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考研上岸,報的是江財統計學碩,被調劑至江財應用統計專碩。前邊絮絮叨叨廢話比較多,想看干貨的話直接翻到后邊看各個科目的備考經驗。
雜談
4月1日早上面試結束之后,我就知道今年有書讀了,直接去了校醫室體檢。江財高效的復試流程,讓我當天下午三點就得到了確切的消息。那一剎那萬千感慨涌上心頭。
江財統院,招收4個專業,分別是數量經濟學,理學統計,經濟統計,應用統計。其中應用統計專業,歷年來都是本校相關專業學生沖擊外校失敗的退路。這個專業年年擴招,但一志愿從沒招滿過,沒記錯的話18年應該是一志愿上線了30個左右,招生計劃是60人左右,之前年份也差不多是這個情況。以前經統和數經復試被刷的同學,可以直接去應用統計專業報道。也就是說,19年之前,只要一志愿報考江財統院并且過了國家線,都是有書讀的(理學統計情況比較特殊,不包括在內)。
由于地理因素不太好,加之學校考研信息比較閉塞。網上關于江財統計的信息很少,所以作為江財的優勢專業(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江財統計A-),報考的人數一直比較少。這種情況持續到了2019年,2019是爆發的一年。統院依舊快速擴招,但過線人數爆發式增長。19年經濟學類國家線345,相比18年暴漲15分。即使這樣,依舊有83位專碩的同學過線,招生計劃100人。經統和數經過線的同學加起來有72人,而應統和數經招生總人數不到30人。這樣的情況看來,即使學校不接收外校調劑生,也有20人左右要被淘汰。
我一志愿報的是江財經統,成績剛過國家線。當初報名時的想法是,上不了學碩就調劑去專碩。而得知成績和名次的我,第一想法是聯系調劑院校。今年的調劑情況呢,應統400遍地走,你聽過名字的院校如果招收調劑基本都要本科985。還好后來好消息頻頻傳來,在統院老師的爭取下,專碩名額擴大到了118人,首先保證一志愿報考應統的考生,剩余可供調劑的名額優先調劑一志愿報考的考生。這樣的情況下,被刷的人數壓縮到了個位數。但即使是這樣,初試成績墊底的幾位同學,也是壓力山大。今年這個情況,一旦被刷,幾乎就意味著沒有書讀了。(后續在統院老師的爭取下, 除了個別同學有別的選擇,今年一志愿報考江財統計的學子,還是都被錄取了)
雖然最后的結果是好的,但作為讀者可能永遠無法理解局中人的心理波動。
2月15錄取分數公布,其實江西省2.14就已經可以通過改網頁代碼查到。這時候在群里溝通的時候,雖然覺得今年大家的分數可能有點高,但也沒有想太多,想著自己這個分數應該是穩了,再不濟也能調劑到專碩去。
三天后,研友來問我查名次了嗎,叫我快去查。遂趕緊打電話給統院,在占線幾次后終于接通。學生助理告訴我我排名30+,問是否有機會調劑到專碩,答不確定。后來又在群里了解到,按照去年分數線,今年專碩過線一百二十多人。當時看來毫無調劑機會,心已經涼透了。唯一的希望就是國家線,如果國家線漲10分,就有一定的調劑機會。
3.15國家線公布,345。看到這個消息的一瞬間,又覺得有希望了,因為肯定會有不少的調劑名額。只是不知道今年學院怎么分配調劑名額,是否會引入校外高分考生改善生源質量。
3.21學校官方信息發布,學碩劃院線,372。學碩考生可自愿調劑到專碩去復試,應統一志愿和調劑生分開復試,優先保護一志愿。至此情況比較明了了,認真準備復試科目。
以上廢話絮絮叨叨了這么多,算是個故事,沒什么干貨。如果非說要有,就是江財統計如今的考情。江財統計,歷來都很好考,只要你努力,就給你讀書的機會。今年這么多波折,在我看來兩個原因。一是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出爐,江財統計被評為A-,學生慕名而來。第二今年考研人數增加30w,基數確實大了。如果再考慮到大環境的原因,大數據概念也吸引越來越多的考生選擇統計。
