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很難一個人成事,談到項目,就一定會有合作。一跟人打交道,就有各種溝通與無效溝通。往往事情沒把人累死,口水把自己澆滅。
期間讀到了武志紅《巨嬰國》,覺得一些解讀挺有意思。
我們集體停留在嬰兒期,身體是成年人,但是心理發展水平,卻還是嬰兒水準,都沒有超過1歲。
比如“我”的心理還停留在0-6個月一個人的階段,像嬰兒一樣,覺得整個世界只有“我”一個人存在,而整個世界必須以“我”一個人的意志為核心,“我”接受不了不同,不同即是敵對世界。
過了6個月-3歲兩個人的階段后,進入3-5歲的俄狄浦斯期,這是三個人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能接受復雜關系了,不再是單純的小清新,能對復雜的容納,其實意味著更高的心理健康程度。
這種接受,不是維持表面和平,也不是人在屋檐下的屈服,內心無法認可的糾結遲早都會有意無意的傳遞出去,別人也一定感受的到。那么我們思考的這種接受,是更愛自己。
愛,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羅杰斯
更愛自己,才會更全面的理解世界,接納更多的不同。
蔡崇達《皮囊》里有一篇《海是藏不住的》。父母曾經自以為是的愛護,想讓他遠離大海,結果激發了墮海的那場意外,直至后來父親突然帶他去航行,讓他真正體會到海上的顛簸暈眩后,他才明白與海相處方式是什么。
生活如是,欲望亦如是。
我期許自己要活得更真實也更誠實,要更接受甚至喜歡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歡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處理、欣賞各種欲求,各種人性的丑陋與美妙,找到和它們相處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這一路看到的風景,最終能全部用審美的筆觸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