兒郎個個一本正經,等待挑選。唯有王羲之坦腹東床,毫不在乎。這事也好解釋,因為此時他還不想做誰的女婿。

郗鑒派人來王家選女婿當然是一種政治投機,但選誰做女婿事關女兒的終身幸福,不可馬虎。郗鑒聽人匯報之后,覺得王羲之有意思,就選他?!稌x書》上這么說,“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b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p>

王羲之不在乎,反倒讓郗鑒很欣賞。這事只能說郗鑒看人眼光獨到。但王羲之被選上之后也沒什么好驚喜的,拖了大半年才與郗璇完婚。當然,完婚之后情形就變了,郗璇嬌滴滴大美女,王羲之愛都來不及。此后,郗璇為王羲之生了七兒一女。這在妻妾成群的社會里,比較少見。王羲之一心一意愛郗璇,別的女人根本沒機會。這些孩子長大后,自然是王家兒郎的生力軍。當然,由于個性不同,際遇不同,人生也就不同。

王羲之為人豁達瀟灑,喜歡與文人雅士交流唱和,他在會稽,做過不少雅事,譬如與眾人共聚蘭亭,坐在水邊,玩“曲水流觴”的游戲。天高云淡,一群雅士將塵世煩憂拋到一邊,盡情作樂,這便是東晉的現狀。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群人中間,便有謝安。

謝家雖不及王家這般顯赫,但也算名門望族。謝安的祖父謝衡,西晉有名的儒學家。父親謝裒,南渡后在東晉任過吏部尚書等要職。只是,謝安不愿在官場沉浮,他做過一段短時間的官,便逃回家過逍遙日子。這種行為讓他的妻子很不解,確實,謝家兄弟個個權高位重,謝安這般不求上進,實在讓人失望。但謝安自有想法,哥哥弟弟都在官場,謝家有他們撐著,沒事。不過后來情況變了,哥哥謝奕病死,弟弟謝萬帶兵打仗失敗后被貶,這時謝家需要謝安出來撐門面。因此,當桓溫向謝安伸出橄欖枝時,謝安接受了他的邀請,出任司馬一職。此后,謝安正式踏上仕途,不再言退,一直做到宰相。

子弟們

謝奕是謝道韞的父親,他病逝時謝道韞還很小。因此,在謝道韞的成長過程中,謝安不由自主地充當起父親的角色。謝道韞長大后,謝安還幫她挑選了夫婿。

《晉書》中記載了一則小故事,謝安召集了一群孩子準備考考他們,恰逢下雪,“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理y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泊髳??!睂h飄灑灑的雪花比作飛絮,顯然,謝道韞的想象更為得體,小小年紀便晶瑩剔透,謝安對這個侄女自然厚愛有加。

圖片發自簡書App

謝安在謝道韞的親事上可是費了一番腦筋。名門望族自然是首選,家長還要人品棒。謝安與王羲之交好,因此王家兒郎成了首選對象。至于為何挑選王凝之,大概看中他忠厚老實吧。謝安的想法雖然不無道理,但對謝道韞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王家兒郎有個特點,隨老爸,一手好書法,黃伯思在《東觀徐論》中說,“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范,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钡藭?,個性差異就大了。他們中間,王徽之最隨性。剛開始,謝安看好他,覺得這娃最像王羲之,但是,精明的謝安很快發覺他實在不靠譜,不能放心,猶豫再三,穩妥為上,選了老實巴交的王凝之。

關于王徽之的不靠譜,江湖上有個傳說,“(徽之)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瞧瞧這娃,心中一有閃念,便立馬行動,閃念過后,便立馬放棄之前的行動。唉,隨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若是哪個女人跟他過日子,大概只能當他是風箏,隨風飄。

王獻之雖是兄弟中最小的,但風度則是最好。且說他與王徽之“曾俱坐一室,上忽發火。(徽之)遽走避,不惶取屐;(獻之)神色恬然,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可見,王獻之才得了王羲之的真髓,謝安真是看走眼了。

謝道韞嫁于王凝之后,失望難掩,她回娘家時,謝安安慰她,“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

顯然,謝安對侄女的親事很上心,謝道韞嫁人后快不快樂,也在他關心的范圍之內。謝安的想法應該與大多數人一樣,老公名門望族,人又老實,好得很啊。但是,精神交流對謝道韞來說,也很重要啊。所以她感慨了一句,“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這句話里的情感實在復雜,“我們謝家,個個都是杰出人才,卓越不凡??晌覜]想到的是,天下竟然還有像王凝之這樣的平庸之輩?!?/p>