再說說我自己。我17年畢業,工作一年后決定考研,8月中旬辭職,12月中旬考試,大概四個月的備考時間。
對大多數考生來說,數學和英語是繞不開的兩座大山。江財統計的專業課比較簡單。最后被淘汰的或中途放棄的,多半是因為數學跟不上或英語沒過線。其實在備考過程中,數學是最勸退的。雖然英語也有點難,但英語畢竟還是很難給你數學那種迷茫感。
分科目說一下備考心得吧。雖然我的成績渣到了不能再渣,說分享惹人笑話。但相信還是有不少基礎跟我一樣渣的同學在備考,也是一點參考嘛。
數學篇
首先是數學。考研過程中最拼毅力和恒心的一門課程,高數線代概率論,每一門對我來說都難出了天際。基本9月才開始備考,別人的數學一輪甚至二輪都完成了。時間自然是很緊張,看視頻時沒什么時間了,直接上手刷題。
書籍的選擇的話,我覺得李永樂的全書,660題(今年貌似還出了個330題,是660題的提高版),歷年真題就完全足夠了。
接下來是復習策略。我用excel給自己制訂了時間進度表,基本按照頁數來規劃的。平均下來差不多1-2天一章,一個月把李永樂的復習全書刷一遍。所有的科目里,數學的優先級排到最高,在頭一個月里,別的科目就是有時間看看,沒時間的話全部讓位給數學。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差不多是每天抽1-2個小時,刷一章何凱文的1575詞匯,剩余時間全給數學 。算下來我每天有8+個小時的時間來看20頁左右的內容,時間很寬裕。但我這個人比較廢,老走神,經常高效利用的時間不到4個小時。而我又比較菜,看的比較慢,所以經常完不成當天的任務。完不成任務怎么辦,后邊會說。對于全書,我的復習方法是一個字一個字的過,先看知識點然后刷例題。因為自己的拖延有不少例題還是沒有刷完。然后全書還配了一個習題冊(新版本直接整合到全書里了,所以新版本的全書賊厚),我也是沒刷,想來如果把全書和習題冊扎扎實實刷一遍,也是極好的。
就這樣一輪就這么草草的過去了,一個月的計劃還拖延了幾天。全書結束已經是10月初,而且第一階段的數學結束之后,自己對該怎么進行下階段的復習還沒有清晰的想法。當時買了一本湯神的1800題,因為聽網上的說法是660題和張宇1000題難度太高,1800題簡單一點。然后花了好幾天做了第一章的一部分,我才發現1800題不僅題量大,難度依舊也不低。我選擇習題冊的思路是,一定要完整地做完一本習題冊,因為這樣子才能盡可能覆蓋到所有的知識點。試水1800題讓我認清了我的做題速度根本不夠,一個月的時間根本刷不完這么多題。所以后來又選擇了李永樂的660題。
關于在10月份還選擇660題,相信很多同學是不能認可的,因為660題全部是選擇填空。我甚至在網上看到有的考研名師論斷,10月份以后,就不能再刷選擇填空了。考試中94分的分值是大題,如果還沉迷于選擇填空,會得不償失。對這種看法我不置可否,當時我的目標是重新過一遍知識點,掌握知識點在題目中的考法,在這點上刷大題和選擇填空題的區別不大。按照正常節奏這個時候大多數同學已經開始刷30年真題了。我當時想的是,真題畢竟題目有限,而且10年前的真題考察的重點對現在考試的參考意義已經不大了。刷近10年真題雖然可以鞏固高頻考點,但很多低頻甚至中頻考點是復習不到的。所以又制訂了一個月(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二輪刷題計劃,大概每天30道題的進度。不得不說660題的習題質量還是相當高的,每一道題都能給我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感受。