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周邊的知名景點還是挺多的,日月潭和阿里山基本上是所有攻略都會推薦的兩個景點了,但看著日月潭的照片和游玩攻略,主觀臆斷還不如我們的西湖出彩,提不起興趣就直接放棄了,于是從高雄離開就直奔阿里山去了。阿里山是嘉義市下轄的一個鄉,高雄到阿里山鄉并沒有直達的公共交通,只能去嘉義轉乘,于是我們從高雄坐臺鐵到嘉義入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坐直達景區的大巴車進阿里山景區。
嘉義是臺中周邊的一個市,沒有給我留下什么特別的印象,乍一看跟大陸的三四線小縣城無異,城市建筑也是挺陳舊的,但又有別于高雄的老舊感,高雄更像一個小國度,小國寡民過著古樸又富庶的小日子,而嘉義這種陳舊則顯得很落后。
第二天一大早就坐上了直達巴士向阿里山出發,大巴車在盤山公路上爬了3個多小時終于到了阿里山景區,第一印象真的蠻驚艷的,當天天氣很好,艷陽高照,襯的整個阿里山的氣色都非常的好,空氣也格外清新,下了車就心情舒暢起來。
入住了民宿后準備出去撒歡了,意外的在民宿門口看到了大片種植的馬蹄蘭,很是欣喜,以往只有在花店里才有看到養在水培容器里的馬蹄蘭,從沒有見過他真正生長的樣子。
阿里山景區不大,景點還挺多,分布的也挺密集,景區有兩條小火車支線可以游玩大部分的景點。原本來阿里山就是想來坐高山小火車的,介紹說是跟喜馬拉雅、阿爾卑斯山的小火車并稱為世界三大高山小火車,這個說法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于是我們選擇了一條比較近的支線先體驗了一把小火車,小火車就是比較正常的那種列車,臺灣的火車頭都挺漂亮的,車廂數挺少,又只有一條運行軌道,載客量有限,來回幾趟才輪到我們,車廂內人特別多,兩邊坐滿之后中間還會站人,來不及有什么美好的體驗,嗚嗚嗚+哐當哐當幾下就到站了。
坐火車到第一條支線終點花了十幾分鐘,看了下地圖,幾個景點的分布確實很密集,徒步一下午走完大部分景點沒什么壓力,于是下了火車我們就步行去探索阿里山了。阿里山比較有名的景點如沼平公園、水山巨木、姐妹潭等,我們下車的站剛好是沼平公園。
這里種植了一大片櫻花樹,星星點點的開著些花兒,大部分還都是待放的花苞,有介紹說再過兩天就是櫻花節了,到時候漫山遍野都會是盛開的櫻花,風吹花飄落的場景想想都覺得很美,很可惜我們等不及。公園里建了幾條空中棧道,估摸著是方便游客游玩賞花的,木質的棧道搭配一片深深淺淺的花林,加上幾個木質的小屋,很引人入勝。
空中棧道都走了一遍也才花了二十來分鐘,范同學提議步行去2公里外的水山巨木,一開始是拒絕的,來回步行4公里想想還是覺得有點累的,也怕去到深山老林里到了晚上還沒趕得及回來會危險,但還是沒忍住千年古木林的誘惑,蹦噠蹦噠的跟著他一起去了。
走到三岔路口,拐進水山巨木的岔路就看到一條廢棄的鐵軌?,原先這個地方是通車的,沿著這條鐵軌一直走就來到了水山巨木。一路上很少遇見人,越往深處走霧障越重,就像仙俠劇里說的瘴氣和結界一樣。好在兩個人有個伴,說說笑笑蹦蹦跳跳也就到了。
水山巨木這個景點名稱取的真是恰如其分,沿途都是仰頭90度都看不到樹梢的那種參天大樹,到了目的地就整個是深山老林的感覺,各種巨木林立,高矮胖瘦不一,有些樹粗到需要4-5個人才能圍起來,有些樹中間已經整個被蛀掉,但還是生長的相當茂盛,堅挺的立于樹群,看得出來是根基深厚的老樹了,看到介紹說這些都是1000年以上的樹木時真的瞠目結舌,1000年是多么漫長的時光,10個世紀,歷經十幾代人,人類朝代都更替過好多次,而這些樹木卻在這么漫長的時光里一直生生不息,變成如今的巨木,怎能不令人敬畏,偶爾露出地面的粗壯、盤根錯節又布滿青苔的樹根是這些歲月最好的見證吧。
最古老的一棵巨木被一群長者拿著相機圍著,我們也順勢拍下幾張照片,但手機根本拍不下整棵樹,使用全景也拍不出他一半的巍峨。
