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天時間緊來不及日更,發一舊文湊數。
己亥夏初,自喜馬拉雅聽書時,偶悉京城人文君千人傳抄《資治通鑒》之信。遽中懷下隱意幾點,大喜。不待細思,遂報名。
上林葉,浙江鄉村野婦。閑暇偏愛附庸風雅,窺史探秘。游玩于時空之海,樂此不疲。
早于去歲,曾立愿,欲一年內,通閱《通鑒》。及讀,對三百萬言巨著,如仰珠峰。一時,望峰息心,無聲而退。年末,方閱文三十卷余,不由私下輕嘆,面羞心慚。
及得抄訊,竊思,若得與同好為伍,一有智者可師,二有明者相攜,三有律者為鑒。縱心生懈怠,每日與眾聚,亦時時提醒,輔以養成閱史之習。
又,葉女于庚子高考,不能為之外援,唯望作以年期之事,與女同行。共嘗跋涉之艱辛,附存焦慮于斯。權衡對比,讀《資治通鑒》,甚宜!
及人文君拉入微信群,葉匿窺于手機屏后,如古時幔后覷客之小兒女。見各路善書通史者,達人匯集,群賢畢至,星耀暗眸。
有大家“微塵”者,發數幅書作于微信群。眾皆稱“善”!而彼猶言不足。
心下惶然。方悟,此經典千人抄寫,重在“抄”也。彼“微塵”等,若字帖書,尚嫌不足。想葉之“飛蚊”“醉蟹”般墨跡,怎好示人?當下自慚形穢,心虛膽怯,涼風過而額有汗矣。
急私信人文君,求退。君曰,“休!”
群里,類葉者有之。人文君發書作與眾示弱,又溫言相慰。私忖,葉除墨跡不堪之外,對抄寫足有濃情十二分。既不便強退,且徐觀之。
后進群類己者日增。遂自解,善書者有,但未必喜《通鑒》。喜《通鑒》者有,未必有抄寫之愿。三者具備有,未必知人文君傳抄之訊。與抄寫結緣,實因緣和合之果。既來之則安之,與其懸心忐忑,不如早擬針弊之策。
未幾,文稿抵。慶有幼時閱母上夾鞋樣殘書《醒世通言》為底,再得微信群鴻儒傾力解惑。終勉強完成校隊。心生感慨,前所遇見,皆為千人傳抄《資治通鑒》之備也。
然,讓“滿目飛蚊”停翅,改習正楷,無疑手剎高鐵,杯盞舀海。
忙于超市買田字格,效童蒙學筆,逐句試寫所抄章節。用手機拍下,放大。尋待改之處再抄,如此反復,日有所進。奈底子太薄,與滿意之距尚遠。
時天雨隔窗擊簾,蚊傳庭花之訊。而葉心,眼,唯有練字爾。
后數日,洛陽紙寄達。葉閉目合十,默念溫公N遍,又號佛數聲。祈方外之神開慧加持。方抄當日內容于田字格,再將偏難字求《書法字典》,練習順暢,始書洛陽紙上。
是時,值江南梅雨季,空氣粘滯,墻壁掛水。為防手上汗水沾污抄紙,凡抄,必凈手,以廢紙墊之。焚薰衣草香,擇丹.吉布森大自然音樂以輔。一時,覺身在綠野,心入《通鑒》,神問溫公,當下獲靜心之境。
時移日推,抄寫漸順。當習慣筆下丑書時,一卷已完。
回看伊始所書,若學步幼子,蹣跚踉蹌。字體不均,筆畫危散,不忍直視。遂抄二遍。自知一時不能速成,力求每字較前稍善。
終于7月10日完成。幸不負溫公,不負京城人文君,不負洛陽司馬光文化研究會。
抄寫之時,每日睡前,出門,必聽人文君《通鑒》音頻,所視所聞所夢皆《通鑒》也。及書此文,已閱一百又四卷,閱史,習字亦為常。數月神會溫公,心雖感慨迭發,然大家錦繡在前,亦當禁聲耳。
村婦葉效光曰:
溫公可料?千年前,公欲資治者之鑒,今卻為平民之鑒。鑒興衰,鑒人性,鑒智慧,鑒自我。
三百萬言史冊,幻成畫卷一幅,繪歷史曲線,繪滄海桑田,繪生死名利,繪生旦凈丑。
公欲獨樂者亦為眾人樂!閱史樂,探秘樂,傳抄樂,品評亦樂也!
有詩云:
手抄通鑒敬溫公,千年風雅今又逢。
洛陽紙上譜新曲,再添薪火傳后生。
浙江金華
上林葉
于2019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