我的做題速度上不來,在10月份開始英語政治專業課都被提上了日程,每天要留出至少四個小時來復習其它三門。到了十月份復習狀態特別不好,每天玩幾個小時手機。在這種情況下,660題的復習計劃基本沒有達標過。回到之前說的每天學習任務達不成怎么辦,我的選擇是每天跟著進度走,即使前一天沒有完成,也不戀戰,直接開始新一天的計劃。當然到了10月份開始刷660題后,白天完不成的,我習慣晚上補回來,所以那個月經常兩三點睡覺,這樣子雖然不能完全達成,但也刷了大概四五百道題(660題實際上有近八百道題)。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到了考前基本上所有大的知識點都過了一遍,不足是各個知識點都不是很扎實,尤其是一些理解難度比較大的知識點,比如中值定理證明題那塊,基本從一開始就是放棄的。
關于進度控制方面,我的建議是一定要嚴格跟著時間進度走。考研是個持久戰,如果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劃,很容易陷入深究某個知識點或一直補進度的坑。一旦丟了進度,如果時間寬裕一點還有機會補救,時間緊張的話就會直接嗝屁。有時間規劃,一方面是保證你對整體知識結構的把握,還有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提振信心。有了時間計劃,哪怕你執行的并不是很好,那也是搭建起了完整的知識框架,到后期想補救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沒有計劃,自己又是一個拖延的人,五月份開始復習 ,一直隨心所欲,到了九、十月份,才發現剛結束線代,線代概率還沒開始復習,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考慮放棄了。
在我的拖延下,到了11月20號左右,才把660題結束,而且到最后也還是有兩三百道題沒刷完。有的同學會提到錯題記錄的問題,但這個事,我沒什么經驗。從全書到660題我大都是照著答案走的,獨立完成的比例不超過30%,所以也沒什么必要記錄錯題了。當然到了真題階段,的確有必要記錄一下,因為這個階段有比較多的命題特征,比如每道題考的知識點內容基本是比較固定的,可以針對性的刷每套卷子的某一道題。或者某個知識點的某年的某種考法不會,可以記錄一下,回頭再做一遍。
真題階段的話,我的時間安排大概是兩天一套真題,從08年開始,大概做了10來套真題,也不是按考試的節奏走的,做的比較隨心所欲沒有卡時間。可能660做多了比較喜歡做選擇填空,做完馬上對答案比較有成就感。當然大多數時候都要錯4道以上。大題的話,雖然之前沒有專門訓練過,但有知識儲備的話,就把過程詳細一點寫下來,也沒有專門摳細節。當然概率論大題中求概率密度分布函數的時候那個等號的位置還是很有講究的。我寫大題的感覺就是要寫過程的填空題。根據考試后我的預估和最后分數看來(預估90分,實際也是90分左右),答案對了的話,過程上扣的分應該不會很嚴重。
考前20天是真的有點慌了,看了李永樂武忠祥王式安的三科沖刺課。其實在這個階段已經很晚了,看視頻屬于很低效的一種方式。但他們講的題,大多數我又不會做,咬牙又看了一遍這些課程。這時候心里想自己的自學水平還是太低,很多核心知識點沒有鞏固。雖然也不確定這段時間聽的課對最后的結果有多大幫助,因為聽完課發現講義上很多講過的題我還是做不出來。但依舊能感受到各位老師的水平是真的高,對考研數學的理解很深,但最后時間實在是太緊了。