看完水山巨木我們又原路返回,沿著游覽路線繼續前行。下一站是姐妹潭,顧名思義會有兩個水潭,一大一小分布,原本沒什么期待,就想走過場的過去看看,但山中突然起了霧,水面在霧氣的籠罩下也著實讓人驚艷了一把。
霧氣之后就開始飄雨,于是我們便沒有多作逗留,直接回了酒店休息,準備第二天早上登山看日出。
? ————————分割線————————
第二天早上4.30,我們準點爬起來出門看日出。受到前一天傍晚寒冷侵襲的教訓,出門前把箱子里的兩件毛衣和羽絨服都穿上了,牛仔褲里面還加了件褲襪充當秋褲,這才敢出門,在等小火車的時候還是凍到瑟瑟發抖,別的游客都是帽子、護耳全副武裝的,我們還是凍得敗下陣來,大約5.45分我們到達觀看日出的山頂,這時候天剛破曉。
山上的老講解員非常自豪的跟游客們說,阿里山的日出在全世界能排到第16位,我們也很幸運,3月份共有6個日出,并且當天天氣十分好,完全沒有霧障,能很清晰的看到日出的全過程,并且告知我們太陽升起的時間是6.31分,等到這個時間點就能看到太陽一跳一跳的升起來了。聽到這里,我整個人都有點血脈噴張起來,第一次知道太陽是一跳一跳的升起來的,很迫切的想看到。然而離6.31分還有近40分鐘時間,老講解員兢兢業業的站上了一個高臺,開始給我們講解阿里山的日出和阿里山的歷史。
上面說到,是老講解員給我們做的講解,據他自己所說,他已經退休了仍舊過來給我們做講解,是因為年輕的講解員們因為解說不當導致阿里山的古木損毀,他們因此也被放假1年去看全世界的日出,全場游客都沸騰起來,竟然有這么好的事兒??!真假無從得知,但游客的氣氛已經完全被帶動起來。他又繼續介紹阿里山的故事,據說這里最古老的紅檜樹已經有5600多年,需要整整64個人才能將其圍住,5000多年是多么可怕的數字,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也不過5000余載,令人咋舌。這些古木憑借其效用之大,價格之高成為臺灣的國寶,日本在殖民臺灣的50多年期間砍掉了48%的古木作各類用途,也許聽到這里會很憤恨,可老人接著說,臺灣自治了兩年就砍掉了50%的巨木,在那樣的背景下,只得砍國寶救臺灣啊,感性的人聽到這里恐怕也跟我一樣胸悶氣短,無語凝噎。
時間慢慢的逼近,大家也愈發興奮,終于到了6.30分,所有人都舉起手機、相機對著日出的方向,出來了出來了!伴隨著別人的驚呼聲我趕緊對著拍照和錄視頻,可太陽畢竟是太陽,剛嶄露頭角就光芒四射,隔著手機都閃的我睜不開眼睛,趕緊拍了幾張就挪開了視線,緩了一會兒再去看的時候已經升起來好多,所以我并沒有看到它很明顯的一跳一跳的升起來,整個過程持續了沒幾分鐘,太陽就完全升起來了,眼睛適應了一陣子后也能比較舒服的看著他拍照了。下面幾張圖記錄了太陽升起的過程:
我們拍攝完它升起的過程就坐小火車回酒店了,補個覺收拾收拾就下山了。
從阿里山下來之后,我們就直接坐臺鐵到了臺中市,下午三點多的樣子抵達預定的民宿,連續4、5個小時的山路大巴+臺鐵奔波就注定了到臺中這里就整段垮掉...
其實臺中還是有很多漂亮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情懷的景點的,但沒有捷運只有公交這個事實真的很不能接受,幾度想出門都放棄了,于是到了臺中安安穩穩的睡了兩天,權當原地休整了。僅有的二次出行之一就是去的那天晚上步行了50分鐘去到幾公里之外的一家有名的印度餐廳吃了飯,之后又步行了50分鐘回住的地方,第二天又跑去人家的綜合體買買買+看了電影,真的是很愜意了。
最有記憶點的是,在步行去吃飯的路上看到了臺中某個區正在選舉議員,有一個候選人正坐在車上滿大街的跑著給自己拉票,就是電視里看到過的那種民主選舉拉票的樣子,下屬們拉著橫幅,拿著喇叭喊話拉票,候選人不斷的向民眾們招著手,只是區域議員的選舉陣仗不那么大而已。
在臺中呆了三天,滿血復活之后前往最后一站——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