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情緒不那么浮躁,可以寫一點有思考性的東西了, 那么回顧一下今日課堂的內容吧。
話題是,我們為什么要寫作業?為作業或者考試打分的目的何在??
美國有一項數據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日寫作業的時間是1.5小時,其他國家小學生平均每日花在作業上時間是2.5小時。美國另有研究表明,在小學階段,為學生布置作業并不能真的提高學習成績;在初中階段,適量的作業有助于學習的提高,作業量一旦超過一個度(比如每天兩個小時)也于學習成績無益。那么既然如此,為什么全世界每個國家每所學校(基本)都要給孩子布置大量的作業呢??
對于酷愛參與到孩子教育中的美國家長們來說,學校到底該不該給學生留作業?從幾年級開始能留作業? 作業量到底多少合適?這是幾個經常熱議卻沒有結論的幾個問題。因為學校老師們發現,不管給學生留了多少家庭作業,永遠有家長投訴作業量過少,另一部分家長投訴作業量過多。?
那么從第一個問題開始討論,學校到底該不該給學生留作業? 對于每一個接受過中國教育的人來講,這好像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問題,當然要留! 可是為什么這么理所應當呢?排在首位的答案似乎該是,孩子課后多做題能提高學習成績呀。可是現在如果我告訴你,研究結果表明,在小學階段,學生做不做家庭作業對學習成績并沒有什么直接影響,那么你認為,小學生還應該做家庭作業嗎??
正方的觀點(投訴家庭作業過少的家長們)認為:家庭作業是一定要有滴。論據是:第一,他們不相信這個研究結果,堅持認為作業能提高學習成績;第二,每天放學做完作業才能玩兒能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第三,做作業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對學習認真負責;第四,(美國學校下午2:30放學)放學后時間那么久,不做作業孩子干嗎呢?會不會打網游?或者溜達到大街上跟被壞孩子帶著抽煙喝酒抽大麻? 第五,家庭作業可以使家長了解到孩子在學校都學了什么內容,從而也可以參與到孩子教育中去。
反方的觀點(投訴家庭作業過多的家長們)認為:家庭作業可以更少或者沒有。論據有:第一,學習是學校里的事兒,在學校學了6個小時孩子太累,回到家該好好休息休息;第二,一些家長有給孩子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上課外興趣班什么的,被作業占用了大量的時間,課外興趣班無法如期有效的完成;第三,每天回到家問孩子作業做了沒,容易給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另外一家人需要家庭時間,過多的作業導致家庭時間縮短,影響家庭融洽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還會產生家庭糾紛,比如家長的解題思路跟學校老師不同,孩子不肯接受之類的;第四,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打球、閱讀、游泳,寫完作業就沒時間享受童年及愉快玩耍了。第五,與其把時間花在無聊的重復,背誦等沒有創造力的作業上面,倒不如給孩子充足的時間進行自由思考(另外作業無用論里還有一點是一半以上的孩子有過抄作業的經歷,抄襲并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第六,幾乎大部分的孩子都十分討厭做作業(相信你小時候也一樣),作業這種東西的存在會減弱孩子對學習真正的興趣。比如說讓你讀篇有趣的故事或者小說,你可能會興趣盎然;讓你讀一篇故事后概括一下中心思想再寫一篇讀后感交給老師,聽起來是不是讀書的興趣大減? 第七,有一份醫學報告講,孩子從小背過重的書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比如脊背壓力過大產生的一些脊柱問題等; 第八,作業太難,家長輔導不下來;家長上了一天班也很辛苦,并不想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給孩子輔導作業。。。總之,這個觀點很有意思。
美國的中小學教育有一些跟中國不同的是,學生升學如果想申請到更好的學校,他們不只是需要均分很高的學習成績,還需要參加很多課外活動(各種球類比賽,舞蹈,樂器等特長),或者社區活動等。因此除了作業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操心,也的確不容易。?
在正反方的辯論中,看起來似乎反方的論據更多更充足,然而實際情況是當個別學校的個別老師試圖盡量將學習內容放到課堂上,課后不留作業的時候,更多的家長去投訴作業量過少,教師不合格等。盡管有教師進行小規模試驗,放學不給學生留作業,但之后的AP測試中學生的成績不降反升。但似乎家長對于家庭作業的依賴度依然很高,這是不是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質量信任度不夠呢? ?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今日字數已達標,明日繼續。?
(有時候我自己就覺得,是不是美國的學生和家長太玻璃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