要說謝家的牛人,確實有超過王家的趨勢。后來“淝水之戰”中,謝玄使計謀讓前秦的苻堅吃了大虧,苻堅也挺配合,干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敗得一塌糊涂,此后一蹶不振,被后秦的姚萇給殺了。

苻堅原本在長江之北,日子過得瀟灑,東晉在他眼里,就是一塊肥肉。383年,他再也按耐不住,率兵前來。要不要與苻堅開戰?東晉分成兩派,一派主戰,一派主和。說實話,每到緊要關頭,人就會自動分為兩派,孰優孰劣?那得看當時的情形。東晉軍隊八萬,前秦軍隊八十萬,若是開戰,雞蛋碰石頭。

但是,雞蛋居然碰碎了石頭。

謝家人在戰場上舉重若輕,曾經紅極一時的王家人呢?還真找不到。這么說吧,時過境遷了,謝安此時為當朝宰相,謝家人上臺面的機會自然多。至于王家兒郎,有點吊兒郎當。就說王徽之吧,曾在桓沖軍中擔任騎兵參軍一職,不過,他根本就沒想好好干,《世說新語》里記著這事,“桓問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赣謫枺汗儆袔遵R?答曰:不問馬,何由知其數?又問: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唉,把桓沖愁得,這如何是好。

后來,王徽之做黃門侍郎時,干脆辭職回家,逍遙自在去了。這也難怪,王羲之置了很多地產,子孫吃用不愁,官場的拘束受不了,不如回家。

不過,即使像謝玄這樣有才干的男人,謝道韞也一樣對他有要求,“汝何以都不復進?為是塵務經心,天分有限?”

謝玄是謝道韞的堂弟,想必聽了質問,也有些汗顏。不過,這難免不讓謝道韞顯出女教導主任的形象。

生活表象

聰明的謝道韞大概已感覺到與王凝之一起生活的后果,這人太平庸,亂世中,只怕自保都難。她需要與自己智商相匹配的男人,但是,世事弄人,居然要與王凝之過一輩子。唉,除了表示不滿之外,還能咋辦。

那么,謝道韞在王家生活,心中是不是半點漣漪未起,那倒不是。有一則故事表明,謝道韞頗為欣賞王獻之,“凝之弟獻之嘗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道韞遣婢白獻之曰:‘欲為小郎解圍。’乃施青綾步鄣自蔽,申獻之前議,客不能屈。”

清談在東晉很時髦,官宦之家有事沒事都喜歡高談闊論一番,王家曾經有個“清談王”王衍,他可厲害了,“口中雌黃”就是說他,因為他隨講隨改,別人拿他沒辦法。只是這種本領王家后代沒學到。

不過,這事有點怪,王獻之在與賓客高談闊論,謝道韞竟然在一邊偷聽,見王獻之詞窮,便命奴婢上前知會王獻之,愿幫他解圍。當然,她并未直接走到客人面前,而是在青綾步鄣之后,一番闡述,客人們都被扳倒。

這事被記錄下來,當然是被當作雅事,說明謝道韞伶牙俐齒。她愿意為王獻之辯論,自是因為對這個小叔子心有好感,不過,也僅此而已,并沒有跡象表明兩人再有別的瓜葛。想來謝道韞也是自愛之人,王獻之雖然神采飛揚,但她也不會自降身份。再說了,王獻之娶妻郗道茂,兩人情深意長好得很。

郗道茂是郗曇的女兒,也就是王獻之舅舅家的女兒,表兄妹結婚,親上加親。不過,郗道茂嫁給帥哥之后也沒啥好高興的,因為很快便有第三者插足。這倒不是王獻之移情別戀,而是第三者太狠,硬貼上來,她是誰呢?新安公主。

