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無友不如己者”和“無宴不與”的人

——《論語》日知錄之一

和而不同

“無友不如己者”這句話,很容易使現代人困惑——這話是不是有點看不起旁人呢?事實不是這樣的:孔子強調的是,在生活中你不可能不與他人打交道,但你不要和那些生命境界低下的人關系過于密切,以免受到不良影響。

將孔子的這段話敘述完整了,就是“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大致意思是:“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所學的也不會鞏固。要以忠和信兩種道德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這段話顯然是孔子對“君子”提出的要求。你如果是一個“君子”的話,就應該做到“無友不如己者”。當然,這不是讓你拒人于千里之外。你應該和所有人都保持良好的關系,但這種“良好的關系”是有度的,不能因為所謂“良好的關系”,就喪失了君子的節操。

孔子講完“無友不如己者”后,又加了一句“過,則勿憚改”。可見,非要友“不如己者”不可,就很可能帶來一個“過”的問題。

講到這里,忽然想起了孔子的另一句話:“見賢思齊”。相形之下,“無友不如己者”與“見賢思齊”恰好是孔子交友思想的兩個方面。

余有一親戚,人倒也不壞,是個曾經讀過《論語》并想做君子的人,但卻喜歡每天與一群道德低下者喝酒聚會。時間長了,語言粗魯,舉止失儀,身體也搞得很糟;甚至常常被拉到不良場所去。余多次勸阻,終歸無效,只好由他去。

由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做到“無友不如己者”,你必須將所謂的“情面”拋在一邊。這是一種可貴的勇氣,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余的親戚,既然不能將哥們的“情面”拋在一邊,便只得把《論語》拋在一邊了。

讓一個本來可能成為高尚的生命變得鄙俗起來——這樣的“情面”不要也罷!

與圣賢、君子在一起,你會時時發現自己的過失;但和那些“不如己者”相比較,你會越發崇拜你自己。

蓮花自可出淤泥而不染。但你根本就不是什么蓮花,硬要自己往淤泥池里跳,不染一身泥才怪呢!而且,污染時間久了,還會自得其樂呢!

托爾斯泰講過:“當一個人生活在一群有罪孽的人中,既看不到自己的罪孽,也看不到別人的罪孽,這是件糟糕的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關于本書的評論 此書是對儒家這一人類歷史上也許影響最廣、流傳歷史最為悠久的倫理和精神傳統的深思和啟發式的闡述。它具...
    雷雷有話要嘚吧閱讀 1,480評論 0 4
  •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 【譯文】國君要像國君的樣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樣子,父親要像...
    博慧bohui閱讀 1,797評論 2 7
  • 蘭和茗是大學四年的同學兼舍友,因為彼此心意相通、無話不說,所以自然而然便成了形影不離的知己好友,俗稱“閨蜜”。畢業...
    摘星妮妮閱讀 564評論 7 5
  • 一眨眼,六天的軍訓即將結束了。雖然很苦,但真的很舍不得。畢竟我們和教官相處的這么好,人都有一種依依不舍的情感,有時...
    憧憬你的邂逅閱讀 251評論 0 1
  • 1.每個人初次見面都很重要,因為第一次見面可以代表下一次見面能否成功,所以我們都只見面的重要性,當然我們并不是取用...
    溫暖的黃小廚閱讀 202評論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