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在剛接觸演說12條鐵律時,最后一條講到世界上最自私的行為是無私,特別認同。當時我想到的畫面就是奶奶媽媽們無私地為孩子做這做那,孩子不會穿衣服幫忙穿,孩子不吃飯奶奶追著喂,孩子的書包不整理,媽媽幫忙整理,孩子的作業不知道是什么,媽媽上學校群去問回來。所有的心都無私地奉獻給了孩子,而得到的是孩子的怨恨,孩子的無能,孩子體驗感的缺失。所以我一直納悶為什么無私的行為得到的卻是相反的結果呢?是因為奶奶媽媽們太自私的無私嗎?奶奶自私地想滿足自己怕孩子餓著的擔心,一勺一勺喂掉的是孩子饑飽感的缺失;媽媽為了滿足自己怕孩子失敗的擔心,幫孩子爭取一切贏的機會,做好一切她能夠做到的準備,而最終孩子贏了都不知道是怎么贏的,缺了媽媽就無所適從。
今天看了胡老師12月3日分享的視頻里面,我對上面一句話又有了新的理解,世界上最自私的行為是無私,在你無私地奉獻你的想法你的經驗和你的行為時,你還要看到別人的需要,當你發現別人的需要并努力提供幫助的時候,對你自己也是一種成長,一種鍛煉甚至收獲。我們需要發現團隊哪里需要我們,哪些成員需要我們的激勵,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我也明白奶奶媽媽們對孩子的某些無私奉獻就是沒有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沒有發現孩子真正哪里需要我們。我們不要做一個自私的無私者,我們要做個無私的自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