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一直忙著學車,年后來了又重新找工作,一直沒有時間更新公眾號,平時有很多育兒方面的想法,也有很多育兒的快樂和煩惱,今天就關于小孩搶玩具這個讓很多爸比媽咪頭疼的問題,和大家分享一下。
公共場合搶玩具,在寶寶學會走路后,就會時常發生了。特別是2歲以后,小朋友之間搶玩具的戲碼,是每天都在上演。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自己的玩具,自己做主
孩子自己的玩具,作為小朋友的私有物品,享有使用權和支配權。如果你的小寶寶正在玩自己的玩具,有其他小朋友想過來“一起參與”,這個就有含義了,“一起參與”,可以是想和你的寶寶一起玩,也可以是想借用玩具獨自玩耍,面對第一種情況,你完全可以正面引導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也是培養寶寶分享意識的絕佳機會,但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需要征求寶寶的意見。但是相信很多家長忽略了這一步,很多家長都會面子上過不去,特別是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如果寶寶沒有拿出自己的玩具,就會劈頭蓋臉的對孩子一頓說,什么怎么這么小就這么吝嗇,什么要懂得分享布拉布拉。
浩媽曾經也是這么想的,小孩子應該懂得分享,會分享的小孩更聰明,也更討人喜歡,可是也得分情況。2-4歲的小孩,物權感特別強,對自己的玩具有強烈的物權意識,如果不尊重孩子,隨意將他的玩具拿走或者處理掉,會讓小孩從小物權意識模糊,成長過程中缺乏物權概念,私有公有財產不分,造成混亂。監護人在一次兩次這樣處理孩子的私有物品,讓孩子對監護人的信任感會越來越低,影響親子關系和人際關系的正常培養。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征求寶寶的意見,如果寶寶點頭,那分享就好了,如果不愿意,監護人就要替寶寶說出他的想法了,畢竟孩子小,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態度。
大家的玩具,“排排隊,吃果果”
所謂公共場合,就是供公眾使用或服務于大眾的活動場所時產生的場合(浩媽問的度娘)。在這個場合,所有服務大眾的物品是大家所有,而不是屬于一人。故而,小寶寶在這種場合,我們要求孩子對待玩具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如果在這種場合發生玩具爭搶現象,我會告訴浩寶,這是大家一起玩的,第一,你可以玩,第二,如果其他小朋友和你都喜歡同一件玩具,需要排隊,一個一個玩,而不是自己獨自享用,第三,如果你想玩其他小朋友手上的玩具,需求征求別人的同意,如果別人不同意,可以嘗試玩其他的。這樣不僅有利于孩子了解社會關系的概念,還可以培養孩子簡單的溝通技巧。
一定要讓小朋友知道公共場合的含義,這有助于培養小朋友認識社會關系的概念并且知道如何處理簡單的社會關系。我行我素和孤僻對孩子以后正確對待社會關系都沒有什么好處。
玩具損壞,孰對孰錯?
小朋友爭搶玩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玩具損壞的情況,第一,如果小朋友對損壞的玩具沒有什么概念(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低齡的小朋友的身上),一般家長處理都比較淡然,畢竟玩具價格一般不是很高;第二,如果小朋友對損壞的玩具特別介意,這時候,監護人需要明確自己的態度,替孩子“討回公道”,賠償或者買一個一模一樣的玩具。
很多家長可能覺得一個玩具幾十塊錢,沒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在孩子的心目中,心愛的玩具都是無價的,正確態度的培養,對孩子百利而無害。
第一, 對損壞玩具的一方,孩子明白什么是應付的責任,讓孩子從小知道犯錯后,是有懲罰的,主動承認錯誤和應有的賠償,都是很有必要的。其實玩具沒有多少錢,可是一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是無價的。
第二, 對于玩具損壞的一方,監護人維護自己孩子的權益不受損害,會增加孩子對監護人的信任,在成長過程中,有利于親子關系建立,同時也能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搶與被搶,什么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如果寶寶的玩具被搶了,浩媽建議可以采用:求助法和轉移注意力法。
求助法: 一般針對大一點的小朋友,如果孩子已經上幼兒園,可以讓孩子求助老師,讓老師想辦法解決,相信權威,對孩子會有公平的處理方法。
轉移注意力法: 如果孩子還小,玩具被搶,有兩種家長,一種是強行把玩具給自己孩子搶過來,并說一頓別人的孩子,這種行為有點極端,護子心切,也能理解,但是在這種方式下成長的小孩,想必會出現更多的社會問題,極端、暴力、自我、孤僻等,而另一種家長,會和兩個小朋友講道理,同時拿其他的玩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這種方法,相信也是被大多數家長認同的。
如果寶寶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并出現”搶“這個動作,一般家長如果看見,都會嚴厲阻止,正確的打開方式,浩媽覺得可以分幾步,第一,告訴自己的孩子,搶玩具這種行為是不對的,第二,可以征詢其他小朋友的意見,是否可以借用玩具,第三,拿自己手上的玩具和別人換。只有正確處理這種行為,孩子才會在意識里明白,搶玩具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簡單粗暴的強行干涉,只會讓眼前的一幕重新發生,而沒有解決本質問題。對叛逆期的小孩,更是不會達到家長想要的結果。
啰嗦這么多,浩媽想說的是,孩子的原生態環境非常重要,只有給孩子安全和健康的成長環境,才是為人父母應盡的職責和責任。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用,就讓更多的粑粑麻麻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