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國家外企打工,難免會遇到需要和外籍同事協作的場合。很多人在這種時候心里都會有點犯嘀咕,或擔心自己英文不好,不能順暢溝通;或覺得自己的觀點不是100%正確,說出來怕丟臉,更有甚者覺得自己會不會影響國家民族在外國人心中的形象 。(這在今天看起來可能有些夸張,但往回退10年左右,還真有不少這樣的人)
其實,這些憂慮完全沒有必要。在工作中跟老外打交道不用想得那么復雜,第一,這是工作需要,沒有誰求著誰或者誰比誰高一等;第二,老外也是人,盲目崇拜不可取;第三,英文水平,只要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就行,跟老外交流沒有大多數國人想得那么困難。
通常, 我們和老外協作分兩種情況:遠程和現場。
遠程協作,顧名思義,我們跟老外分處不同的辦公室甚至時區,日常協作通過內部聊天工具或者電話來完成。相信大部分國人都會優先選擇聊天工具。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直接英語口語交流。畢竟隔著屏幕聊天打字,咱們還能有時間組織組織語言。大多數老外其實也傾向于通過聊天工具交流,這樣讓雙方都感覺輕松自在一些;而且雙方還可以通過回溯聊天記錄,確保相互之間的理解沒有出現大的偏差。所以,放心用聊天工具跟老外溝通吧。直接問個好,然后把信息發過去,等對方響應就行。
當遇到事情緊急或者情況比較復雜,用聊天工具溝通效率太低,只能通過電話交流的時候怎么辦呢?不用擔心,電話交流看起來難度較大,其實兩個人就圍繞某一個,或者兩三個特定的話題進行溝通,相當于考試前復習已經劃了重點,所涉及詞匯范圍已經大大縮小。所以,磨刀不誤砍柴功。先花3-5分鐘梳理一下自己要表達的內容,順手拿紙筆把要點1,2,3記下來放在旁邊,深呼吸一口氣,然后大膽給老外撥電話。
跟老外在電話中交流時,記得放慢語速,有事說事,別繞圈子。如果是老外說得太快,或者電話信號問題導致自己沒聽清楚,一定要問明白,絕對不要含含糊糊、似懂非懂地對付過去。特別是某些陌生的術語或者重要的參數,比如“15”和“50”這類,國人經常分不太清讀音的,如果拿不準就用“1”、“5”,“5”、“0”這樣的方式復述,讓老外確認。放心吧,不用擔心老外覺得咱們英文不行,他們對咱們的英文水平沒有四六級那么高的期待。
另外,正常情況下老外在電話里說完后會來一句,“謝謝你,誰誰誰。”尾音上飄,后面緊接著一般就是Have a nice day或者Bye-bye。如果還有問題沒弄明白,那就趕緊讓對方hold on,繼續對話。當然,咱們等說完之后也別忘了跟對方說一聲Thank you, have a nice day.
最后,和老外面對面協作。這種情形,咱們一定不要覺得是負擔,相反,這是鍛煉自己的大好機會。如果能和老外朝九晚六地一起工作三五個月或者一年半載的,不管是技術,做事情的方法流程,還是講英文的自信心都能得到不小的提升。
面對面跟老外協作的原則總結起來就是“尊重,但是不盲目遵從。” 咱們也不用覺得老外一定就比我們見多識廣。現如今我們好歹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到底誰在誰的眼里是土包子,那還不一定呢!
如果自己有什么新方法新思路新建議,不用擔心是好是壞,盡管說出來。如果自己有不明白的地方,跟電話交流一樣的做法,勇敢地提問。老外,特別是歐美老外的教育理念和我們不一樣。他們認為建設性的意見都是值得聽取的,而且鼓勵提問題,沒有所謂stupid question。
日常工作中跟老外的相處其實和跟國人差不多,多看多學老外的好方法。需要老外詳細指導時,盡量找他們空閑,比如喝咖啡,吃飯的時間跟他們提前約一下。咱們誰都不愿意自己在埋頭認真工作的時候被無端打擾,老外也一樣。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老外一般都生活和工作界限分明,尤其是歐洲人。所以工作之外的時間,咱們最好別去打擾他們。當然,如果老外主動提出在工作時間之外需要幫助,那我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就行。
就醬。如果您在工作中跟老外打交道,還遇到其它比較獨特事例,歡迎留言相互交流。
感謝您耐心花時間看完這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