新安公主是晉簡文帝司馬昱的女兒,司馬昱在位兩年就病死了,司馬曜繼位,為晉孝武帝,也就是新安公主的弟弟。新安公主原本嫁給桓濟,桓濟是桓溫的兒子?;笢卦雽W習王敦謀反,不過因有謝安擋著,沒成?;笢夭∷狼?,選繼承人,覺得長子桓熙不咋地,決定將家族事務交給弟弟桓沖。這個決定讓桓家陷入了內斗的深淵,桓濟聯合哥哥桓熙、叔叔桓秘,準備謀殺桓沖。事敗之后,桓沖可不含糊,把他們趕走了,趕到偏僻之地長沙。新安公主不干了,切,才不去長沙。咋辦呢?與桓濟離婚。她與桓濟離婚后,尋思再嫁。于是對媒人提要求,“王敦、桓溫,磊砢之流,既不復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須。正如真長、子敬比,最佳?!彼媾?,先說誰不行,再說誰行。真長也即是駙馬劉真長,子敬則是王獻之。得,這算是點名了,點到王獻之頭上了。

王獻之傻了眼,呃,俺有媳婦兒。

但司馬曜可不管,喂,離婚去。

問題是,此時宰相為謝安,他居然沒有勸阻一下任性的公主。

至于王獻之,真的一籌莫展,因為王羲之已死,郗曇已死,沒人來為這對夫妻作主了??啾锏耐醌I之想不出辦法,就點燃艾草燙自己的腳,燙壞了,走路一瘸一瘸,昔日的玉樹臨風成了瘸子,新安公主真是害人不淺。不過,王獻之即使殘了,在新安公主看來,還是帥哥一枚,就要他。

王獻之只好與郗道茂離婚。之后,郗道茂哭哭啼啼回到郗家,不肯再嫁。這事對王獻之打擊甚大,以致四十三歲便死了。

試想,若是謝道韞嫁了王獻之,王獻之會不會逃過離婚的悲劇呢?想來謝安會設法阻止,至于能不能成功,也只能看兩人的造化。

這么看,還是王凝之好,平庸,沒人搶。

王凝之做江州刺史時,讀到陶淵明所寫《閑情賦》,拍案叫好,將陶淵明找來,讓他做江州祭酒,不過,祭酒這個職務可不是什么閑差,武器督造,地方治安,錢糧儲調,戶口田賦,農田水利,軍服供應統統都要管,實在煩。同時,陶淵明也受不了官場上的惡劣風氣,沒多久就辭官不干了。唉,說王凝之傻吧,是真傻。像陶淵明這樣的人兒,給他高薪養家即可,派他做那么多事干啥。

那么,陶淵明有沒見過謝道韞呢?有這可能。謝道韞大陶淵明十來歲,作為上司的老婆,宴會上見一見下屬,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不過,并沒有這種記錄。年輕的陶淵明郁郁不得志,謝道韞則是養尊處優的貴婦,若是換成十九世紀的法國,謝道韞倒有可能資助陶淵明,讓他潛心向學,但在四世紀的東晉,這是不可能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亂世離殤

謝道韞的安靜日子在399年被“孫恩之亂”打破了。

孫恩出自“八王之亂”時孫秀的那個家族,信奉五斗米道,也就是道教的一個派別。不過一開始他沒想叛亂,而是跟著叔叔孫泰想討好朝廷,扯起大王旗,沖了出來。這是為啥?因為王恭起兵了。

王恭是晉陽人,晉孝武定皇后王法慧的哥哥,實打實的皇親國戚。晉孝武帝司馬曜對他很器重。司馬曜死后,司馬德宗繼位,為晉安帝。這時,問題就來了。此時東晉朝政由司馬道子掌管,他信任王國寶。王國寶也是晉陽人,謝安的女婿,與王恭相比,他很會拍馬屁。耿直的王恭很生氣,認為朝廷太混亂,應當肅整。司馬道子一開始還想與王恭和解,但王恭是個倔脾氣,擺狠勁擺到面上,王國寶就怕了,建議司馬道子削王恭的兵權。王恭可不含糊,率軍直逼建鄴。司馬道子只好寧事息人,逮捕王國寶并將他賜死。到這,王恭舒了口氣,回家去。

不過,這事讓司馬道子感到了壓力。不行,得想個法子。怎么弄呢?司馬尚之給他出主意,任命王國寶弟弟王愉為江州刺史,并將庾楷的豫州四郡也給王愉都督。這下,庾楷不爽了,找到王恭,商量討伐司馬尚之。王恭本來就耿直,一聽就同意了。

