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需要智慧以及恒久的忍耐。有時做不到也不必苛求,正如我們不必苛求孩子一樣,多給孩子一次機會,也多給自己一次機會。
兒子正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很強,說話總是嗆人,不美其名曰:“你不也是這樣的嗎?”真拿他沒辦法,我盡量保持不發火,盡量和顏悅色,有時特別生氣,我也壓住火氣,不去理睬他。
昨天晚上,我對他說:“你昨天說話不注意方式,嗆你爸。你爸今天回來都沒和你說話。”
“哼!愛說不說。你想想,你平時說話常這樣嗆我,我能承受得了嗎?”
原來我平時就是這樣說話的,可是我一點都沒有發現,我覺得自己很注重和兒子的親子教育,尤其在說話時,我很尊重兒子的感受。
沒想到在兒子眼里,我竟然是常常用語言傷言他。當時我就想,真的要好好反思自己,多方面學習,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
隔了一天,我陪著兒子去教育機構學習。路上,我鼓勵他該奮發圖強了,只有不斷地學習,個人的素質才能提高,品味才能提升。于是我又繞回上次他說我說話方式不對的話題上來,我勇敢地分析批評自己,正是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情商也欠缺,所以才導致說話不合時宜,而并不是故意要那樣說的,真的是不知道。
我這樣剖析自己,和兒子用心交流,他果真能夠理解我說的話。所以,和孩子相處時,遇到問題、矛盾時,不能做權威型家長,一味地壓制孩子,久而久之,只會造成孩子過重的心理壓力,影響健康,更別提學習]。
本書真是一本值得每個做家長去讀、去實踐的好書,雖然已讀至尾聲,可它仍有指導作用,指導在我今后的生活中,不斷地學習與孩子相處,更重要的是培養出心智健康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