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學公眾號曾經推送一篇文章,名為《價值百萬的五條工作經驗 》。看起來很嚇人,是的,這是我的第一反應,“閱歷” 公眾號文章無數(shù),都是一些吸引眼球的標題,看了那么多好像也沒什么用。不過新生大學的文章質量我比較相信,所以為了讀的更有質量些,打算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我把這篇文章打印下來,用寫作課笑來老師教的分析別人文章的方法來分析這篇文章。這樣可以保證我能只字不差地閱讀,也希望自己能看完主動的深入思考。不過這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重點在后面。
當我讀到“不論是寫好文章的好感覺,還是寫爛文章的壞感覺,整體上總量都是有限的,你只要扛過了那段時期就會把他們用光”。我腦子里立即閃現(xiàn)的就是六個字“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知識,也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
百度百科中對它的解釋是:
能量守恒定律即熱力學第一定律,是指一個封閉系統(tǒng)的總能量保持不變。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高中時候,物理中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定律了。覺得他很神奇。一個人爬樓梯,從一樓到二樓,他的動能減少,勢能增加,動能減少的量正好等于勢能增加的量(不考慮其他干擾因素)。竟然有這樣恰好的事,我們竟然恰好生活在其中。
大學畢業(yè)工作后,在微信公眾號上認識了羅胖以及他的邏輯思維,看了他推薦的王東岳老師的《知魚之樂》。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遞弱代償,我看著也是迷迷糊糊,有些不解。在《無為與有為》這一節(jié)中,王老師闡述他的發(fā)現(xiàn)——凡是能力較強的高等“有為”物種都不免快速滅絕,如哺乳動物或脊椎動物;凡是能力較差的低等“笨拙”物種反倒長存不衰,如原始單細胞生物。以我淺薄的見解,這當中也存在著一種能量守恒,各種物種生存的能量總量是一樣的,“有為”物種在“有為”過程中不免消耗能量,而“無為 ”物種的能量只用維持自己的生命力,其能量消耗的慢。相比“無為 ”物種 ,“有為”物種 勢必會先消耗光這些能量,因此更快滅絕。
回到前面,把開篇說的文章觀點引申出來,工作上的運氣和麻煩總量總體也是趨于守恒的。生活中的開心事和不開心的事的總量也是守恒的。你的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當你“順利”了很久的時候,就要提醒自己,那些“麻煩”正在積攢,我不能大意,但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去迎接他們。而不是在感覺良好的時候遭遇了一些挫折,被潑了一大盆的冷水,前面建立的信心一下子垮掉,開始懷疑自己。
理解了這個理論,那么在這些事情上的情緒就根本不存在了。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我是一個很受情緒影響的人。(所以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每次想到這既興奮有憂傷。 )
最近帶了一個學生,本著工作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每晚他過來校區(qū)陪讀時,我都會過去盯他作業(yè),給他布置同步的練習。花心思逗他、也會認真的嚴格要求他。有了一定的付出,回報隨之而來。孩子對我的印象不錯,說挺喜歡我的。我會覺得很開心,付出有了收獲,這是正面的。不知不覺,我產生一種占有感。昨晚,孩子做完數(shù)學作業(yè),去找“沒有主動找過他的語文老師”,我的內心第一反應是不開心。好像這個屬于我的東西被別人奪走了。當然,我很快告訴自己,我又不是語文老師,我也教不好他的語文。孩子能主動找老師,說明對我們這個團隊的老師是認可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認可我們的。我的付出并沒有流失,反而我的價值被放大了,孩子不僅會認可我,還會去找其他老師。我想表達的是,這些看似微乎其微的小事,過去占據(jù)著我大腦的一大部分,我的精力都消耗在這些上面,我甚至待在“我很敏感——我知道這樣不對——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改——我依舊敏感——我還是不知道怎么改........”這樣的死循環(huán)中不能自拔。
以及,過去我一直說自己不喜歡小孩子,不愛帶讀小學的孩子數(shù)學。我發(fā)現(xiàn),究其原因,是因為我的內心太敏感了。我需要從對方的言語、態(tài)度中不斷獲得認可,而小孩子一方面比較任性,隨便發(fā)脾氣、任性,另一方面他們會“出其不意”地給你難堪。我覺得這樣不可把控,而孩子常常脫口而出的“大實話”往往也讓我的內心非常不能接受。
我如此的敏感,我也是如此的痛苦。現(xiàn)在有了這個理論,我瞬間解脫了。但我也明白,我真的只是在“瞬間”解脫了,而不是長期解脫,或者至少遇到問題時就可以調用這個理論來幫助自己解脫。
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深化這個概念,刻意地理解它,讓它在我的腦子里產生溝回。
生活中,當你遇到,不好的事情,告訴自己,開心和難過都會有的。有了快樂的時光,就要承受相應的難受。如果世界是一個只有快樂的國度,那快樂就沒那么沒美好了。當快樂像空氣一樣常見,你會覺得他很珍貴嗎?想想人類是怎么看待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的吧!
童話故事里的快樂王國、西方的極樂世界以及象征無罪和美好的天堂等等,他們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有我們身處的這個“現(xiàn)實而殘酷的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答應我,不要執(zhí)著于那些不靠譜的東西,著眼于解決眼下的困境,才是有意義的!
今后若是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不妨像我一樣,用“能力守恒理論”來進行情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