很快,王恭帶兵又出發了,雖然部將劉牢之勸他不要沖動,穩妥為上,但他哪里肯聽。不過,這次不比上次,司馬道子的兒子司馬元顯決心跟他干一場。但不是跟他硬碰硬,而是要從內部瓦解。找誰呢?劉牢之。劉牢之雖為王恭的得力干將,但王恭不會籠絡人心,待他很平常,這讓劉牢之很生氣。司馬元顯許諾劉牢之,事成之后,王恭的位子就是你的。劉牢之心里一掂量,同意了。王恭呢,沒半點提防,就被劉牢之踹了。

且說王恭第二次鬧騰的時候,孫泰召集了幾千義兵準備攻打他。孫泰這人咋樣,《晉書》說他“浮狡有小才,誑誘百姓,愚者敬之如神,皆竭財產,進子女,以祈福慶”。也就是說,這個忽悠王在當地很有影響力,他見天下大亂,此時不動,更待何時,于是“扇動百姓,私集徒眾,三吳士庶多從之”。但是,孫泰想錯了,他這么干,朝廷嗅到了危險,普通百姓摻和政事,比王恭叛亂還嚴重,怎么弄呢?將孫泰和他六個兒子誘殺了。孫恩作為漏網之魚,逃到海島上。

但是,孫泰雖死,很多人并不認為他已死,而是覺得他羽化成仙了。大家紛紛涌上海島,追隨孫恩。

有了這些追隨者,孫恩決定為叔父報仇。399年10月,孫恩帶人攻擊上虞,殺了縣令。缺口一打開,跟從者蜂擁而至,隊伍很快壯大,一下有了幾萬人。

此時,王凝之為會稽內史。孫恩的隊伍到了他的家邊,他如何應對呢?每天求神拜佛。真是急死個人,刀都架到脖子上了,居然還糊里糊涂。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相信神仙會來保護他。可是,哪有什么神仙,孫恩一來,他就成了刀下鬼。這不算,還連累兒子們跟著遭殃,也死了。

謝道韞守在家中,反應與王凝之卻是不同,“舉厝自若,既聞夫及諸子已為賊所害,方命婢肩輿抽刃出門。亂兵稍至,手殺數人,乃被虜”。也就是說,謝道韞聽到丈夫和兒子死去的消息后,并不慌亂,決定突圍,只是寡不敵眾,被俘。

接下來,孫恩也就見識到了謝道韞的厲害,他看到謝道韞身邊有個小孩,想殺,謝道韞義正言辭,“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其如此,寧先見殺”。這個孩子是外孫劉濤,在謝道韞的堅持下,孫恩放過了他。

但是,孫恩畢竟讓謝道韞家破人亡了。之后,謝道韞孤獨地生活在會稽,心如死灰。據唐釋法琳《辨證論》說,“瑯琊王凝之夫人,喪二男,痛甚,六年不開幃幕”。顯然,喪子之痛將謝道韞擊碎了,她堅強的外表下面,是一顆破碎的心。但是,按照她的性情,恐怕連歇斯底里痛哭一場也不會。因為,矜持是她的外殼。

謝道韞寡居之后,太守劉柳突發奇想,要與她交流。謝道韞知道劉柳這人,因此并未拒絕,“乃簪髻素褥坐于帳中,柳束修整帶造于別榻”。端坐于帳中的謝道韞自然威嚴,不妨可看作她在先聲奪人,與劉柳交談時,“風韻高邁,敘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漣,徐酬問旨,詞理無滯”。想來劉柳在言辭之間占不到半點便宜,所以,他回去后感慨,“實頃所未見,瞻察言氣,使人心形俱服”。當然,謝道韞也要給足他面子,只說,“親從凋亡,始遇此士,聽其所問,殊開人胸府。”看起來,劉柳去拜訪謝道韞是為了安慰她,至于其他目的,恐怕也沒機會展現。謝道韞滴水不漏,他還能咋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王家兄弟有七人,最靠譜的是老二王凝之,最不靠譜的是老五王徽之,老七王獻之則是人見人愛的佳公子,可是,有誰知道佳公子...
    淺泓閱讀 684評論 2 1
  • 說起熱點,這兩天充斥自己關注的公眾號的,李小璐的出軌,影高鐵響發車的老師。 而我想說的,不是這件事,而是,我對這類...
    邵帥帥帥帥閱讀 461評論 0 2
  • 1. 寫下你的目標 2. 問問自己 “我怎么知道自己做到什么程度算是成功了呢?”描述你明確知道自己達成目標的那一刻...
    顧小圈閱讀 318評論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