數學就這么粗粗的過了,有耐心看到這的同學應該能體會到我的辣雞。雖然開始時間比較晚,但還是留了很多時間給數學,依舊考成這樣。無外乎自己的拖延毛病,也有因為考慮到19年數學難度會比較低的預期,以及對自己其它三門的信心,才敢讓自己放縱一些。
英語篇
前邊在說數學的時候也大概提了一下英語的復習節奏,比較松散,因為個人底子不算差,自信裸考也能過線的這種。
先說一下書和app。書的話強烈推薦何凱文1575、長難句、歷年真題,背單詞app推薦新東方樂詞。
英語的話,我想說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詞匯,一個是閱讀。
一直在背何凱文的1575詞匯,當然也不是背,主要是看。里邊的例句都是真題里邊挑出來的,很多都是長難句,質量很高。剛回看了一下復習計劃,整個9月份看了5章,基本都把時間讓給數學了,十月份開始系統規劃兩天看一章。這本書每章前邊會有本章的所有詞匯列表。每開始新的一章之前,看看前一章的詞匯列表,看看哪些還沒記住,用筆勾出來。考前半個月再每天花半個小時刷1575,到臨近考試的那幾天,熟練到半個小時可以過一遍1575(前期標記的重要性)。
同時9月份開始使用樂詞app背考研核心詞匯,新東方出的。用這個來背5500詞,例句質量不算低,5500詞很多我都認識,所以過的很快。每天100個單詞的計劃,經常在吃飯前后休息的時候不到半個小時就能刷完。英譯中、中譯英、例句填空、聽音默寫,多種考核方式也幫你把生詞記得很牢固。其實我是沒有完整的刷一遍下來的,這個app刷第一遍的時候很快,但一旦你把某個詞標記為生詞了,那幾十遍上百遍的重復,很讓人惡心的;而且我個人覺得單純的背生詞,對提分的效果并不明顯,所以我到了11月左右就放棄了這個app上的復習計劃。
閱讀的話,11月份開始做真題,平均下來一天三四篇的樣子,后來數學時間趕,也讓了很多時間給數學。真題的話,也就是當作普通閱讀,做一遍對個答案就過了,最多再記一下里邊的生詞,沒有仔細研讀。到了十二月份,時間太趕沒有時間去再做英語真題,一共大概做了從04年開始的10套左右的英語真題吧。十二月開始看何凱文的長難句,大概花了一個禮拜每天抽一個小時,看了前邊的語法基礎和考研真題中出現的長難句(大概60句)。雖然我不是很懂語法,看完的明顯感受就是做閱讀的速度有了很大提升。到了最后考試中的效果,就是整個卷子中的閱讀材料我基本都逐句讀完了,遇到的卡點也比較少。因為我沒有針對性的訓練過閱讀技巧,所以就靠笨辦法通讀全文了(當然讀前先看問題還是很有必要的)
還有一個就是作文,分值比較大也說一下吧。我比較懶沒有練過。背過王江濤20套,大概背熟了10篇左右吧,剩下的10篇也比較熟悉。一直寄希望于考前各位名師的押題和模板,結果到了考前看了很出名的劉曉燕所謂的密押課視頻,感覺是浪費時間,給的模板極為蹩腳。直到后來聽她說她的目標是幫低水平的同學過線,當時就棄坑了。所以考前押題模板這種東西,對于想沖高分的同學,毫無用處;對于想考中等分數的同學,我個人覺得還不如自己寫。在寫作這塊真的是要靠平時積累,平時多注意表達的替換詞積累,以及小詞的靈活運用。個人看法,我覺在作文中有幾個地道的小詞用法,帶給老師的驚艷感覺絕不低于復雜的句子或長難詞帶來的。其實到了考場上,感覺大多數人的寫作水平都一般,所以用簡單句把事情說清楚了,得到的分數就不會太低。我的作文發揮挺差的,畢業之后就沒寫過英語,語言比較簡單,關鍵是有幾個簡單的單詞拼錯了(類似于提筆忘字這種感覺吧),最后的分數應該不高。
考試的時間很緊,剛剛夠我寫完作文。閱讀自我感覺挺好,完型可能錯一兩個這樣子。但是考后某位考研名師給出的記憶版答案跟我的差距很大,挺失落。后來成績出來英語一70+,對我來說算是比較理想的成績了。當時想可能那個機構老師的答案也有問題吧。總的來說,英語復習抓緊詞匯和長難句這兩項,問題應該不是很大,想沖擊高分的話積累一下作文詞匯。
