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朋友推薦的書——《無聲告白》,花了一個周末把它讀完了。讀到最后,淚眼婆娑。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書的封面上寫著這樣一句話。這是以一個叫莉迪亞的十六歲少女的死亡為主線展開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卻不單單是她,書中提到的其他人——莉迪亞的爸爸、媽媽、哥哥、妹妹還有杰克,他們都是主角,他們每個人都在矛盾與掙扎中生活,做著一些滿足自己期待或別人期待的事,同時期待別人做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根不同的刺,這根刺深埋在心底,不見光日,只有自己知道它的存在。但唯一一點相同的是:他們都在尋找愛。
媽媽心中的刺是她母親期待她嫁給一個成功的哈佛男人,一個和她像的男人,一個白人,但她想要的卻是與眾不同,成為與眾不同的人。然而,她想要的與眾不同,卻是她丈夫心中的一根刺——他和白人不同的發(fā)色,不同的眼睛,不同的種族……他努力想要和別人相同,極力避免別人對他的與眾不同的看法,內(nèi)心深處也一直擔(dān)心妻子也會和別人一樣看不起他的種族。爸爸和媽媽竭盡全力想要追尋卻無法追尋到的——全都放在二女兒莉迪亞身上,莉迪亞沒法拒絕來自爸爸媽媽的期待,似乎只要滿足爸爸媽媽的期待,就能得到他們的愛,讓他們不再離開。于是她學(xué)會了對爸爸媽媽說“是的是的”“好的”“我喜歡”,漸漸地她并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當(dāng)爸爸媽媽把期望全部放在二女兒莉迪亞身上時,哥哥內(nèi)斯和妹妹漢娜似乎感受不到來自爸爸媽媽的愛。讓內(nèi)斯癡迷的是天文,但父親卻打擊與嘲笑他的夢想,母親由于自己的離家出走追求自己的夢想似乎也根本不知道兒子內(nèi)斯的夢想,于是內(nèi)斯夢想著進入大學(xué)便自由了,也同樣認(rèn)為妹妹莉迪亞只要和他一樣進入大學(xué)就自由了,卻不知自己是莉迪亞的唯一支柱,當(dāng)自己進入大學(xué)以后的對妹妹的忽略會給妹妹帶來多大的傷害。漢娜是最小的妹妹,她總是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不引起家人的注意,偷藏著家人的即使掉了也不會心疼的物品。這個被全家人忽略的角色,卻是將一切看得最清楚的人。
還有鄰居杰克,這個世人眼中和不同女孩上床的混混,卻在暗中深愛著內(nèi)斯……
莉迪亞自殺死了,該歸咎于誰呢?他們誰有錯呢?他們都有錯,他們也都沒錯。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愛著別人,雖然直到最后他們才知道他們的“愛”逼死了自己的女兒。媽媽以為女兒莉迪亞喜歡醫(yī)學(xué),想要當(dāng)醫(yī)生,于是給予女兒太高的期望,殊不知女兒只是想和媽媽在一起,害怕媽媽離開;爸爸以為女兒和別人一樣,有很多朋友,殊不知女兒是看到爸爸因為自己有朋友而開心才假裝和朋友打電話;內(nèi)斯以為妹妹考上大學(xué)離開家就可以得到自由,便忽略了妹妹的電話,殊不知在妹妹心中,他是唯一懂她的人……
直到最后的最后,莉迪亞用她的死讓一切真相大白,他們會用真正的愛彼此支撐,走過余生。
我們可以從小說中窺看人生,從虛構(gòu)的故事中得到啟示。每個人都在尋找愛,每個人都在給予愛,每個人都有期待。學(xué)會如何愛別人,不將自己的期待硬放在別人身上;以及學(xué)會如何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自己的真正所愛;學(xué)會愛與被愛,是我們需要畢生學(xué)習(xí)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