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喜歡別人對自己的工作指指點點,即便是上級也不行。從這個角度看,好為人師的領導同樣并不一定能得到下級的認可。如何做才能消除這種工作之中的不愉快?
需要消除層級間的溝通障礙,與上下級真正的當做同事來對待,同事嘛,就是共同做一件事情。我一直認為上下級之間應當保持適當的距離,從合作的角度看,容易造成彼此間的不信任,造成信息溝通不暢通,進而形成判斷上的失誤。
本身因為企業組織層級的存在,無形之中自然會形成溝通的障礙,如果不把自身態度擺正,彼此間的距離會越拉越大。
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和同事間保持有效的連接,把上下級當做同事?
1)保持主動接觸。我們不喜歡凡事獨來獨往只顧自己埋頭工作的同事。因此,主動和同事多一些工作甚至生活上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
2)多種形式的互動。周圍同事的信任主要來自于平時的交流互動,作為管理,更應該在與同事互動上花更多的時間。
3)開放的態度。天天一副愛搭不理樣子,這等同于向同事宣布,別來搭理我,心里煩著呢。因此,日常工作中注意細節,如:學會微笑,把辦公室門打開而不是緊關,電話保持暢通讓同事能及時找到自己,保持樂觀開放的心態。
4)不算舊賬。某些同事可能有一些客觀原因,工作不積極,造成工作上一些失誤。這時拚命算舊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共同分析原因是機制的問題?還是自身知識和技能不足的問題?家庭問題等等……然后問自己我能做什么?再說我能幫助你什么?你看這樣做是不是會好一些?
46)要了解你每個員工的情況,才能知道你能從他們身上有何種期待。如果我們不了解他們,就無法在安排工作的時候,做出最佳的選擇。也無法充分信任他們。想要了解他們的4個維度:1)出生年月。哈哈,這不查戶口,這很重要。通過出生的年代,了解他們對待工作的看法。2)結婚了嗎?這樣可以了解他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階段不同需要和考慮問題的方向不同,工作穩定性也不同,結婚與處世的態度也不同。3)興趣愛好?除了工作之外,他有沒有花時間在工作以外的愛好,如:健身,音樂。這些興趣愛好可以反映出許多事情。一個下班后只會聚會喝酒和一個下班后健身學習的人對待工作絕不一樣。4)特點特長?我不太喜歡用優缺點來評價一個人,因為我覺得同樣一個特點,如:內向、急于求成等等等。如果能恰當的使用他們,必然會收到良好的結果。因此不要眼盯著某個優點或者缺點什么的。然而,管理都最重要的是達成目標,達成目標的關鍵是將隊員的特點發揮出來。而不極力的消除所謂的缺點短板。
47)崗位用人要與職位要求相匹配。
以上觀點來源于:
這本書我最想問的一個問題
書名:《原則》雷·達里奧著 譯者 劉念 張帆
我最想要在書中得到的一個解答:生活工作中應該執行的原則都有什么?
問題的動機:成功來源于正確的選擇,那么選擇的標準是什么呢?
未完待續……原書更精彩。
原書下載地址:(http://www.zhibimo.com/explore/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