政治篇
這個沒什么好講的,相信每位時間不夠用的同學都會把政治的優先級排到最后。因為高中選的文科,政治過線的壓力不大。但還是有一部分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內容考的有一定深度。
先說資料吧,買了肖秀榮全套(時間有限只用到了1000題和4套卷),徐濤的視頻不錯,資料沒看過。
看了一下當初的復習計劃,政治是十月初提上日程的。每天刷6頁肖秀榮1000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只是刷了題,但是沒有對答案(對答案比做題花時間,因為要搞懂知識點)。后來到11月中旬抽了點時間,把1000題刷完,到11月底把答案對完。徐濤的沖刺課什么時候看的忘記了,好像是在考研前不久看的,看完視頻對考研政治的知識點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識,主要是比較系統。大題的話,背了四套卷,記性不太好,都沒有背熟。去年肖爺爺壓的比較準,壓中了好幾個小問。但是感覺自己寫的比較少,態度有點不端正,當時覺得把肖秀榮給的答案點寫上去就行了,拓展比較少。后來分數不高(60+),應該是選擇題得分不高,大題寫的太少了得分也不高。
專業課篇
因為九月中下旬才確定目標院校。然后去買書和真題。江財的學碩和專碩考試內容基本一致。所以可以把807和432的資料都買來看看。
還好本科階段學習過統計學,江財指定教材也比較薄,真題資源也比較豐富。
買了真題后在售后群里水群,遇到了幾個考江財統院的小伙伴,拉了個小群互相交流。在我一塌糊涂的備考過程中,這幾個小伙伴給了我很大幫助。大家把自己做的答案拍照發到群里,互相驗證,討論一些比較難的問題(大多數時候是因為自己看書不仔細)。印象中所有計算題涉及到的知識點都在課本上有。
首先是過一遍課本,前邊幾章比較簡單,逐字過,覺得任何可以出成簡答題的題目全部劃線,計算題公式全部抄下來。后邊有的章節沒考過,有的章節只考最基礎的部分。我個人的感覺是江財統院對計算題的要求不高,但對知識點細節的掌握或者理解程度有一定要求。比如去年考了一道從來沒考過的積差法計算相關系數的簡答題。當我過完第一遍課本,快11月了,小伙伴們真題已經做了一遍了,天天看他們在群里討論我也是心癢癢。刷完課本馬上開始刷真題,一天兩套計算題,很快就做了十幾套真題。江財的統計考試允許使用計算器,所以一定要提前買好計算器,學會使用相關系數,回歸系數等高級計算的使用。
第一遍做真題的時候沒有做簡答題。我做簡答題的方式是先把所有簡答題題目輸入到excel里,然后在書上或網上找答案,實在不行就看看群友怎么寫的。因為有不少重復的,后來把所有重復或相近的題目都放在一起,做成一個背誦版。后來又把題目和答案分開來打印出來,題目下面留空,自己把所有題目再手寫一遍。然后再天天背,這樣子下來基本考過的簡單題都能比較完整地回答下來。(充分利用計算機提升知識組織效率)
刷完真題后又過了一遍課本,對重點知識點做了一份知識導圖,導出成word,邊背邊補充。簡答題的準備,就是靠這些歷年真題真理和課本知識點整理出來的材料準備的。到了復習后期你會很明顯的發現課本整理出來的知識點和歷年簡答題的區別。江財的簡單題絕不僅僅是名詞解釋,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你對知識點有一定的認識和組織能力,才能寫出一個像樣的答案。而且,一道簡答題8分,記得要寫多一點才能拿到這8分噢。復試的話,以后有空再寫相關的內容吧。如果真的有能看到這的同學,祝你今年考研順利咯。